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202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揭晓。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长青人智库常务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率领团队荣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EB病毒(EBV)感染每年引起约26.5万例新发肿瘤,包括华南地区高发的鼻咽癌。面临病毒亚型、免疫原以及优势抗原表位选择等诸多基础研究的“瓶颈”问题,自1964年EBV发现至今,人类仍无高效筛查手段和预防性EBV疫苗上市。EBV疫苗研发有巨大社会健康意义与经济价值,也是曾木圣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

领奖后,曾木圣教授向记者透露,俗称鼻咽癌疫苗的EB病毒候选疫苗已研发成功,并实现转化,“让鼻咽癌乃至EBV相关疾病走进历史”有望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6月,曾木圣团队完成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木圣介绍,本次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研究《高危EB病毒亚型鉴定、致癌机制与靶向干预》,是在前一成果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创新。围绕“什么是鼻咽癌高危EBV亚型?它进入鼻咽上皮细胞受体是什么?如何致癌?”等前沿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突破EBV疫苗研发基础科学瓶颈,在此基础上研发多个候选疫苗并成功转化。

在鼻咽癌发病机制和防治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我们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悉,此次获奖的项目在EBV相关鼻咽癌发病机制及防治领域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为疫苗和药物研发提供关键基础支撑。代表性论文发表于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入选“2019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项目系列工作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并与企业达成授权转化及长期合作,成功把基础研究的突破转化为鼻咽癌防筛新技术,有望从源头上降低相关疾病发病率,实现相关疾病从“治”到“防”转变,带来巨大的民生经济效益。

团队最年轻获奖者是“90后”,盼“00后”接棒推进研究落地

“我从事EB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已经有二十年,一直在跟EB病毒较劲。很高兴地看到通过疫苗来防范EB病毒将成为现实。”回顾科研之路,曾木圣认为,医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始终瞄准临床需求,致力于解决病人未被满足的需求;其次要重视基础研究,以扎实、深入、敢于创新的精神面对研究上的“拦路虎”;在取得研究成果后,要努力推动转化,最终回到临床,让患者真正获益,形成良性的闭环循环。

“中肿鼻咽癌团队集几代医生和科研人员之功,不断取得新的研究突破。但我们取得的新研究成果,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他坦言,中肿鼻咽癌EB病毒研究团队的成员有三十多人,这次获奖的代表从“60后”到“90后”,而在团队里已经有了“00后”的身影,“期待年轻人接过接力棒,一起努力,将研究成果落地转化,真正降低鼻咽癌发病率,最终让鼻咽癌以至EBV相关疾病成为历史。“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