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鹤方壶
春秋中期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现藏: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
一、华丽清新的青铜奇珍
莲鹤方壶为一对,造型纹饰相同,唯尺寸上稍有差别,故宫所藏通高125.6厘米,河南博物院展品通高117厘米。莲鹤方壶造型宏伟,装饰华丽,气质清新,被郭沫若先生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1、壶盖
壶盖整体为方形花冠,子口,盖上装饰10组双层镂空莲瓣,盛开的莲花中央是可以独立分开的盖顶,中央站立着一只振翅欲飞的仙鹤,栩栩如生,充满清新自由的气息。
2、壶身
壶身为椭方形,母口,长束颈,垂腹,满饰蟠螭纹。
颈部左右各装饰一龙形耳,龙耸肩回首,身躯起伏,龙身装饰镂孔鳞纹,前腿套接扁圆环,尾部上卷,双角盘曲夸张。
颈部前后各有一个龙形扉棱。
垂腹四角各装饰一只神兽,神兽回首相望,双角弯曲伸展,角端是盛开的四瓣小花,小兽长有双翼,欲飘欲飞。神兽生长翅膀在西方并不罕见,但在中国,莲鹤方壶却是第一次。
这样的题材学者称为“有翼神兽”,中国的有翼神兽到春秋中晚期才开始出现,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文物形象看,都与西亚、中亚和欧亚草原的艺术有不解之缘,有学者认为源于两河流域的格里芬。狮虎类有翼神兽到西汉晚期广泛流行,到六朝时形成了固定风格的天禄、辟bì邪。
3、壶足
壶足为圈足,下有两只卷尾兽,头生双角,侧身张口吐舌,倾其全力承托方壶,作不胜重负之状。
二、莲鹤方壶的“南渡北归”
1923年8月,河南新郑李家楼的乡绅李锐在菜园打井时发现了郑公大墓,出土铜器被贩卖,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闻讯收缴国宝,并继续发掘,共获取青铜器百余件以及陶器、玉器、骨器等,其中最耀眼的就是莲鹤方壶。
对于如何处理这批珍贵的文物,靳云鹗态度鲜明:“钟鼎重器,尊彝宝物,应该归于公家。”其义举博得一片赞扬,河南省议会致函说:“公道主张,至深钦感,肃此鸣谢。”当年10月,这批文物被护送到省城开封,由河南古物保存所保管。学者对其研究和著录发表使“新郑彝器”名声大噪。
1927年筹建河南博物馆,这批文物成了第一批藏品,所以文博界称:先有新郑大墓,后有河南博物馆。
1937年,抗战爆发,为保护国宝,河南博物馆选取文物68箱,先至武汉,再到重庆,可谓颠沛流离,抗战胜利,内战烽烟又起,南渡的文物一直滞留重庆,重庆解放前夕,仓促中部分文物被运到台湾,莲鹤方壶有幸留在大陆,1950年,河南在渝文物终于北归,新郑、辉县出土青铜器中的51件调入北京,其余回到河南省。
至此,一件莲鹤方壶在故宫,一件留在河南博物馆,成为其镇馆之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