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的天平上,假释与社区矫正,这两道光与影交织的路径,引领着那些曾在黑暗中迷失的灵魂,向着光明与重生缓缓前行。你是否好奇,什么是假释?所有罪犯都可以获得假释吗?假释罪犯社区矫正期间又将面临怎样的监管呢?我们揭开假释背后的复杂机制,探索其与社区矫正的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什么是假释?

一、什么是假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释是一种刑罚的运用,也是一个法学名词。假释主要是针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

注意并不是监狱坐牢只要一半时间就可以出来,执行原刑期一半以上那只是基础条件之一,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然后才有可能报请法院裁定。

二、社区矫正和假释的区别

二、社区矫正和假释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矫正和假释是两种不同的刑罚执行方式,它们在适用对象、执行地点、执行目的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有所区别。

  •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对其进行管理、教育和改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适用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社区矫正的任务包括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通过教育改造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解决就业、生活等困难,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 假释: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或十年,假释犯在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假释的适用条件包括已经执行原判刑期的一定比例、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等。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旨在通过社区矫正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同时确保社会安全。

三、所有罪犯都可假释吗?

三、所有罪犯都可假释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律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罪犯获假释后,并不是直接放出来自由了,还要接受社区矫正。一般来说如果是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四、假释罪犯社矫期间的监督管理

四、假释罪犯社矫期间的监督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要按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要遵守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经批准。

在社区矫正期限内,如果没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应当撤销假释的情形,期满就解除社区矫正了,从法律上就视为原刑罚执行完毕了。然后就转入安置帮教。

  • 社区矫正期间再次犯罪

如果社区矫正期间犯新罪或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实行数罪并罚。

  • 违反监督管理规定

视情予以训诫、警告或提请收监。根据《刑法》第八十六条第三项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资料参考来源:社矫之声公众号、中国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