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酒的研究与运用,可谓炉火炖青。自从有了酒,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们演绎出无数的精彩故事。于是,就有了武松酒后伏虎的壮举,鲁智深醉打山门的英雄气概,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千古笑谈……

从酿酒、饮酒到赏酒、论酒,酒已渗透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酒与医素有不解缘,“医”字的繁体字写法是“醫”,这个字由“医”“殳”“酉”组成。其中,“酉”在古代与酒有关,因为酒在医疗中常被使用;“殳”有击打、治疗的含义;“医”则表示盛弓弩矢的器具,也有与治疗相关的引申义。这大概是因为先祖们无意中食用了发酵后的瓜果汁,发现了它可以治疗一些虚寒腹痛之类的疾病,从而让酒与原始医疗活动结下了缘。《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专门讨论用药之道。所谓“汤液”即今之汤煎剂,而“醪醴”者即药酒也。显然在战国时代对药酒的医疗作用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药酒制作法,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东汉,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热浸法。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烧酒,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此种操作方法即与现代基本相同。故药酒主要有冷浸法、热浸法、酿制法、酿酒法、窑制法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悠悠岁月长河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花庙村的胭脂桥已静静伫立了800年,它见证着时光的流转,也守护着一方独特的技艺。安徽胭脂桥酒业,就如同这座古老拱桥的守望者,将古法酿酒技艺代代传承,在酒文化的画卷上续写着绚丽篇章。

日前,我们来到这里,见到了安徽胭脂桥酒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熊恩胜先生。我们的交流就从熊董事长的创业之路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7年出生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花庙村的熊恩胜,打小就听到父辈们谈及的胭脂桥的古老故事以及当地古法酿酒的传奇。1995年,他创办中药材收购站,长达9年的中草药种植和中草药购销业务,业务遍及池州、黄山、大别山区、亳州、浙江等地。1999年在家乡承包200多亩土地种植银杏、黄精等中药材,并与周边乡镇农户合作银杏及中药材种植1000多亩。2004至2014年,又在云南及深圳创办公司,尤其是云南,因长期接触当地的健康饮食,及诸多关注健康的有识之士,从此对健康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一次机缘,让他与酒结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他遍访国内各大酒厂,请教学习,钻研酿酒技艺,并不断实践,异地创业的经历,也更加剧了他报效家乡父老的决心。2013年,他申请注册“胭脂桥”商标;并成立贵池区棠溪镇渔樵耕读生态农场。

时机成熟后,熊恩胜当即决定将家乡口口相传小作坊的酿酒技艺进一步提升至规模化、产业化。2020年7月6日,胭脂桥酒业正式成立。

安徽胭脂桥酒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黄精酒及清香型白酒的企业。位于北纬30度(地球上白酒酿造的黄金地带),中国首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与“中国硒都”——石台县相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老的胭脂桥一直在静静地凝视着这片土地上的巨变。

这里一直流传着在南宋时期池州籍巾帼英雄梁红玉从民女到抗金将军的故事,相传最早就是梁红玉为感激乡民的相助,把省下的胭脂水粉钱修建了石拱桥,方便乡民们渡河涉水,后经众人公议取名为“胭脂桥”。

到了明万历年间,古徽州府有一叶氏大户,一生奔波于花庙古徽道上,积攒了不少资财,于是买下了花庙的百余亩良田,租于当地百姓耕种。后来,叶氏户主去世,家中的事情就由年轻的儿子继承。

这是一个灾荒年,眼看百姓日子将难以为继,老夫人决定为农户减租。怎料突遇山洪暴发,这个年轻而善良的生命从此逝去!

痛失爱子,悲痛欲绝的老夫人看着全府上下都是一群涂脂抹粉的女流之辈,感叹万分,她心想不如将府上女辈们胭脂水粉钱省下来,学习梁红玉积德从善筑桥修路,把石桥再复建起来。不久,一座仿照古桥原貌的石拱桥又矗立于河上,亦名“胭脂桥”,直至如今,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依旧不减本色,古朴而典雅。

胭脂桥的传说,一直启示着后辈行善积德、福泽子孙。

胭脂桥酒业董事长熊恩胜自幼深受熏陶,适逢回乡创业,有感于胭脂桥之大爱精神,遂取其名,正心立业,希翼能为家乡的发展尽己之力。

九华黄精,亦称地藏黄精,安徽省池州市特产,当地种植面积逾7万亩,药食两用,《雷公炮制药性解》:黄精,味甘,性平,无毒,入脾、肺二经,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驻颜色,久服延年。根据黄精的药理研究发现,黄精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提升免疫力、改善记忆等功效。《本草正义》记载:“黄精, 徽人常以为馈赠之品, 蒸之极熟, 随时可食”。九华黄精以其丰富的营养功效成份,冠居全国黄精之首,其系列产品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森林生态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入列“十大皖药”。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九华黄精”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4年入选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胭脂桥酒业所处之地,位于九华山南侧省级老山保护区腹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胭脂桥黄精酒选用地道九华山方圆百余公里野生及林下仿野生种植的黄精及渔樵耕读生态农场自有基地绿色种植的糯米和胭脂米及东北优质高粱、玉米、小麦,遵循古法,取用天然含硒(钙、铁、锌、硒)山泉水,采用传统清香型地缸发酵工艺。据熊董事长介绍,每次酿造取水非严苛,必须取自枯水季(九月至次年二月)每日卯至午时之水。黄精必选采挖于白露之后,立冬之前。炮制更为讲究,须日曝秋阳,夜沐清露,每十二个时辰翻动一次,确保每一颗黄精都能全面汲取天地阴阳之气,吸纳宇宙星辰之能量。正如那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这个追求效率的快时代,胭脂桥酒业却能静下心来,坚守着传统的酿造方法。酿酒师傅们如同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他们精心操作着每一个步骤。从原料的种植、选取到取水、酿造,再到最后的成酒,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一丝不苟,胭脂桥黄精酒,承载着历史与自然的恩赐,让我们在享受醇厚口感的同时,还能收获健康。这不仅仅是一瓶酒,更是胭脂桥酒业人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对消费者健康的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酒与养生酒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是我国传统酒文化的精华部分。药酒与养生酒存在着异同,由于时代的局限,在中国古代却没有区别开来,只是笼统地称之为“药酒”。药酒与养生酒科学的界定还是20世纪70年代后的事情,这是个重大的历史进步。

我国药酒及养生酒的生产饮用现已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它们与传统产品比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中国古老的中医、中药相结合,集饮用、养生、治病、强身于一体,被视为“中国的国粹”。

养生酒与药酒相比,其相同之处,是酒助益行,能起到强身健体之效果。药食两用的食材或者药材酿制的酒,不仅能够养生,还提升了酒中重要风味成分的含量,感受草本与酒体的香气同时,还改善了酒的风味、口感。

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少喝酒、喝好酒、喝健康酒”已成为酒行业新风口。胭脂桥酒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匠心精神,他们以爱心赓续着古老的酿酒文化,如同那屹立不倒的胭脂桥一样,在历史的浪潮中,坚守着、传承着、创新着,让古法黄精酒的醇香飘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份传承千年的魅力。

(张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