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禾 图/杜皓
真正的好中医到底在哪里?很多人相信中医,但好中医难找。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中医院的学院派很多都西化了,而且多数中医都是时方派,标准不一,水平也就参差不齐。
很多厉害的中医,其实都是经方派。
古籍《伤寒论》
这个经方派,才是古中医的正宗。他们学唐以前的方法,尊医圣张仲景为掌门人,重点研习《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所谓经方,就是经典之方,往往就几味药,只要对症了,甚至能达到覆碗而愈的效果。
但这样尊古的经方中医,越来越少了,毕竟现代中医总想着要创新,要与时俱进。
幸运的是,我们今年在福建泉州找到了这样一位经方中医师——郭耿志。
第一次见他时,他就“口出狂言”:“中医不需要创新,你把那些传统经典研究好了,它就是全世界最前沿的。”
八月初,我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到福建,特意坐车到泉州,再次拜访了郭耿志大夫。因为之前已经采访过他,平时也会交流一些中医观点,此次再见,已经像老朋友一样了。
郭耿志正在把脉
刚到他的医馆时,刚好碰到一位从湖南张家界开车一千多公里来过来的病人,这位大哥因为不愿意去做手术,所以千里迢迢找到了郭大夫,希望用中医调理。
我跟郭老师开玩笑说,您这影响力是越来越远了,听工作人员说,最近还有广州、江西、浙江等地的患者来找您?
“不是我影响力大。”郭大夫谦虚地回道,“可能是大家越来越觉悟了。以前生了病,大家习惯性的去大医院,做一堆检查,哪儿有问题就割掉。但我们中医常说,人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堆零件,就像一件精密的仪器,你把某几个零件拆了,身体能不出问题吗?这几十年来,西医强势,我们中医弱势,所以很多中医老师也被带偏了,走上了中西结合的路子,但西医看的是果,中医看的是因,其实很难结合,所以我一直坚持纯中医的方式看病。”
那位湖南的大哥听了愤慨地说,“可不是吗,我前两年在湘雅二院,那个什么刘主任让我做手术,结果他去年不是被抓了吗?幸好我当时犹豫了。”
郭大夫与病人交谈
在医馆里等了一个上午,郭大夫一直在看病,对每个病人,望闻问切,一样不少,或开方,或针灸,或理疗,过程中会跟每个人耐心讲解生活中该怎么吃,怎么作息,所以他看一个人得花上二十分钟甚至更长。
事后他解释说,“不跟大家讲这些不行啊,我们说中医看因,很多病是因为寒湿太重,阳化气,阴成形嘛,那我现在给你驱寒祛湿,温补阳气,你病好了,但后面你还是天天喝冰饮、喝啤酒、吹空调、半夜不睡觉,你还是会继续寒湿,继续复发,神仙也救不了你。所以你看《黄帝内经》,它是本医学经典,但上来就讲要怎么养生,怎么作息。我们要是按照书上讲的原则去生活,那你根本不会生什么病,这也就是中医讲的,上工治未病。”
郭大夫每天会练习八段锦
在等他的间隙,我又看了看他贴在墙上的介绍。关注我们的老读者,会发现以前我就讲过他,为了照顾新读者,我们这里再介绍一遍。
郭耿志没有专家教授的头衔,也没有很高的职称,他出生在晋江的一个中医家庭,父亲就是一位乡村老中医。按他的话说,“小时候就觉得中医很神奇,那时医疗条件不好,但你看老人家看病,采点草药煮了喝下去就好了,哪儿痛了扎几针就减轻了。所以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背汤头歌,誊写医书,去给人摸脉……后来还有幸跟着国医大师唐祖宣学习过一段时间。”
从20多岁起,他开始独立行医,从老家的一个乡村医生做起,在行医过程中,又逐渐走进了经方的世界,从此医术上有了质的提升。随着病人越来越多,他在晋江和泉州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医馆。
黄昏时分,郭大夫终于看完病人,带我到晋江的一条老街游玩。逛到一个雅致的茶馆里,我们又坐下来边喝茶边闲聊了良久。
“中医这么多派别,您为什么独独钟爱经方派?”我问他。
“这也是慢慢实践出来的。”郭大夫回忆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什么派的理论都去学习过,脾土派啦,温病派啦,扶阳派等等,能自称一派,当然都有独到之处。但你会发现,它们都有不全面的地方,而且也没有标准,辨证不一样,方子不一样,剂量不一样,所以每位中医的水平也良莠不齐。你看有的医生喜欢开大方,动不动几十味药,我们叫乱枪打鸟,因为你辨证不准,所以什么都加一点,像碰运气一样。但经方不一样,《伤寒杂病论》里总结了六经辨证的原则,我们说辨证施治,就是从这里来的。只要你按照这个理论去辨证准了,经方也是现成的,通常就几味药,精准狙击,立竿见影,这就叫药简力专。”
医馆里收藏的古书
“可有的人又会说,一些病人情况复杂,不是只有一种症状,所以需要大方来治。” 我提出了读者的不同见解。
“这一听就是外行。”郭老师直接否定道:“很多病人看似千头万绪,这儿也不舒服那儿也不舒服,但你要从千头万绪里去抓主证,就像一个方子里有君臣佐使一样,抓住主证,找到根源,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有时候恰恰是医生把事情想复杂了。”
郭大夫说,“建议大家少做点检查,甚至少做点体检。像老年人去检查的话,肯定能查出问题来,本来身体衰老是正常的,检查完了徒增焦虑,不如好好养生。”
思考中医
据说郭老师的女儿没有选择学医,他倒也不强求,反而在自己的医馆里招收了很多中医院校刚毕业的年轻人,并且手把手带徒。
“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郭大夫感叹说,“他们在学校打了点理论基础,但根本看不了病,出来工作都找不到。我既然有这个场所,那就给他们机会,把他们带出来我就轻松了。以前讲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都是旧思想,只有以更开放的心态,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我们的传统中医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这样的胸怀让人钦佩。
也希望这样的好中医能多一点,让病人少走一点弯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