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彭海霞| 温江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党支部书记
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
四川省首批中小学名校长、成都市特级教师
四川省幼师国培项目授课讲师、实践指导导师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
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步伐的新要求。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聚焦在高质量的课程建设,课程审议是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程审议将有效地优化课程实施和课程管理,实现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助力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在教育改革实践行动中,温江区实验幼儿园以“实”教育思想为引领,构建“蕴生活之美 尚科学之品”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创∞”课程,不断创新课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幼儿园从课程审议全员主体、全方位实践和全要素审议三个全面深刻领悟课程审议内涵,从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实施策略、评价管理四个要素剖析课程建设不足,探索在课程审议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对目标内容、教育策略、资源开发、发展成效四类要素实施审议,开辟“三阶四类”课程审议路径,调适课程结构和内容,优化课程评价和管理,不断创新课程建设实践行动,推动幼儿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三个全面悟课程审议内涵
幼儿园课程审议是审议者围绕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剖析、解释、讨论以获得共识,从而促进课程问题解决的活动。是由与课程开发相关的多方代表,即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家长、专家等组成学习共同体,对课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集体审议,达成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优化和决策的过程。有效的课程审议是优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由此,我们从三个全面深刻领悟课程审议内涵:课程审议主体是覆盖幼儿园、家庭、社区、专家等全员参与的共同体;课程审议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应当贯穿体现在幼儿园课程实施前、课程实施中和课程实施后的全方位实践;课程审议应当结合园本教研形式,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主要要素全程开展审议活动。课程审议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探寻将有效助力课程质量的优化与提升。
四个要素析课程建设不足
实幼自2013年形成园本课程实施方案1.0版本开始,10年来数次改革修正,调适完善,从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实施策略、评价管理等方面,较为完整地形成了“科创∞”课程整体体系。课程结构上包含基础课程(科创∞基础大本营)和特色课程(科创∞探索大玩家)两类课程,致力于立足生活源本,追随幼儿兴趣,关注幼儿解决问题、科学探究、合作表达能力的综合培养,促进幼儿生命丰盈充实地生长。但在多年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观落地、课程实施过程、课程资源利用和课程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质量整体效能不足。
一是课程观落地课程实践不足。幼儿园结合“蕴生活之美 尚科学之品”理念的课程内容选择不系统不突出。在特色课程构建中课程观尚未落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实施,存在观念与实践两张皮现象。
二是教师课程领导力发挥不足。教师缺乏对班级幼儿年龄特点与核心经验的把握,无论在基础课程还是特色课程实施上,过于依赖教参,而缺乏对班本化课程实施的思考与实践能力,缺乏对各类课程园本化的改造能力。对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缺乏清晰和系统认知,实际操作中课程领导力薄弱,作用发挥不足。
三是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欠缺有效策略,课程实施有效性探究不足,教师资源整合与利用不足,运用资源能力不足,未能精炼总结资源开发的有效路径和成果。
四是课程管理尚不完善。课程审议缺乏工具和方法,未能形成成熟的审议模式,没有真正实现课程观与教学实践的有效融合。针对课程质量成效的评价工具不完善,评价指标不系统不聚焦。课程建设的问题与不足急需探索有效的课程审议路径予以解决,课程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阶四类探课程审议路径
为解决园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幼儿园汇总分析问题,厘清课程审议内涵与主体,探寻课程审议方法。初步构建“三阶分组”课程审议机制,形成课程审议“四步四类法”,依托课题研究突破课程构建与实施难点,探索课程审议新路径,不断提升课程建设内涵质量。
(一)路径一:“三阶分组”审议机制绘蓝图
幼儿园充分活用课程审议共同体资源,建立起“三阶分组”分层课程审议机制。三阶指课程审议覆盖课程实施前、中、后三个阶段;分组指建立幼儿园教科室、教研组、班级组、其他资源组等四个组群。教科室作为课程领导小组,由园长、分管教学副园长和中层干部组成;教研组作为课程实施组分大、中、小班年龄段教师组成;班级组作为课程实施最小单元由各班级教师组成;其他资源组作为课程建设资源小组由各级各类课程专家和家长代表组成。
“三阶分组”分层审议,初步形成幼儿园课程审议框架,在审议主体上进行层次划分,在审议内容上进行阶段划分。课程审议三个阶段分别是前审议(计划性审议)、中审议(实践性审议)和后审议(评价性审议)。前审议侧重从理论上审议课程计划等是否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和实际,从而确定实施路径:中审议侧重从课程实践中审议实施过程是否能促进幼儿发展,从而调整方案,后审议则侧重评价课程开展的价值,从而优化方案。“三阶四组”审议学期内每月开展4次,不仅审议每学期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与总结,也审议月主题、周计划、实施与小结。审议机制纳入课程资源小组保障,实现从园级课程领导小组到年龄段教研组、班级实施组的层级落地,绘就了课程建设的发展蓝图。
(二)路径二:“四步分类”推行审议促优化
根据课程审议的内容和要素,我们在课程审议的三个阶段,分别尝试实施幼儿园课程审议四步法,对目标内容、教育策略、资源开发、发展成效四类要素进行审议,厘清课程审议步骤,初步明晰了课程审议的要点,突破审议难点,促进课程建设优化。
1.四步审议确定路径
我们根据课程审议的阶段和内容,初步探索了课程审议四个步骤。前审议阶段四步为解读方案→梳理问题→开展评议→确定路径;中审议阶段四步为实践反馈→梳理问题→开展评议→调整内容;后审议阶段四步为汇总实践→梳理问题→开展评议→优化方案。对课程审议步骤的探索,为教师建立了学习、实践、反思的有效途径,推动了课程建设的提升和完善。
2.分类审议优化课程
(1)以“观”为线审议目标主题,促进课程观与实践相融合
在学期初围绕课程观的落地开展课程计划的前审议,对课程目标和主题进行梳理和调整。
一是两段式审议课程目标。实幼以“实”文化为引领,确立“蕴生活之美 尚科学之品”为幼儿园课程观,倡导课程实施中要立足幼儿生活,善于捕捉契机,培养“三美三品”(自然美、道德美、艺术美;乐学好问之品、善思善为之品、勇于探索之品)幼儿。为深入落地课程观,我们结合幼儿发展实际,甄选和确立了学期大中小年龄段班级各4个主题课程。在主题课程实施前,采用“两段式”方法完成对课程目标的补充与调整。在第一段梳理中,汇总主题总目标,按照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完成该主题目标检核,对不完整、不符合年级组幼儿发展需求的目标予以审核批注。在第二段梳理中,对缺失的维度目标予以补充,或对不符的目标进行调整,实现课程目标的适宜性。
二是园本化调适课程内容。调整课程主题内容,在学期内主题内容中进行园本化更替和改编;优化和探索特色课程中的项目课程内容体系,探索科学小专题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构建,形成完整适宜的科学特色课程。调整幼儿一日活动作息安排,提供大版块自主活动时间,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前审议阶段对主题目标内容的审议和调适,确立课程实施路径,实现学期主题课程网络的科学规划,更加落地课程观和儿童观,为课程实施导航助力。
(2)以“力”为线审议教育策略,促进课程力与质量相融合
在课程实践中,我们收集汇总筛选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开展教育实践中审议。提炼形成有效的组织策略,解决教师课程实施方法匮乏问题,提升课程实施过程质量和教师课程领导力。
一是延展涟漪式教研路径完善课程实施力。以“问题导向”为中心,深入延展“理念引领→实践检验→研讨反思→再实践检验→研讨提炼→解决问题”的“涟漪式”循环研究路径,聚焦课程实施的问题,探索思维导图方式开展具象讨论,解决教师实践困境,提炼有效的课程活动组织策略,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二是拓展多元研修路径提升教师领导力。针对教师发展需求开展专题讲座;外派教师到发达先进地区幼儿园开展教科研交流活动及跟岗研修,探索领域研修坊与年龄组教研互通交流融合开展方式,深化教师五阶分层园本培训,促教师在多元研修中转化学习成果,提升课程设计、整合与实施的能力。在实践审议过程中,两条路径探索有效促进了教师课程领导力与质量的融合。
(3)以“率”为线审议资源开发,促进资源率与课程相融合
课程实践中审议阶段,我们着力审议资源开发,重视资源开发率的作用发挥,充分挖掘整合本土资源,促进资源率与课程的有效融合。
一是审议形成支持课程实施的资源库。收集整理筛选幼儿园课程中的人力、物质和信息化资源运用中的问题,开展园本教研进行资源审议。针对主题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资源配置调整和优化,汇总形成支持幼儿园课程开展的三类资源集,为教师实施课程提供可操作的资源库。
二是提升环境资源利用率。经过审议研究,我们创新幼儿园室内“五图一墙”的主题墙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更多采用图加文、统计表、调查表、照片、手工绘画作品等多种幼儿表征方式,融入课程活动,提升空间和人力资源利用率,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重新规划户外“两廊两园”儿童科学游戏广场,充分利用幼儿园户外操场和公共空间,创设“自然园”“欢乐园”“科学墙长廊”和“科学博物馆”长廊,充分发挥公共物质资源的利用率,为幼儿科学探究、寻找运用生活资源、持续深度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空间环境和材料资源。
三是提升家园社资源利用率。深化“一体三链”家园社共育模式,在家园社共育生命体的组织领导下,细化和系统化课程链、协作链和服务链内容,密切家园社的活动关联,深度盘活家园社资源,促进家园社资源与课程建设的紧密融合,促进课程质量的有效提升。
(4)以“议”为线审议课程成效,促进评价力与管理相融合
在课程后审议阶段聚焦于课程评价及管理,着力研究课程审议及评价工具,提升课程管理效能。
一是总结提炼策略审议课程成效。汇总课程实践的过程和问题,对课程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反思,从课程构建、课程实施、资源开发、教师专业、儿童发展、家园社认同度等方面进行审议和研讨,提炼适宜内容和有效策略,调整课程方案,调适课程内容。
二是研制评价工具审议课程成效。研制《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表》对课程建设方案进行对比检核,梳理课程构建与实施的问题,调整课程框架内容及管理。研制《主题课程环境创设表》《主题课程教案调整表》《户外游戏观察记录表》等审议课程实施过程成效。研制幼儿成长档案、《幼儿发展成效评价表》评价儿童发展;研制《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评价表》评价教师成长。
三是整合评价主体审议课程成效。运用问卷调查、活动反馈表、活动记录表等工具整合教师、家长、幼儿、专家等评价主体,对课程建设有效性进行检验,导向课程发展质量。在后审议阶段,对问题和策略的总结提炼,对课程建设全面的评价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幼儿园科创∞课程方案,有效助力课程质量提升。
(三)路径三:“四类研究”依托审议破难点
幼儿园以省、市、区三级课题《支持幼儿园项目活动开展的资源开发研究》为抓手,聚焦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实施四类审议研究。探索教师、幼儿项目课程资源开发路径与策略,优化项目课程目标、策略、资源和评价,完善项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突破幼儿园课程建设难点。
1.审议目标,研究形成项目活动下幼儿各年龄段发展目标
经过每个阶段的课程审议,幼儿园将项目课程按“对自我的探究、对自然的探究、对周围事物的探究”进行三种类型的分类。依据幼儿园项目活动特点,研制形成三种类型项目活动的幼儿发展总目标。项目活动总目标遵循幼儿学习的五大领域目标和项目活动侧重发展的幼儿五种能力,即专注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征能力、质疑能力。在总目标下分别研制形成大、中、小各年龄段的分目标,形成了幼儿园特色课程较为完善的目标体系。
2.审议资源,研究形成支持项目活动开展的分类资源手册
根据三类项目活动的幼儿发展目标以及课程实践,幼儿园收集资源开发的问题进行审议,梳理形成了支持幼儿园项目活动开展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化资源等三类资源手册,为项目活动开展提供了各类资源信息和来源,提供了资源的整合使用方法和经验参考。
3.审议策略,研究形成“4+4”师幼开展项目活动的有效途径
经过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课程审议,幼儿园探索出教师有效开发与运用资源的“4”个策略,支持项目活动的有效开展。即在项目主题生发与选择阶段,教师运用观察表记录法,观察记录幼儿对自身、自然事物或是周边事物的兴趣点;在项目主题筛选与确定阶段,采用思维导图法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集体或小组的头脑风暴进行呈现;在项目活动操作与探索阶段,教师采用交流支持法,引导幼儿持续有效地深入探究;在项目评价与分析阶段,教师采用课程故事记录法与幼儿成长档案记录法分析评价项目活动资源开发的有效性以及幼儿在项目活动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同时,幼儿园经过课程审议,探索出幼儿在项目活动中有效发展的“4”条路径,一是在主题生发与选择阶段,幼儿运用问卷调查单,对他们在活动初期中所关心的、感兴趣的、未知的问题与事物进行收集与调查;二是在主题筛选与确定阶段,幼儿运用猜想记录单对感兴趣的资源进行大胆实践猜想记录,并运用筛查统计表对项目主题的确定进行筛选统计,最终确定项目主题;三是在操作与探索阶段,幼儿初运用操作记录单对项目活动中需要运用的资源进行操作与记录,并尝试解决问题;四是在活动分析与评价阶段,幼儿运用成果展示,包括绘画、手工、建构等作品展示,以及戏剧表演、游戏活动、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源形式展示成果。
4.成效审议,研究形成项目活动开展成效的评价工具
幼儿园运用课程审议机制和方法,研制项目课程(资源)故事、幼儿发展成长档案以及开发利用幼儿园项目活动资源促进幼儿(大中小班)发展的系列评价指标,形成项目活动开展成效的评价工具,从教师发展、儿童发展、课程质量等多维度评价课程,为课程建设的价值提供了导向和判断。
在走向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中,幼儿园探索三阶四类课程审议路径的实践行动,有效地落地课程观与儿童观,为课程建设质量内涵赋能,开辟了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我们将持续深入研究课程建设内涵,创新课程审议实践探索,助推幼儿园走向高质量新发展。
来源 | 《天府教育·行知纵横》栏目:课程教学
审核| 李清
新媒体编辑 | 张競之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1377次推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