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enpeace
上周,我们发起的“鲸徙之路”万人护鲸挑战正式上线,并发布了一则“鲸徙之路”主题动画短片,特邀绿色和平低碳生活大使侯雯元配音,大家先睹为快了吗?
影片中,我们的主人公大翅鲸是一种迁徙类的海洋动物,常年洄游于热带和极地之间觅食和繁殖,每年的迁徙路程可长达数万公里。而在神秘浩瀚的海洋深处,他们会遭遇怎样的生存挑战?
在踏上这段极具探险色彩的旅程之前,我们邀请各位和我们一起跟随侯雯元的声音,领略海洋保护的多重困境,了解理想中的海洋与现实的差距,倾听海洋的心声。
左右滑动解锁理想与现实的AB面
左滑查看现实
每年大约有64至115万吨渔具被遗弃、丢失及抛弃在海中,有超30万只鲸豚死于渔具缠绕。被废弃的渔具落入海洋,变成难以废弃的捕捞陷阱,成为了对海洋生物最具危害性的海洋垃圾之一。提升渔业可持续性,加强渔具管理,是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左滑查看现实
海山是大洋上的生命“绿洲”,是众多海洋生物的家园。深海采矿会带来噪音、震动、光线等物理干扰,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交流,同时还会释放悬浮沉积物,造成水体浑浊,可能引起海洋生物窒息。当采矿区与重要栖息地重叠,风险与伤害更难以评估。
左滑查看现实
随着船舶数量快速增长,船只与海洋生物的碰撞事故频发,会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或受严重创伤。此外,船舶航行还会带来污染、噪声等影响。研究发现包含鲸类、海豚、海龟在内的75种海洋生物正受到船舶碰撞威胁,而船舶碰撞是北大西洋露脊鲸最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左滑查看现实
塑料占海洋垃圾的85%,每年有多达127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严重影响海洋生态和我们的健康。全球有多达52%的海龟误食过塑料,90%的海鸟体内含有塑料,科学家还在48种鲸豚的体内发现塑料垃圾碎片,而人类每年也可能吃下约4万个微塑料颗粒。
左滑查看现实
从1900年到1999年,商业捕鲸总共杀死了约290万头鲸,商业捕鲸甚至导致南极蓝鲸数量减少了99% 。1979年以来,国际捕鲸委员会逐步设立印度洋、南大洋鲸类保护区并颁布商业捕鲸禁令。在此后的近40年里,大翅鲸等鲸类的种群数量得以逐步增长。可见,积极的保护,能够帮助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
海洋保护区是公认最有效的海洋保护工具之一。“到2030年保护全球至少30%的海洋”是广受全球认可的3030目标,而目前全球海洋保护区的覆盖比例仅为8%。2023年3月,在历经20年的磋商后,各国秉持携手合作的精神,最终达成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即“BBNJ协定”,为建立全球海洋保护区网络、实现3030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共护海洋,我们的每一份支持都格外重要!
正如侯雯元讲述的这样,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我们距离“到2030年保护全球至少30%的海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令人欣喜的是,经过近20年的磋商,“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即BBNJ协定)已于去年在各国推动下达成,为实现“3030”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因海而兴,随海相连,海洋的健康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阅读至此,相信你也与我们一样希望为保护海洋出一份力。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带着这份“闯关锦囊”参与万人护鲸挑战,将有机会获得含有绿色和平低碳生活大使侯雯元的签名明信片及海洋主题周边的礼包一份!
惊喜彩蛋
左滑查看站点情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