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中国青年乡村服务团(以下简称“旅澳服务团”),是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于1937年8月至10月间,在中共港澳组织的领导下,以共产党员陈少陵、廖锦涛和归侨爱国人士杨岭梅等领导组织起来的抗日救亡团体。

这个团体成立后先后吸收了澳门青年、教师、工人、店员、归侨等540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为党培养了一批先进分子。

1938年8月初,日军进攻广东,旅澳服务团决定深入敌后,分3批到高明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旅澳服务团转至高明不久,刚在澳门入党的包华也和该团部分留澳人员来到高明。此时广州已被日寇占领,许多返回内地的港澳青年也加入了旅澳服务团,该团人数骤增至540人。

11月初,由于广州失守,靠港澳捐助的经济来源断艳,加上骸团人员成倍增加,经费陷入困境。

于是,陈少陵、包华等接受在澳门认识的抗日救亡运动的爱国人士李之华(郎广汉)的建议,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到四会县参加由爱国人士田竺僧任处长的国民党广东省税警总团政训处政治大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旅澳服务团成员参加政治大队工作的包括陈少陵、包华在内共270人,加上以该团名义参加政治大队的会宁华侨回乡服务团邓茵等8人合共350人(其中共产党员90人)。

旅澳服务团参加政治大队后,受到田竺僧的欢迎与信任,陈少陵、包华被委任为该大队的上尉视察员。

中共广宁县工委为了加强对这个大队党的领导和建设,把原旅澳服务团的党员和先期在该队工作的党员共100人组成中共税警总团政训处党支部,由陈少陵任支部书记,组织关系交由四会特支领导。

不久,王均予任中共西江特委书记,随后,四会特支改为四会县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四会临委),政训处党支部改为特别支部,仍由陈少陵任书记。

此后,旅澳服务团活跃在四会各地农村,他们举办街头演讲,表演抗日戏剧,创办民众夜校和办妇女识字班,发动群众举行空室清野演习,开展锄奸活动,对官兵进行抗日前途教育,开展抗日壮丁谢练等,大大地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城乡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他们还按中共四会临工委的要求,组织了120多名青年组成“四会青年三水前几服务总队”,由党员省德根、潘达带领,奔赴三水从事前释的抗日救亡工作,为旅澳服务团及其所在的政治大队赢得了很大荣誉,取得了四会人民的信任。

1939年5月,田竺僧出任国民党三水县县长,他在政治大队挑选了20多名政工人员随从到三水赴任,其中有陈少陵等10名共产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江特委书记王均予认为这样很好,可以借此把党的工作发展到三水去,恢复三水县的党组织,他当即批准陈少陵等人随田竺僧赴三水,并决定成立中共三水县特别支部,指定陈少陵任书记。政训处特支书记改由包华担任。

陈少陵等同志到达三水后,迅速建立起三水特支,并积极而惧重地发展党的组织。从5月至8月,先后发展了杜国栋等140名先进分子入党,使三水县的党员人数成倍地增加。

党员在特支领导下,积极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簇政策,深入到国民党的部队、地方团队和行政机关中去进行工作,并与三水县各方面的进步人士建立了良好关系。

不少党员还担任政府或地方团队的政工队长、视察员、区长、干事、政训员、排长、班长等各种职务。

他们深入农村办夜校、识字班,组织自卫队、壮丁队,并多次带领抗日武装到前能抗击日寇,消灭数以百计的日本侵略军。

然而,革命斗事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正当旅澳服务团成员英勇地战斗在四会和三水前线的时候,却被自己人“下了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