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

10月1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街之声——“金融街发布”成果专场发布活动现场正式发布《2024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杨江英出席活动并致发布辞,研究部相关人员陪同参会,《报告》牵头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代表参加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杨江英出席活动并致发布辞

本年度《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专委会主任单位中国工商银行牵头实施,29家各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完成,这已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14年发布该报告。《报告》以“金融强国建设中的银行转型与创新”为主题,全面深入地反映了2023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从多维度、多层面对中国银行业2023年以来的经营发展和改革转型进行全景式的梳理和总结,并聚焦分析银行业转型发展中的若干热焦点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杨江英发布《2024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把牢“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金融工作主线,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服务金融强国建设;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不断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风险管控、流程重塑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国银行业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来看,《报告》共分七个篇章,分别为总体运行篇、资产业务篇、负债业务篇、中间业务篇、风险管理篇、“五篇大文章”篇和专题研究篇。主要内容如下:

一、宏观经济持续复苏,银行业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球经济稳中趋升,中国经济呈现明显复苏特征,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6万亿元,再上新台阶;GDP同比增长5.2%,高于全球3.2%的平均增速。银行业经营规模稳步增长,信贷投放节奏逐步均衡,全年资产扩表总体平稳,对稳固经济运行起到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规模分别达到417.29万亿元和383.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和10.1%。

2024年,全球经济保持平稳,全球贸易呈现回暖迹象,但不排除地缘政治因素及贸易保护主义等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扰动。中国经济仍处在恢复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预计全年能够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转型压力,银行业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政策落实力度,在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盘活存量、提升效率的总基调下,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持续“优资产、控负债、提中收、防风险、补资本”,以更稳健的力度和节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规模分别达到433.1万亿元和397.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和6.4%。

二、资产业务结构优化,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银行业积极落实宏观政策和监管要求,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加精准有力。截至202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4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年初增加22.2万亿元。公司贷款规模高增、结构优化。其中,制造业贷款和科创贷款规模加速扩张,绿色信贷保持高速增长,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较快,涉农和脱贫贷款持续增长。2023年制造业中长期、普惠小微、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均高于贷款总量增速。同时,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下降,2023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较上年下降29个基点。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升,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速,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票据业务产品模式创新持续推进,票据业务规模同比增长,票据融资成本持续下行,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

2024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回升向好趋势,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增强。截至2024年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55.3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7%、16.5%和18.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3%,较上年同期低0.32个百分点。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81.57万亿元,同比增长3.8%,比年初增加1.46万亿元。下一阶段,银行业将围绕“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信贷投向将更加精准聚焦,信贷结构将持续优化,投资及其它金融资产业务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在支持并购重组和债券市场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负债业务稳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增强

2023年,银行业存款规模保持增长态势,住户存款占比提升,对公存款稳中向好。截至202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89.91万亿元,同比增长9.6%。住户活期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0.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9%;住户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6.0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3%,占比提升3.45个百分点至71.41%;上市商业银行平均存款成本为2.13%,较上年末小幅回升2个BP。2023年存款定期化程度加深,存款增量97%来自定期存款,成本刚性特征明显。同业负债及其他负债业务方面,拆入资金规模快速上升,卖出回购金融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同业存单发行增速由降转升,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小幅下降,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回归平稳。

2024年,国内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截至2024年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01.68万亿元,同比增长6%;住户活期、定期及其他存款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31%、13.18%,定期存款增速趋缓。为稳定负债成本,商业银行进一步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定价行为;2024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叫停“手工补息”,有利于防范高息揽储,维护市场合理竞争秩序。下一步,银行业将继续落实监管要求,优化负债结构,合理控制成本,防范风险,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四、持续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中间业务规范发展

2023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规模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其中,受持续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非传统中间业务规模下降较多,传统中间业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看,传统中间业务结构基本不变,但不同类型机构的传统中间业务重点和结构继续分化。在非传统中间业务领域,虽然投行、理财、托管业务收入均有所下降,但是三类业务均呈现出边际转好趋势。其中,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有所恢复,托管规模止跌回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稳步提升。

2024年,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中间业务发展,持续加大支付结算、银行卡等传统中间业务领域转型发展的探索;另一方面资产托管业务迎来新一轮增长空间,投行业务也在加力服务实体经济。同时,银行加快推进自身专业化、综合化发展,为客户提供涵盖信贷、信托、理财、基金、保险、证券、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在内的一揽子、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构建以银行为核心的泛金融生态圈。

五、统筹发展与安全,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2023年,我国银行业有效应对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货币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整体平稳。银行业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高效推动不良资产处置,主要经营和风险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2023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充足,整体风险可控。从业务类型看,零售贷款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对公贷款更加明显。从区域表现看,多数省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下行,但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省市不良率有所反弹。

2024年,随着金融风险防控政策不断完善,银行业进一步做实资产分类,推动风险防范指标多元化、精细化,提升不良资产识别能力,大力度、多渠道持续推动不良资产处置盘活,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稳妥有序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强化新兴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截至2024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6%,较2023年同期下降0.06个百分点,为2016年以来新低;拨备覆盖率209.32%,较2023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六、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银行业扎实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精准助力重点领域发展,以科技金融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绿色金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普惠金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养老金融保障老年人福祉,以数字金融提升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科技金融方面,银行业不断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陆续建成专营组织、专业团队、专设信贷标准;优化与证券、担保、创投等机构的合作模式,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为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持续注入活力。2024年6月末,四大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速均超过12%。绿色金融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8.5%;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1.5万亿元,在绿债发行总额中占比近40%;持续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养老金融规模稳步扩张,体系日趋健全。商业银行已初步形成养老金金融为核心、养老服务金融为延伸、养老产业金融为配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纵深推进,资金、人才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首次突破1200亿元。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新技术发展机遇,不断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和数字金融发展新动能。

七、探索转型改革新路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面对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银行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深化自身改革,以积极姿态迎接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资本新规下银行业不断提升资本精细化管理水平。2024年起,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对资本管理提出新要求。银行业以资本新规实施为契机,着力构建涵盖资本规划、配置、计量、监测、考核、披露的全流程资本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各类风险得到科学的识别、监测、计量、评估和报告;不断深化资本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将资本新规与经营目标有机融合,充分释放资本管理效能;持续推进高级计量法体系的建设及应用,加快推进银行数智化转型,推动实现更加稳健的经营。

二是低息差环境持续考验银行业经营韧性。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呈快速收窄态势,降至历史低位,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商业银行借鉴国际国内应对经验,从提升资产收益、降低负债成本、增加非息贡献、优化定价管理等方面综合发力,推动稳息差、增收入。具体包括:聚焦新质生产力和“五篇大文章”领域,优化客群结构,提升资产收益;做大客群拓负债,以交易结算资金获取为核心,发力低成本负债业务;强化平台思维,拓展大财富管理业务,提升非息收入贡献;加强精细化定价管理,全流程提升基层一线价格管控水平;搭场景、建生态,持之以恒夯客群、锁存款、降成本、提收益。

三是银行业深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当前,我国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我国银行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成果,跨境人民币实现较快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外资银行在华总资产3.87万亿元,贷款余额1.41万亿元;中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1.52万亿美元,金融负债1.49万亿美元;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4.61%,为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新形势下,外资行积极布局五篇大文章,深耕中国市场,重点发力、布局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领域;中资行加大跨境人民币业务布局力度,创新人民币跨境资金收付、代发薪、供应链融资等重点产品,拓展对华出口企业、带路建设中资企业等重点客群,在中国香港、RCEP成员、带路沿线、离岸人民币中心等重点区域,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四是服务新质生产力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特征,银行业谋划实施相关支持举措,将支持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核心领域,以“商行+投行”“融资+融智”一体化服务体系,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客户全周期、综合化金融服务需求;聚焦新质生产力企业轻资产、重智力的经营特点,设计差异化的融资产品,将强化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作为着力点;构建涵盖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资本市场各类交易所、投资机构的金融服务生态圈,推动先进优质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助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强化集团层面的顶层设计,夯实专业机构、服务团队建设,提升新兴产业风险特征研究和风险评价能力,完善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五是AI大模型技术赋能银行业经营转型。金融与人工智能有天然的契合点,AI大模型技术能够充分挖掘银行业的海量数据,而银行业具有适用AI大模型技术的丰富场景。当前AI大模型正推进我国银行业服务、营销、产品等领域的全面革新,催化“未来银行”加速到来。2023年年报中,近20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进展。银行业不断完善关于AI的战略布局,探索形成“AI+金融”的中长期规划布局,加强AI人才梯队建设;重视数据和算力,做强AI基础技术底座,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打破数据壁垒,构建开放共享的数据生态,同时深化与产界各方合作,促进双向融合互促,增强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围绕价值创造,着眼于解决金融业务发展中的痛点难点,把握好方向和节奏,从风险可控的场景出发稳步推进,打造适宜的AI应用生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大模型安全风险管理,将AI相关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之中。

展望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主动担当作为,继续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并注重可持续性,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来源:中国银协

图片来源: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组委会秘书处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江苏金融湃均在文章中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江苏金融湃 | 本地金融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