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当资本、产业、科技高度汇聚融合,意味着常州这座“工业明星”正在大步迈向“资本高地”。
10月21日,常州以“万亿之城再出发,百企上市启新程”为主题召开上市公司高质量大会,广邀金融、资本、科技、产业、专家学者,共同谋划打造更高质量“常州上市舰队”。
30年100家,始终坚守制造业
“沪深主板40家、创业板23家、科创板6家、北交所7家,境外市场24家。”翻开常州上市企业的名录,1994年苏常柴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2002年常茂生化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06年天合光能登陆纽交所,2009年天龙光电在创业板上市,2010年常发制冷实现深交所中小板上市,2021年常辅股份、同惠电子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今年瑞华化工成为第100家上市企业。从所属行业来看,新能源产业占比40%,汽车零部件占比15%、液压设备占比12%、生物医药占比10%、激光测量占比8%。
过去的30年,常州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从时间轴来看,从1994年第一家苏常柴到2017年境内外上市公司突破50家,用时23年。而从50到100,仅用了7年。在最近5年,常州新增上市公司42家、首发募集资金423亿元,增量接近过去多年的总和,培育后备企业从200家扩容至706家。今年以来,实现了新增4家A股上市公司,位列全省第一、并列全国第二,新增4家企业过会、1家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备案,位列全国第一,梯次推进企业上市呈现强劲势头。
30年100家的背后,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是最显著的标签。“依托于产业底蕴,把握产业风口,常州推动了一批批优质企业、链主企业、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迈向资本市场,书写了从‘工业明星’到‘资本高地’的精彩篇章。”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
产业高质量发展30条、创新驱动发展20条、新能源之都建设10条、合成生物10条……近年来,常州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制造业为本,以政策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不断向“新”而行。目前,常州工业总量近2.2万亿元,培育了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形成“发储送用网”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全国前3、投资热度全国第1。
市值是衡量一家公司规模和影响力的指标之一。常州100家上市公司,总计募资近2000亿元,创造市值突破5000亿元。截至2024年10月18日,市值前六的企业分别为恒立液压743亿,天合光能469亿,星宇股份424亿,瑞声科技400亿,新城控股314亿,中创新航208亿。
恒立液压成立于2005年,于2011年上交所上市。上市以来,公司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33%,不仅是中国液压行业的龙头,更成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全球建有七大研发中心、11个制造基地。该公司建成国内首个规模化生产高压精密液压铸件生产基地;正在建设的线性驱动器项目,有望引领高端精密传动件突破外资垄断;正在建设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油缸……
该公司董事长汪立平说,上市之后公司有了更多融资渠道,不论是研发新技术、建设新项目,还是拓展新市场,都更有底气。“我们将坚守实业,接续奋斗,不断深耕液压元件和传动控制领域,高效推动公司‘国际化、多元化、电动化’战略实施,夯实核心竞争力与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常州九成上市公司盈利,近半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走出“大阳线”。
技术创新不止,产业升级不停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是永恒的课题。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说,产业转型升级无止境。
2022年12月,常州聚和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交所,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3倍,进一步确立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常州聚和的银质浆料已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跻身国内光伏银浆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第二。董事长刘海东认为,企业投身材料行业的自主研发工作,就好比参加“马拉松”,越是艰苦卓绝,越要坚持不懈,因为大好美景往往在险远巅峰处。
中简科技董事长杨永岗直言,我们敢于和世界级的碳纤维企业“亮剑”“掰手腕”,抓住“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让创新成果持续涌流。这家2019年5月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从六年“零”产出到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率先突破T700级、T800级碳纤维的国产工程化稳定制备,实现产品、设备、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填补了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在高端应用领域的空白。
这仅仅是常州上市企业加码技术创新的缩影。据统计,常州境内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2.86%、“专精特新”企业占比38.57%;2023年度累计研发支出123.95亿元,同比增长17.64%;6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比4.55%,高于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1.16个百分点。
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常州“上市军团”的中坚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强化资本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充分激活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其中,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常州上市企业中不容小觑的力量。借助于资本市场资源汇聚能力,常州形成了由40家本土上市公司、49家在常外地上市公司组成的“新能源板块”优势集群,出现了科创板光伏第一股天合光能、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中创新航、新能源园林机械龙头企业格力博、高端液压领军企业恒立液压、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小巨人企业宏微科技、银河微电等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上市公司。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类上市企业发挥集聚效应,激活带动了本地优势产业链的发展。数据显示,以常州境内上市公司为例,“十链突破”产业链链主(骨干)企业名单中,有1/4是本地上市公司;“百企领航”培育企业名单中,超20家为本地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2023年度,全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68亿元,较2019年增长23个百分点。
合成生物产业,凭借其颠覆性和前沿性技术创新,成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也成为各地积极布局的领域。常州高瞻远瞩,在省内,第一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了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措施,出台“合成生物10条”、开展合成生物学领域“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等。
创健医疗是一家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企业,成立不到10年,已经成为国内重组胶原蛋白行业的领军企业。上个月,该公司获得股票公开转让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同意函。“当前正在积极准备北交所申报材料。”该公司董事长钱松说,常州市针对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切切实实为我们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坚持绿色低碳生产,全力推进出海布局。
更优环境,呵护“上市舰队”提速加码
产业活跃、创新集聚、资本青睐,三者密不可分。而资本市场,天然具有汇聚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资源的较强能力。
呵护企业上市,需集聚各路资源强助攻。站在百企上市的新起点,常州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企业培优育强、产业融合提质、板块能级提升为重点,引导上市公司在合规运作、融资并购、创新发展、能级建设、社会贡献等方面增效提质,正式推出了资本市场“新八条”,涉及壮大上市后备企业库、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培植作用、支持上市公司全球化布局以及品牌建设、强化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配置、加强市值管理等多个内容,持续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呵护“上市舰队”行稳致远。
会上,常州正式发布上市后备梯队矩阵,围绕“1028”产业体系,入库培育上市后备企业706家,形成新能源165家、高端装备135家、新材料134家、生物技术及新型医疗器械64家、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75家、节能环保和新型电力装备45家等六大重点产业矩阵。当前,5家独角兽、32家单项冠军、23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成第一梯队。
从资金层面,常州注重打造“耐心资本”,更好匹配新质生产力需求。常州推进龙城金谷2.0,设立百亿龙城科创母基金,组建母子基金共计58支,总规模超500亿元;省市联动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专项母基金,全方位构建产业发展生态。同时,聚焦打造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新格局,引进各类投资机构1543家、备案私募投资基金536只,帮助300多家优质企业完成股权融资737亿元。此外,常州还与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形成了全面战略合作,与港交所积极互动,各大市场中介来常展业兴业,5年来,十大头部券商深耕常州、实施股权类项目39个、合计募集资金556亿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汇聚动能。
如今在常州,有个共识,即企业上市是最好的转型升级、最好的品牌宣传、最好的招商引资、最好的总部经济,必须坚定不移把推进企业上市作为“关键一招”,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合规建设事关重要。在常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苏常柴、恒立液压、瑞华技术、聚和材料、天目湖、泛亚微透、立华股份、江苏雷利、华润材料、中简科技等上市公司董事长集体发布《服务常州高质量发展倡议书》,不忘初心,勇争一流,践行实业报国情怀;诚实守信,规范运作,加强公司合规建设;专注主业,稳健经营,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勇挑大梁,向新求质,提升公司创新能力;扎根常州,强基扩产,引领产业焕新升级;凝心聚智,激发活力,厚植人才战略高地;敬畏市场,强化信披,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提高价值,提升回报,提振公司投资价值;践行ESG,绿色低碳,勇担社会责任;忠实勤勉、履职尽责,严守原则底线。
陈金虎说,我们坚定打造万亿产业、培育万亿市值的雄心壮志,以新能源之都建设为引领,一体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积极培育第二增长曲线,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不断增强发展的韧性后劲,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城市能级有效提升。
记者徐维庆陈娴 陈公兴赵伟莉蔡炜制图 苏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