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彻底躺平,奋斗将失去意义,相信后人的智慧就会变成把更大的山压在后人肩膀上让他们去扛,但后人也是人。我将不会对我的孩子有任何要求,结婚生子什么的都随便,因为成家这个词的意义是一座巨大的、更大的、比我们这一代人大得多的山,如果他不想玩这个游戏那我太理解,无所谓。
前两天货币化安置重新摆上了台面,是上头在开会的时候说的,官方报道是,将通过货币化安置的方式进行100万套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大家对货币化安置是有记忆的,2015年前后那一拨房价暴涨就是货币化棚改带来的,其结果大家也感受到了,比如之后合肥房价涨幅荣登全球第一。
我给大伙儿回顾一下2015年前后的事儿,2014年的时候,房地产库存达到高位,我没查具体数据,应该和现在也差不多,那段时间上头开了个会,和现在各种会议也一样,甚至直接把化解房地产库存列为重点任务,随后就出台了各种新政、降低首付比例和货币化棚改。
那时候我刚读大学,我清楚的记得,所谓「六个钱包」就是那时候提出来的,意思就是让大家拿全家的积蓄冲进去买房。2018年,财新刊文统计部门的数据,去库存效果明显。
去库存的字面意义,就是地产商建的楼,到了大伙儿手中,而去库存的实际意义,就是地产商买地建楼借的钱,转移到了居民手里,经济学术语这叫债务转移,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从14万亿飙升到了28万亿,半年债务翻倍。
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万科的王石还没退休,王老板当时参加了一个论坛,有个年轻人问王老板,说自己想三四年之后结婚,但是担心房价太高买不起房,王老板当时觉得房价已经这么高了,怎么还会买不起,王老板告诉这个年轻人,说三四年之后你该买的时候买不起,那就不是你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应该都不看那时候的新闻了,王老板自己也退休去逍遥了,王老板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他说完这番话的六七年之后,房价以完全超出预想的涨幅出现了。
有个深圳的朋友跟我说了那时候放价的变化,他说那会儿一个月一个价,一年时间翻倍常有的事儿,在深圳生活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他是辛辛苦苦打工攒了近十年的钱上了车,结果上车后一年涨幅就超过了他这么多年辛苦打工挣的钱,他说勤劳是最大的骗局。
除了个人住房余额从14万亿飙升到28万亿,我国居民的杠杆率也从36%拉到了60%多,我查了一下最近的居民杠杆率,NIFD发布的数据显示是64.0%,但我觉得这个数据大概率是不够精准的,因为大量的表外债务没有计算在内,各种民间融资手段层出不穷,各种套贷进入房市的资金也很多。
再加上大家虽然都不愿意承认但实打实发生的是资产在缩水的因素不知道考虑没,然后存款其实非常不均匀,所以大部分人的债务比平均值会高很多
累吗?我就问一句,累不累?日子过得累不累?64%的杠杆率,累吗?36%的时候就有年轻人担心买不起房了,然后拉到了60%,现在64%,居然还有人觉得可以再拉一拉,不累吗?这个游戏非得这么玩是吗?我意识到我之前写得很多怪异的事情都可以合理解释,并且和这个游戏有关。
比如之前我写青岛代孕室里有一些农村妇女大龄出去做孕妈,我妈说大概率是为了存钱给孩子娶媳妇用,因为现在娶媳妇就得买房,然后贷款,这么多钱要还,只能想尽办法搞钱,这东西来钱最快,你好像也很难指责,每个人主动或者被动地裹挟进去了。
64%的居民杠杆率其实并不足以形容「累」,真正能够形容「累」的是房价收入比,就是用所在地区的房价除以该地区平均收入,这个指标判断的是该地区居民购房成本的高低,北上广深冠绝全球,房价收入比达到了33/44/37/32,对比之下,比如纽约,虽然房价高但收入也高所以房价收入比是12,东京是11。
上面我采用的是任泽平的数据, 但任老板用的其实是Numbeo的数据,Numbeo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生活资源数据分析网站,并不是个啥野鸡网站。
如果想要知道该指标(房价收入比)在全球范围内是什么样子,我放一张截图,红色代表该项指标高,绿色代表低,具体的数值我就不说了,不礼貌。
其实我倒是能理解08年的时候为什么万科的王老板会对那个年轻人说房价再涨就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了,因为在他的意识里,房价收入比十几已经是逆天了,毕竟纽约伦敦这种地方也就是十几,比如东京也就是13(最新的数据),这还是涨了的结果,之前是11,一般地方也就是个位数。
但王老板没想到,一波拉涨直接拉到二三十,三四十,我们也能扛,所以我觉得王老板不是对市场判断失误,王老板是对我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判断失误,大大低估了我们这个群体对「吃苦」这件事情的承受力,我们可以有享不了的福气,但一定没有我们吃不了的苦。
现在居民杠杆率是64%,再往上拉,房价再涨一波,杠杆率达到80%,90%,甚至100%,是不是也可以?当然可以,房地产商很开心,地方也很开心,这样地产商的库存就消化了,地方和地产商的债务就能有效化解了。
但居民债务进一步胀大,杠杆率进一步抬升,你让后人怎么办?你让你的下一代,现在刚出生或者正在上学的孩子怎么办?特别是那些在农村、县城、小城市出生的孩子怎么办?这个群体仍然庞大,他们也会往大城市涌,但到那个时候大城市的门槛已经高到了遥不可及的地步了,其实2015年那一拨后包括现在门槛就已经非常高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