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IPO审核实际中,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反复出现几乎已成为了常态!
对于那些在同日递表,又在同日提交注册的企业而言,也是上演了完全不同的命运结局——有的已经上市,有的还在苦苦等待拿批文,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而宇星紧固件(嘉兴)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星股份),正是这悲喜不同结局中的一方,早在2023年6月30日就递表北交所的宇星股份,通过北交所上市委会议审核并提交注册已经过去了272天的时间,却依然未能等来证监会的一纸获准批文,苦待了8个月零28天,这对于上市门槛较低的北交所来说,明显时间属于过于漫长了。
慧炬财经注意到,据北交所官网显示,与宇星股份同日递表的共有20家企业,这其中11家已终止,1家处于中止状态,3家已问询,4家已上市,仅有宇星股份处于待拿批文状态。
而在上述已上市的4家企业中,芭薇股份、无锡鼎邦与宇星股份是在同日递表,又同在2024年1月24日获准了提交注册,芭薇股份和无锡鼎邦更是又在同日即2024年2月22日拿到了批文,分别于3月29日、4月8日成功上市。
对比来看,相较芭薇股份、无锡鼎邦已上市,宇星股份也没有预料到的是,其等待期会如此之长。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螺母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成立于2001年3月21日的宇星股份,除提供标准化商品紧固件外,主要为风电产业、汽车工业以及工程机械行业等下游应用行业的客户提供中高端螺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沈家华、李金秀、沈婷一家三口被认定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并且沈家华、李金秀的女婿袁铭直接持有2.21%的股份还是一致行动人,不过其是在首轮问询被追问后才补认的一致行动人,上述四人合计控制公司股份比例高达85.37%。
据宇星股份此次北交所上市向监管层递交的募投计划显示,其欲通过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16,800,000股新股以募集2.9亿元投向年产35,000吨高强度紧固件投资项目。
事实上,此次北交所并非是宇星股份上市的首选,其本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早在2020年12月18日,宇星股份就与安信证券(后改为国投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于当年12月31日浙江监管局受理了其辅导备案申请。
到了2022年5月11日,宇星股份就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不过在2022年12月28日,宇星股份却突然将拟申报板块变更为北交所,彼时给出的解释是"根据自身发展战略进行综合考量"。
而在2023年6月21日,宇星股份通过辅导验收后,6月30日正式递表北交所并获得了受理。
不得不说的是,自递表获得受理后,携着2023年上半年大幅下滑的业绩闯关,就注定了宇星股份的前期审核并不顺利,其在艰难经历了北交所的三轮问询后,2024年1月8日,宇星股份才获得了走上上市委会议接受其是否符合北交所发行条件的表决机会。
不过,幸运的是在当日召开的北交所上市委2024年第1次审议会议上,宇星股份成功获得了上市委的首肯过会。
3天后也就是2024年1月11日,宇星股份又成功回复完落实上市委审议会议意见函,13天后的2024年1月24日,其正式获准向证监会提交了注册申请。
但在提交注册之后,宇星股份就迎来了长达近9个月的等待期还未拿到批文,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从财务数据上看,不难找到宇星股份北交所上市受阻的缘由。
在过去的三年中,宇星股份仅在2022年营收扣非净利润保持了双增的局面,不过增幅也仅分别为0.73%、1.63%,2023年营收扣非净利润更是双双创下了自2018年来的最低值分别仅为3.76亿元和3394.73万元,同比下滑了17.76%和22.78%。
而2022年中仅有4410.59万元的扣非净利润,显然用彼时主板6000万元的盈利要求来衡量,其是也难以满足上市标准,这也正是宇星股份改道北交所的主因所在。
营收与净利润在过去几年中上下波动,在过会前审核时就成了宇星股份的主要障碍所在。
据宇星股份招股书(注册稿)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4.10亿元、4.54亿元、4.57亿元,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对应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821.54万元、4339.82万元、4410.59万元,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当时间进入2023年上半年,受下游行业需求下降影响,宇星股份在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了20.79%达到1.86亿元的同时,仅实现扣非净利润1193.06万元,同比暴跌了41.17%。
在彼时的第二轮和第三轮审核问询中,北交所持续两次对2023年上半年业绩下滑进行了反复追问,不断要求说明经营能力和经营环境是否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期后业绩是否稳定可持续。
在第三轮问询中,宇星股份在给出了在不受外部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下, 2024年业绩有望保持稳定,收入规模预计不低于42,994万元,净利润预计不低于4,108万元,并且坚称"未来业绩具有可持续性,目前不存在影响上市后业绩持续大幅下滑的因素"后,其顺利获得了上会机会。
不过随着宇星股份2023年营收最终落定在3.76亿元,这也使得其2021年至2023年这三年间营收复合增长率由2020年至2022年的5.67%下降至-8.98%,出现了负增长,三年间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也由2020年至2022年的-4.36%进一步下滑至2021年至2023年的-11.56%。
时间进入2024年上半年,宇星股份营收扣非净利润显著回暖,出现了双增的趋势,当期营收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了3.26%、40.88%,分别达到1.92亿元和1680.80万元。
不容否认的是,有了预计的2024年成长性的业绩作为保障,宇星股份成功获得了上市委的认可,虽然在上会现场上市委并没有具体问及经营业绩问题,但监管层更为关注的是业绩预测信息披露的审慎性,尤其是期后业绩的成长性和持续性,毕竟在IPO审核实际中,拟IPO企业提供了业绩预测拿到批文后又出现变脸的案例不乏有之。
毛利率持续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去年毛利率还进一步走低
虽然宇星股份业绩在回暖,但不可回避的是,从最能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毛利率来看,其毛利率进一步下滑的风险犹存。
据宇星股份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别为22.67%、19.26%、19.60%、16.06%,呈现下滑趋势。
不仅如此,与同行可比企业相比,宇星股份的毛利率也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与宇星股份同行业可比的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8.46%、22.86%、20.52%、20.39%。
随着2023年财报数据的出炉,宇星股份毛利率较之2022年进一步走低至17.94%,不过到了2024年上半年其毛利率的下滑趋势得以缓解,小幅反弹至18.33%,但依然没有达到2022年的毛利率水平。
而在早前的新三板挂牌首轮反馈意见中,全国股转公司就对宇星股份走低的毛利率予以了关注,要求说明毛利率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其合理性,目前的毛利率水平未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到了北交所上会现场,上市委提出的两大问题首当其冲第一问也是关于毛利率问题,要求量化分析毛利率持续下滑的原因,毛利率是否持续下滑。
彼时宇星股份是如何作答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顺利过会的结果来看,宇星股份是暂时获得了上市委的认可。
宇星股份在招股书注册稿中也坦然承认的是,由于下游终端客户议价能力较高,公司特种行业件产品单价提升空间受限,未来如果市场行业需求变化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使得单位成本发生不利变化,则公司产品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而作为最能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指标之一,宇星股份走低的毛利率无疑使得其成长性风险隐忧暗藏。
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负
研发费用率也是持续低于同行均值
相较毛利率走低带来的隐患,宇星股份在研发费用投入上若要自证其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可能仍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宇星股份研发投入费用分别为1254.65万元、1514.02万元、1617.49万元、1266.45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06%、3.33%、3.54%、3.37%。
不过与同行可比企业相比,宇星股份的研发投入占比却是持续低于同行平均值。
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同行可比企业的研发投入比分别为4.12%、3.96%、4.44%、5.29%。
更值得注意的是,宇星股份的研发投入比不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在2023年研发费用也未能有效增加,反而在缩减同比下滑了21.70%,技术创新上的研发实力让人生疑。
通常来讲,拟IPO企业随着上市进程推进为了保持研发实力的先进性,也是为了企业成长性的考量,都会尽量保持研发费用的投入规模,而宇星股份的做法却截然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慧炬财经注意到,近期北交所公布了创新性量化指标,而按照北交所的标准,宇星股份虽然是满足了相关要求,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之处。
一个典型数据事实是,宇星股份2023年研发费用仅为1266.45万元,且最近三年即2021年至2023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更是出现了8.54%的负增长,明显不满足北交所最新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0%以上,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500万元以上的要求。
不过就研发人员数量来看,2023年宇星股份研发人员为71人,占其员工总数比重14.76%,是符合最近一年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或者研发人员不少于10人的要求。
此外,在更早前的2019年12月,宇星股份因研发项目人员紧张,临时抽调两名财务部员工参与研发活动的情形就比较惹眼。
彼时财务人员参与了资料查询、数据分析、研发成果汇总、研发相关文件撰写等工作,就引来了全国股转公司的监管问询要求说明抽调两名财务部员工参与研发活动的原因及合理性。
宇星股份虽然表示在2020年后相关财务人员未再参与研发工作,但其研发人员认定是否准确合理让人犹疑。
此外,在研发人员学历上,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截止2023年底,宇星股份在总计71人的研发人员中,本科以下学历的研发人数竟然达到70人,不禁让人对其科研实力生疑。
在首轮问询中,北交所就要求进一步说明技术先进性和产品竞争力,同时说明核心技术是否存在研发壁垒。
及至到了上会现场,上市委还要求其论证产品创新性及竞争力。
众所周知,研发投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技术优势,也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在招股书中宇星股份自述占据技术创新的行业先发优势,但研发人员学历水平不高,研发费用率还持续低于同行均值,无一不让人犹疑其技术创新的实力究竟如何。
购买别墅无偿给实控人使用
又折价卖给实控人遭遇拷问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几年中,宇星股份在内控有效性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让其北交所上市之路饱含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宇星股份存在通过沈婷及其控制的个人卡代收废料销售款的情况,2020年至2021年1-5月,实控人之一沈婷占用公司资金余额分别为370.32万元、155.63万元,产生的利息费用分别为109,651.62元、75,375.49元,截至2021年5月末,沈婷已经将上述资金占用及利息全部偿还。
而沈婷曾使用家政保姆王成先的个人银行卡收款就遭遇了质疑,对此公司解释为沈婷使用王成先之个人卡主要系避免使用其自身银行卡收取废料销售款。
在新三板挂牌首轮反馈意见中,全国股转公司要求说明公司针对资金占用是否建立健全相关内控制度,相关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是否损害公司利益及后续规范措施。
到了北交所首轮问询中,监管层还要求说明避免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确保财务独立性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执行情况,进一步说明并披露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不仅如此,宇星股份在关联方资金拆借方面也是比较频繁。
回复函显示,2020年公司与沈黎明妻子祝跃群和沈黎明发生了相关资金拆借,其中,祝跃群于2020年3月末向公司借款110万元,并于2020年4月初全部偿还;沈黎明于2020年1月末向公司借款20万元,并于2020年2月偿还15万元、2020年4月偿还5万元,由于2020年祝跃群和沈黎明资金拆借占用时间相对较短,宇星股份未计提资金占用利息。
而沈黎明祝跃群分别为实控人沈家华的弟弟和弟媳,不过宇星股份却表示,2020年、2021年向关联方借出资金以及通过实际控制人代垫费用的偶发情况,相关拆借行为均经董事会决议通过,履行了必要的审议程序。
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虽然北交所的上市门槛相对较低,但对拟上市企业内控有效性和合规性的要求并不低,做好内控合规管理依然是拟IPO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所在。
除却上述问题,宇星股份此前存在的关联交易也是惹眼——公司存在购买别墅提供给实控人使用,后又销售给实控人,其销售价格低于公司的取得成本。
宇星股份挂牌申请文件第一次反馈意见回复显示,其于2016年1月以948.04万元的价格购置位于海盐市武原街道城东路1号**幢**室的一处房产(发票单价为19,450元/平方米),购置税费27.58万元,装修费425.25万元,总计花费了1400.87万元,该房产装修完成后作为管理层福利,无偿提供实际控制人沈家华使用,沈家华也未支付租金。
而到了2019年11月,宇星股份将该处房产以1,21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实际控制人沈家华,资产处置损益为-200.99万元。
在新三板挂牌首轮反馈意见中,宇星股份就被要求说明实控人是否向公司支付租金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如公司是受实控人指示购买别墅提供给实控人使用,是否应认定为实控人为该房产的实际所有者。
在业内人士看来,关联交易是对企业独立性的拷问,监管层更为关注的是合规性合理性,是否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而如实、准确披露关联交易也是拟IPO企业顺利通过审核的应有之义。
摆脱了2023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困扰,今年上半年业绩显著回暖的宇星股份最终能否顺利拿到批文进而成功上市,慧炬财经将持续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