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简历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追求一份理想的工作,许多人不惜在简历上夸大甚至编造工作经历和教育背景,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诚信原则,也违背相关法律条约,同时给企业招聘带来极大的挑战。

本文善世集团将同大家一起探讨简历造假现状、企业人才错配所带来的高昂成本,以及企业如何通过背景调查来规避这些风险。

一、求职者竞争激烈,简历造假成产业链

一、求职者竞争激烈,简历造假成产业链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形势下,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缩减编制,“僧多肉少”的就业情形无疑加剧了求职者之间的竞争,使得简历造假现象愈演愈烈。

据CareerBuilder和StandOutCV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55%的职场人在他们的简历中撒过谎。在 2022年,约有4250万的求职者曾经在简历中作假。

从薪资、技能、成就的夸大,到工作经历、学历、职业资格造假虚构,简历造假的种类之多不一而足。甚至现在围绕简历制作、代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产业链条。

许多电商平台上存在着各类打着“简历优化”旗号提供虚假简历制作服务的店铺,利用求职者的焦虑心理,引诱求职者编造、杜撰简历,且多家店铺月销量超过一万单。

这看似是为求职者优化简历,提升个人在面试中的竞争力,一旦造假行为暴露,不仅会因失信而失去工作机会,情节严重者甚至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二、企业招聘难度升级,人才错配带来高额成本代价

简历造假的普遍性和隐蔽性令招聘过程变得复杂,企业在筛选简历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与时间进行核实。这不仅增加了招聘的成本,并且耗费大量的资源用于验证求职者的信息。

然而,即使资深HR能够通过交谈来判断这个人的实际能力和人品,仍然难以完全避免偶然性错误发生,从而为企业带来重大的人才错配代价。

有研究表明,招错一个人,企业可能要付出15倍于其工资的代价,也就是假设这个人年薪10万元,公司由此付出的沉没成本将是150万元。其中既包括直接的薪资支出,还有培训、人事等管理成本,以及客户服务、产品质量、客户商机和事务延误等机会成本,甚至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优化招聘流程,强化对候选人背景的审查与验证,已成为提高招聘准确性、降低成本风险的必要措施。在面对履历与学历造假层出不穷的现象时,企业通过专业的背景调查服务,才可以有效规避人才错配,更好地构建一支高效、稳定的人才队伍,提升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背调从优甄选法:招错一个人,公司损失超15倍!企业该如何应对?
2.简历造假或涉嫌违法,“优化简历”服务的背后藏着哪些套路?
3.小心,这些经历让简历一步一步被“毁”
4.全社会都应重视!代写简历形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