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海军 孟小平 通讯员 孙 鹏
朱瓦白墙,古树婆娑,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院上镇辛庄新村里一步一景。清晨雾气蒙蒙,西崔家庄农户姜新昌早早就开始忙活,他要赶在太阳高挂前给自家小院里的蘑菇都喷完水。姜新昌是这片土地上的耕耘者,也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我们村有不少种植户,菌菇种植初具规模。哪怕没建大棚的,在自己家院子里腾出一间屋也能种菌菇。”姜新昌侃侃而谈。
辛庄新村西崔家庄有十几年的平菇种植历史,村庄70%以上农户发展平菇种植产业,建设50余座平菇种植大棚,年产量达200万余斤,村民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党建引领,扩大菌菇种植范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农业已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必须发展新的农业项目来提升生活水平。“最开始接触平菇种植,因为它占地少、投资小、周期短、收益高,种植方法简单,我这才有了想法。”姜新昌作为第一批实验菌菇种植的农户回想当时的情景时说道:“我买菌菇棒回家实验,长出来之后,大家认为这省事又挣钱,都想跟我一起干。”
在姜新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踏上了平菇种植的致富路。西崔家庄党支部委员辛政伟深知,要想让村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就必须整治村内菌棒收购的乱象,扩大种植规模,种得多、卖得多、挣得多,于是他着手购买机器,开始了菌棒制种、装袋步骤的研究。
在党建引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的推动下,西崔家庄菌菇养殖户统一用起了辛政伟的菌棒,不仅提升了菌棒的质量,而且减少了菌棒收购的成本,间接增加了平菇的收入。西崔家庄党支部书记崔洪桥介绍说:“我们党支部以党员为先锋,以平菇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现在有20多个平菇养殖大户,吸引了一批果蔬供应商,打开了平菇的销路。”
特色种植,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在莱西市院上镇党委、政府的宣传、引导下,崔洪桥了解到了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泽福吉”)先进的菌菇培育技术。他眼前一亮,觉得这正是他们村所需要的。于是,他积极与艾泽福吉企业对接,引进高附加值的香菇品种,并带领村民们开始发展庭院经济。
崔洪桥回忆道:“刚开始,村民们都有些担心,香菇与平菇种植不一样,怕种不好,也怕卖不出去。于是,我们邀请艾泽福吉的技术人员,对香菇生长的温度、湿度等环境特点提供指导。”经过一天天喷洒浇水,一周左右第一茬香菇就出来了,看着日渐长大的蘑菇,农户们心里也渐渐乐开了花。姜新昌开心地说:“现在有党委、政府的支持,有艾泽福吉的技术指导,平菇产量上来了,香菇种植也逐渐有了起色。”此外,政府也会定期组织农户们到艾泽福吉参观学习,为农户提供免费的“参观学习、菌类试种、技术指导”全流程一体化培训服务,针对香菇、平菇等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技术人员为农户们提供对口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户熟练掌握菌菇养殖、品控技巧,形成稳定长久的合作养殖点。
院上镇推行“龙头企业+强村共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艾泽福吉的先进技术优势,发展庭院经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加快实现村强民富再探新路。
庭院经济,拓展增收致富路径
“我们镇的各村都有不少闲置房屋,能够把这些房屋充分利用起来种植菌菇,也是改善经济状况的一种好方法。”莱西市院上镇辛庄新村党委书记于法林说。
在于法林的带领下,辛庄新村率先行动起来,吸引了一批热衷于助力院上镇乡村振兴的有志之士,莱西市丽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周丽丽就是其中之一。在辛庄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牵头下,周丽丽盘活了南辛庄小学的数十间闲置房屋,将养老服务发展与菌菇种植有机结合,在房间里搭建菌棒放置架,从艾泽福吉公司购买优质菌棒。周丽丽说:“这一间屋子可以放700个菌棒,每个菌棒可培育3—4茬蘑菇。企业还提供全程技术指导,让我们种得放心、卖得舒心。”
如今,莱西市院上镇辛庄新村、岘沽新村的庭院经济已经初具规模。村民们忙着采摘、包装、销售菌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于法林也算了笔账,预计户均年增收1.2万—1.5万元,这对于村民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看着村民们一天天富裕起来,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于法林感慨道,“这是我们的共富路,也是我们的幸福路。”
“我们已经在10个新村全面推广庭院经济,秉持‘闲置就是浪费、利用就是节俭、盘活就是效益’的理念,将蘑菇产业摸底清收‘统’起来、唤醒盘活‘用’起来,建章立制‘管’起来,全力推动资源效益最大化、产业发展特色化、集体增收持续化,推动现代乡村共富战略破题起势。”院上镇组织委员张维康说。
院上镇的“小蘑菇”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也盘活了村内的闲置资源,逐渐变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党建引领下,这片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