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7年南昌起义我党正式开始拥有自己的革命队伍,到1949年天安门一声炮响成立新中国。二十多年来,军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值得后人永远怀念的英雄人物。

在这个庞大的英雄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没能见到最终的胜利,成为了烈士。坚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都被授予了军衔,成了我共和国的开国功臣。

二十多年,这么多人的风风雨雨沙场征战,自然不会缺少故事。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发生在开国上将李志民和伟大领袖毛主席之间的一些交集,希望大家能喜欢。

一、多数人对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不理解,李志民则心有灵犀

国民党浏阳县党务研究所设在浏阳县城孔庙的礼乐局内。非常有意思的是,1926年9月,共产党浏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成立了中共浏阳县地方委员会,选举潘心源为书记,张启魁、罗纳川等7人为委员。这里基本上是中共浏阳县委活动的地方。

这个党务研究所同高坪区暑期政治讲习所一样,也是共产党培养训练干部的学校。研究所由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和县委委员张启魁、罗纳川负责,教员还有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和浏阳县委的干部,师资力量很强。课程内容除了《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三民主义》外,还有毛泽东1927年3月刚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新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在报告中分析了农民运动的形势,列举了农会做的十四件大事,阐明了它的意义,批驳了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和诽谤,热情歌颂了农民运动“好得很!”

李志民虽然亲身参加过这场运动,也深切地感受到农民运动给广大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还仅仅是感性的认识,学习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后,才进一步认识到农民运动的伟大意义,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和鼓舞。

这是李志民第一次受到毛泽东思想的熏陶,是在没有见到毛泽东的情况下,对毛泽东的认识。从此,毛泽东这个名字就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

1930年11月,江西省主席鲁涤平奉蒋介石之命,率领7个师21个旅的兵力,编成3个纵队,采取“并进长追”的战略,分别向红一方面军所在地袁水两岸地区进攻,发动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

面对强敌,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总政委毛泽东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把敌人诱到根据地内,利用我军人熟、地熟,有群众支援的有利条件加以歼灭。

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现在是尽人皆知的成功的战略指导方针。然而,在毛泽东提出“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之初,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都能接受的。

当时,中央苏区的群众,在江西总行动委员会某些领导人的错误导向下,也不明真相,他们只看到敌人长驱直进,如入无人之境,红军主力不等敌人靠近就急忙转移,一直向苏区中心退却,不像过去那样就地分散打游击,牵制、消灭敌人,更怀疑红军中是不是有人“叛变”了。

由于部队、群众对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不理解,不相信,对粉碎敌人的大规模“围剿”缺乏信心,思想工作特别难做,部队行动受到影响。

怎样使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深入军心民心,打破疑虑,提高胜利信心,是摆在政工干部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剧照

李志民当时担任红五军的组织部长,对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有着比一般人早得多、高得多的领悟,他决心尽最大努力,把这一方针灌注于部队之中。

他带领政工干部深入连队,帮助基层干部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当时红军指战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而且行军途中空隙时间很少,只能抓住早晚点名,行军前及途中休息时间作简短的动员,用通俗易懂的浅显道理来解释“诱敌深入”的方针。

有一次,李志民到一个连队向战士作动员时,就以打“铁骨桩”拳作比方解释这一方针。

李志民问战士:“伸开五个指头打人有力气,还是把五个指头攥成拳头打人有力气?”

战士答:“攥成拳头有力气。”

李志民说:“对,这就是集中兵力的道理。”接着,李志民又作了个打拳的姿势向大家:“手臂伸直在面前播晃这样打人有力气,还是把手臂收回来再用力出拳打人有力气?”

大家看李志民在比划、打拳都笑了,齐声回答:“当然是手臂收回来,出拳打人力气大!”

李志民说:“对,这就是为什么要诱敌深入,把敌人引进苏区来打的道理。”

战士们的情绪活跃起来,李志民又把为什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能同敌人硬拚,只能诱敌深入,迫使敌人疲于奔命,分散兵力,然后,我们才能集中兵力,拣敌人的薄弱部分打,大量消灭敌人的道理讲一遍。使战士们逐渐理解了诱敌深入的道理。

当时,部队根据战士文化水平低的特点,政治鼓动经常运用呼口号的形式,把当前的任务、上级的号召、编成简单易记的口号,寓教育于口号之中,在点名、整队、集会、行军途中,只要干部或活动分子带头呼口号,便一呼百应,既鼓舞了士气,又使教育的内容深入人心。

在这次行军途中,李志民走一处,就在一处带领部队高呼口号:“放开两手,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打倒蒋介石,消灭鲁涤平!”

“粉碎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剧照

深入的政治教育与政治动员大大鼓舞了士气,虽然广大指战员对“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仍然有些半信半疑,但已不像开始那样有抵触情绪。在“粉碎敌人进攻,保卫苏维埃”的口号下,都能团结一致,战胜困难,于12月1日先后到达宁都的东固、小布地区隐蔽集结,进行临战训练,待机歼敌。

利用这个时机,李志民又深入到驻地附近村庄,向驻地群众广泛宣传“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动员群众坚壁野,做好反“围剿”的准备工作。经过像李志民这样的广大干部的努力宣传,“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逐步为广大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且变成了自觉行动,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歼敌1.5万余人,缴获武器1.2万余件,并活捉了敌师长张辉瓒。

二、“连一只破鞋也不要给敌人捡去”

1936年,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一方面军主力组成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准备奔赴抗日第一线。抗日先锋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这时,李志民任第十一团政治委员,随同毛泽东一起渡河东征。

22日夜,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攻城略地,连战皆捷。

4月中旬,蒋介石、阎锡山纠集25个旅从北、东、南三面包围过来,企图歼灭我军于黄河东岸;在陕西的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也奉蒋介石之命进至宜川、韩城一带,从西面封锁黄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在敌人后追前堵的情况下,我军东进抗日前线已不可能。为了避免全面内战的爆发,保存抗日力量,争取国民党政府共同抗日,促进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5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抗日先锋军回师陕北。

5月2日,抗日先锋军开始西撤,我红十一团奉命在黄河东岸永和关扣山的东面担任后卫任务,掩护部队西渡黄河。5月5日凌晨1点多钟,李志民突然接到电话,说毛泽东就在离李志民团驻地10余华里的山顶大庙里,要李志民马上赶到那里去领受任务。

李志民向团长罗开桂简短地交代几句,请他掌握好部队,加强观察、警戒,随时准备阻击敌人,掩护全军安全渡河。说罢,立即带几个警卫战士一起策马直奔山顶大庙。

马蹄得得,山风阵阵,望着周围漆黑一团的大山,骑在马背上的李志民心想:现在部队绝大部分已经过了河,敌人的追兵也快赶上来了,毛主席为什么还没有走呢?现在已过半夜,毛主席还未休息,会有什么急事需要找我当面交代呢?李志民的心象提到了嗓子眼似地,真为毛主席的安危而揪心啊!

当李志民赶到大庙厢房的时候,只见毛泽东身边的秘书、参谋还在忙着收拾文件和炕上的书籍、铺盖,毛泽东安然地站在一张长方桌前,聚精会神地看着军用地图,像是正在思考什么问题。他那魁伟的身材、沉着冷静的神态,显得那么从容不迫,李志民那颗悬着的心才算平静下来。

李志民在门口喊了一声:“报告!”向毛泽东敬了个军礼。

毛泽东抬起头来和蔼地对李志民笑了笑,招呼李志民坐下。毛泽东看了看表,大约下半夜两点左右,轻轻地嘘了一口气,亲切地对李志民说:

我们主力部队已经过河,估计敌人八九点钟才能赶到这里。现在还有点时间,你们后卫团过河之前,要在沿途行军路上,仔细检查一下前头各部队执行纪律的情况,借的东西还了没有,房子打扫得干净没有,门板上好了没有,损坏的东西或踏坏的青苗赔偿了没有,买的东西给钱了没有?真正做到秋毫无犯。

李志民立即表示:“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做到秋毫无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志民上将

毛泽东笑了:“志民,志民,立志为民,好嘛!”

说到这里,毛泽东用手指弹了弹旧报纸卷的纸烟的烟灰,又交待说:

同时,还要检查一下,在村庄里,在行军路上,有没有丢下东西,留下路标?发现破布、碎纸、纸烟头、破草鞋等等,都要统统毁掉,不要留下任何痕迹。我们长征过金沙江的时候,敌人还捡了我们一只破草鞋,这次过黄河,连一只破鞋也不要给敌人捡去。

李志民理解毛泽东的意思,深刻认识到这次东征是红军到达陕北后第一次入晋,纪律的好坏,直接体现了红军的性质,关系着红军的声誉。

所以,李志民告别毛泽东后,匆匆返回驻地,三点多钟时召集各连干部和各级纪律检查小组成员开会,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并进行简短的政治动员和组织分工。

拂晓时分,部队乘着朦胧的曙色出发了,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精神,李志民带领各级干部和纪律检查小组,沿途分头到村庄、田野和山间小道,认真检查群众纪律,该付钱的付钱,该赔偿的赔偿,该清扫的清扫,把一切破烂东西和路标都销毁得干干净净,一路之上,像未曾经过大部队一样。

上午8点多钟,当全团撤离永和关,李志民带领的最后3艘渡船刚刚划到河心,敌人的先头部队已赶到永和关的山上。他们用机枪扫、迫击炮轰,炮弹和子弹纷纷落入河中,在小船周围激起一股股水柱。先头渡河的师长陈光、政委彭雪枫都为他们的安危捏一把汗,命令西岸河防警戒部队的火力压制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雪枫将军

我军战士个个勇敢沉着,很快地冲破敌人的火力封锁,胜利地回到了西安。

当渡船靠上岸时,师首长已在岸边等候他们了。陈师长、彭政委热情地握住李志民的手,表扬他们全团指战员任务完成得很好。

后来,李志民听说,在红军渡河走后,敌人闯进了东岸的村庄,抓丁拉夫,派粮派款,奸淫妇女,翻箱倒柜抢掠财物,闹得鸡飞狗跳,老百姓怨声载道。两种军队两种作风,谁好谁坏,人民群众心中自然泾渭分明,形成了强烈对照,对红军越发想念,从而为此后不久我军在山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这时,李志民更加敬佩毛泽东的远见。

三、磨刀不误砍柴工

1937年6月间,红二十七军划归陕甘宁留守兵团,编为陕甘宁警备兵团。

一天,已担任红二十七军政治部主任的李志民从宜川到延安向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张际春汇报工作。

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爆发,在谈话时,李志民看张际春主任和蔼可亲,对人诚恳热情,便将自己蕴藏在心底里多年的愿望向他吐露说:“我参加革命十几年,一直没有机会进学校学习。

过去在中央苏区时曾经向彭老总提出过要求,但每一次彭老总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我说‘你这个知识分子还进学校千什么?’其实我才高小毕业,虽然当过几年小学教员,但文化程度并不高,并没有系统地学过马列主义,算什么知识分子呢?所以很想到抗大去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老总

张际春主任很支持李志民的要求,当天下午便带李志民去见毛泽东主席。

李志民跟张主任来到毛主席的窑洞里。这是一座不大的土窑洞,一张办公桌油漆已经剥落,一些没有掉下去的油漆也已翘起,屋里放着几把没有涮漆的矮凳。毛泽东正在临窗的办公桌前伏案审阅文件,抽着烟,整个房子里烟雾缭绕。

毛泽东看他们走来,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招呼他们坐定后,张主任说明来意,李志民怕耽误毛主席的时间,就开门见山地对主席说:

我自从参加革命以后一直没有机会进学校学习,自己感到跟不上形势。在大相寺会议上,我听主席的报告后,更深刻认识到应该利用全面抗战之前这个有利时机,学习深造,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军事素质,才能更好地工作。最近听说抗大第三期又开始招生,所以特地来请求主席批准我到抗大学习。

毛泽东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乡音,亲切地对李志民说:“你要求学习是个好事嘛。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好了可以更好地工作。我同意!”

说罢,毛泽东就从案头上拿出一张便笺,提起毛笔写了一张给罗瑞卿的便条,介绍李志民到抗大学习。

李志民匆匆返回宜川交代好工作,马上赶到延安,把毛主席写的介绍信亲手交给抗大教育长罗瑞卿。

罗瑞卿看到毛泽东的亲笔信,很热情地接待了李志民,并告诉李志民说:“抗大第二期已经学习了半年,即将毕业,现在第三期正在招生,有的学员已陆续来报到,你就编到二大队第四队吧!二大队是个政治队,四队是高千队,队里大多是军、师一级的政治干部,现在报到的人还不多,你先去队里,帮忙做一些接收新生的工作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瑞卿将军

李志民很愉快地来到第四队帮助做新生的入学登记工作。不几天,“七七事变”发生,8月1日,第二期学员立即毕业,先后分赴抗日战争的各条战线,第三期同时举行开学典礼。可是,开学后李志民只学习了三周,又参加挖窑洞劳动三周,因工作需要,李志民即调任第五队任队长兼政治教员,边学习边工作。

四、“给你一个光荣的任务”

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抗大的知识青年学员经过学习和参加实际斗争与劳动锻炼,在政治上日渐成熟,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都纷纷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党中央和毛泽东十分关心这一大批革命青年的政治进步。1938年夏天,抗大第四期开学不久,毛泽东到抗大作报告,休息时间把李志民找去,了解发展党员的情况。李志民向毛泽东汇报,不少学员提出了申请,一批“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已经被吸收入党。

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指示说:

这批革命青年千里迢迢来到延安不容易啊!从西安到延安走了八百里,这就是一个考验,政治上不坚定是走不到的。你们要好好教育培养他们,尽快发展他们入党。大胆发展而又不让一个坏分子侵入我们党。现在交给你们一个任务,每一期到毕业时发展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入党,能办到吗?

李志民思考片刻,考虑到革命青年的成分比较纯洁,而且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也比较多,就欣然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抗大政治部和各级干部都把发展党员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宣传科加强了马列主义和党的知识的教育,为发展党员打好思想基础;组织科和各党支部则抓紧对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并配合保卫科做好政治审查工作。

当时每一期只有半年左右时间,工作是非常紧张的。李志民他们都是白天分头到队里个别谈话,了解情况,夜晚加班看入党申请书。有的发展对象政治情况比较复杂,写入党申请书,交代个人历史和社会关系,一写就一大本;向他提出几个问题,他再补充交代,又写一大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志民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毛泽东的指示精神,都要耐心地看,经常熬到深夜,熬得眼睛红肿。但总是把问题及时弄清楚,作出结论,符合条件的,便及时发展入党。

发展工作最慎重的问题是政治审查。由于国民党拼命与我党争夺青年,采取拉夫式的办法,要求青年集体加入国民党、三青团,不仅国民党军校、部队和公务人员要集体入党、入团,连中、小学教员和大、中学生也有采取集体登记入党、入团的。所以国民党员、三青团员的数量相当大。被迫集体参加过国民党、三青团的革命青年为此十分苦恼。

第四期第一大队第四队有一位姓柳的青年特地写信问毛泽东:“我曾经参加过国民党,现在请求参加共产党行不行?”

毛泽东亲自给他回信说:“只要你把参加国民党的问题交代清楚,本人又符合入党条件,同样可以入党。”那位青年接到毛泽东的回信,真是喜出望外,郁结在胸中的愁闷消散了,紧锁的双眉也舒展了,从此学习和工作更加积极,终于实现了渴望已久的入党愿望。

李志民为毛泽东努力培养革命人才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在抗大期间,无论是任组织部长,还是任分校政治部主任,都把落实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其后,毛泽东又把李志民送往抗日前线,担任要职。解放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后,李志民先后被毛泽东任命为兵团政委、志愿军政委、大军区政委,表现了对李志民的信任和器重。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