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综合报道

“只要你勇敢做自己,就总有人会爱你!”

这段来自脱口秀演员付航在脱口秀节目中夺冠时的表演于近日火遍社交网络,也让脱口秀表演再次走入观众的视线。

如果你没看过脱口秀,或许会感叹:“平平无奇”的单人演出,真的能让人笑中带泪吗?但是懂脱口秀的人,都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有多深!

一支话筒带来的喜剧世界

一支立麦,一位表演者,一个不大的舞台……便是脱口秀演出的现场。

脱口秀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脱口秀”这个中文名字正是从英语“Talk show”音译而来。“Talk show”本意是指“谈话节目”,但中文翻译后不仅保持了相似音,而且还添加了一层本意不存在的“即兴发挥、脱口而出”之意。

许多人对脱口秀的第一印象,是舞台上主持人手拿一支话筒,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妙语连珠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这种表演形式近似于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是一种植根于舞台的表演艺术。然而事实上,脱口秀最早起源于18世纪英格兰咖啡馆的集会中,人们悠闲地讨论各种社会问题,并将内容转换为文字,使之广为传播。

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脱口秀通过电视和广播节目形式进行传播,得以在美国流行发展壮大。早期的脱口秀表演场所多为酒吧,大受欢迎后开始在俱乐部等休闲娱乐场所演出,之后慢慢走向剧场和电视台,从而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一种固有的喜剧形式。

我国的脱口秀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2年,王自健《今晚80后脱口秀》开播,脱口秀第一次以综艺的形式登上了大众传媒。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李诞、池子、王建国、王思文,如今都是中国脱口秀的核心人物。近年来,各大卫视纷纷开办脱口秀节目,其中不少深受观众喜爱,也在大众中引起了很高的话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航获《喜剧之王·单口季》年度总冠军(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小人物”也是“喜剧之王”

有不少外国人认为,中国的相声跟脱口秀是同一回事。“这是一种误区。”喜剧编剧、脱口秀演员多子宣表示。但不可否认,脱口秀进入中国后,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与西方脱口秀热衷于政治色彩和敏感话题不同,“中国式脱口秀”的话题更多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通过对“小人物”的刻画,用幽默和戏谑的方式来表达生活的智慧。

中国脱口秀演员的创作更多来自于国内的自身经历与当下生活,将生活中的痛点融入段子,以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犀利的表达,赢得观众的喜爱。脱口秀也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表达自我的“嘴替”,成为讲述当代中国青年故事的独特方式。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无奈、狼狈、尴尬、失意、困境全部变成了反鸡汤、反主流的讽刺、吐槽和自嘲。演员们以“小人物”的姿态体察生活,用调侃的方式以笑解忧。

在近期热播的《喜剧之王·单口季》的舞台上,就有许多这样“小人物”的身影,从保安到“猴王”的付航、带火家乡“安义门窗”的刘仁铖、将段子与哲学相结合的于祥宇、村里首位女硕士唐香玉、有视力障碍的“墨镜潮男”黑灯、外卖员南瓜……他们性格迥异,各有各的故事。但相同的是,他们站在舞台上都是为了用精心包装的语言艺术给观众带来欢笑和思考。

那一刻,他们都是自己剧本里的“喜剧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航(图片来自节目截图)

笑声背后是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生就是要充满Passion!”

这句看似心灵鸡汤的话,似乎与脱口秀这一喜剧演出不甚相关,但它正是脱口秀演员付航在比赛夺冠时堪称封神的一段,让在场嘉宾和观众几度落泪。付航的表演看似疯狂、看似无厘头,但他从不嘲讽弱者,从不嘲讽爱情,他的Passion,只是为了真诚的表达自己。

在一场演出中,他讲述自己吃法餐的经历,从最初为了迎合外界定义的高端而笨拙地假装,到最后清醒地看透本质,这一过程充满了生活的真实与无奈,也让观众在欢笑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传递出的“外界标准不重要,坚持做自己、做喜欢的事才是真的向上生长”这一价值观,更是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而这些,正是脱口秀真实的底色。脱口秀的幽默实践,不仅仅是为了博人一笑。有研究指出,脱口秀的幽默话语包含现实性、情感性及技巧性,在幽默认知上,观众会形成社会性洞察和享乐式体验两种反应,在笑声中释放生活的压力;在笑声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在笑声中思考生活的意义。

至此,每一位脱口秀演员,每一场演出,都是在以幽默之名,传递温暖与力量。(完)

综合《文汇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青年网等

编辑:姚婧雯

脱口秀演员黄西:寻找跨越中美文化的幽默感

“国际幽人”大山:探寻“东”与“西”的双重人生

抖音坐拥340粉丝的铁岭“石油公主”张踩铃:不拘一格的文化传播者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