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好山水,满眼皆是景。秋日的峡山区,岸绿水清、烟波浩淼、群鸟翔集,万顷良田遍布广袤沃野,绘就好“丰”景。但深入考察这里的地形、地貌,就能发现此地农业发展不似想象中的得天独厚,不少农田、村落建设在红板岩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富有创新和挑战精神的峡山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土壤改良、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实用增产技术推广、机械化作业水平提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硅谷”逐渐起势。

着眼长远发展,站在新起点上的峡山区坚定不移推动旱涝调平衡、零散调规模、作物调结构“农业三调”,全面启动并深入推进水网建设工作,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多方联动,逐步构建起“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水利体系,为峡山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条条沟渠、一处处泵站,正见证着峡山区农业发展之变。

01

“旱能浇、涝能排”

农田不再“靠天吃饭”

10月17日,走进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大石门村,3000亩耕地连接成片,承载着丰收希望的冬小麦种子正默默扎根土壤、积蓄力量。目前,该村的冬小麦播种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本应逐渐进入静止状态的农田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正“火力全开”,对沟渠进行疏浚、整修。

“我们正对现有沟渠进行清障、疏通,将田间地头的堵点打通,在专业勘测设计公司指导之下,计划疏通‘四横七纵’总计约15000米长的沟渠,争取每一块地块都可以灌溉到位,每一处雨水都可以顺利汇入主流,达到‘涝能排’的效果。”大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刚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沟渠疏浚、整顿现场。

通过疏浚沟渠,确保涝时能排,旱时该如何应对?峡山区计划在大石门村嫁接铺设管道、改造维修提水站……通过优化灌溉系统,确保农作物获得充足且适时的水分供应,显著提升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和质量。“四通八达的水网建成之后,‘旱能浇、涝能排’,预期每亩耕地粮食年产量能达到1500公斤以上。”刘玉刚对未来农业发展充满期待。

建现代水网,兴水利民。种植着7亩粮食作物的大石门村村民付连海经常来沟渠疏浚现场看工程进度,“以前我们村旱的时候找不着水,涝的时候水又排不出去,非常影响收成。希望这些水利工程能快点完工,明年有个好收成。”

跳出一村看全局,峡山区现代农业水利体系建设全域发力,全区水网规划总投资26770万元。以街道为单位组织开展农田水网现状摸排,深入田间地头向了解当地农田水利工作的“土专家”请教;聘请有资质、有力量的勘测设计公司提供技术服务,结合历史干旱、内涝数据,对排水沟渠逐条进行实地勘察,对存在的堵点、难点进行记录;区水利中心多次组织开展全区地下水水位观测,为后期农田灌溉保障工程规划提供技术数据。

在专业蓝图规划之下,建设起一条条沟渠、一处处泵站,引水润沃野、片片皆生金。

02

重规划、精管理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水网畅通后,给农田带来哪些便利?“今年降水集中,重新疏通沟渠之后,周边六个村庄组成的林家营片区并没有受涝。”峡山区王家庄街道林家营村党支部书记李长福表示。

卫星地图上的林家营片区水网纵横,四条南北向的主沟渠纵穿整片种植区域,形成了蓄、调、灌、排完善的灌溉系统。韭菜、大葱、生姜、大蒜等经济作物以及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旺盛生长,田间活力喷涌,很难想象这里之前因为红板岩地质,干旱时严重缺水;又因紧邻史角河等河道,涝时容易受灾。

30年前,林家营片区的村民家家户户开挖潜水井,并在整个片区人工挖掘多条沟渠,通过修建提水泵、提水站等方式,改善当地农业发展条件。逐渐“强壮”起来的水网畅通了“微循环”,为更多的农田送去了生命之水。在逐渐改善的农田上,林家营片区种植户尝试着种植更多经济作物,将外出学习成果与当地实际环境相结合,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种植体系,让广袤沃野更好生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峡山自然风光

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累累硕果,绿涌沃野,“丰”景无限。但随着时间流逝,最初建设好的沟渠逐渐堵塞,给种植户带来了不少损失。今年,林家营片区开始重新疏浚沟渠,并在东片区新挖了两条沟渠,疏通了两条路边沟。“我们家的农田离人工修建的主沟渠非常近,今年降水多,差一点就受涝了,还好之前建成的农业水利体系比较完善,并没有带来多少经济损失。今年又重新开始疏浚这些沟渠,我们感觉很安心。”正在田地里采挖芋头的村民感慨道。

科学规划、精细管理,越来越多的村庄像林家营片区一样迎来农业发展新机遇。“我们正结合水网建设,积极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通过发展高效节水作物、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峡山区农业农村和水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03

全面布局

水网建设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在一定程度上,农业的命脉在水利。行走在峡山区,水系连通综合整治工程正快速为农田安全撑起一块块盾牌,一条条沟渠迅速成型,一处处泵站高效建成,全域农业发展条件“日新月异”。

这场进阶之旅,可以从一场工作会议讲起。7月26日,峡山区党工委、管委会组织召开全区农田水利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提升全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会议要求,自7月26日开始利用1个月的时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摸清全区农田水网现状,找准短板弱项,提出解决措施。

其后,峡山区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全区水网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区水利中心设立区级骨干水网工程建设办公室,统筹负责骨干水网工程建设推进事宜;在区农业农村和水资源局设立街道田间水网工程建设办公室,统筹负责田间水网工程建设推进事宜;各街道参照区级成立相应指挥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有序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峡山水库

可以说,峡山区从农田水利建设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全区农田水网一张图,逐街道、逐社区、逐地块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全面提升了全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如今峡山区不少农田已经完成了一场“蝶变”,千里沃野绘新景,春华秋实写新篇。

水网纵横交织、沃野万象“耕”新、村庄景美民富……眼下,一张“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水网正在峡山区逐步编织,丰收的希望正在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