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人民的母亲河木兰溪下游,“鱼米之乡”兴化平原正中,一片 65 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生态绿心是城市的“绿肺”,是营造城市特色、维护城市生态稳定的一个关键要素。)河网密布、绿树成荫。至今已有 900 多年建村史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就坐落在“生态绿心”之中。

步入双福村,只见三三两两的游人徜徉在一株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荔枝树下。“这棵古荔枝树叫‘贡品荔’,是双福村现存古荔枝树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棵,树高 8 米,树干周长 5.1 米,冠幅120 多平方米,枝繁叶茂,年年产果,果实皮薄肉嫩。相传,该树所产的荔枝曾被当成贡果。”双福村民俗传承负责人郭天禄如数家珍般介绍荔枝树的故事。

近年来,双福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将荔林水乡田园风光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双福特色的农文旅“三融双福”融合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组织力”,党建引领强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建强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引导在外流动党员返乡任职,积极参加村级党组织书记“练兵比武”活动,干部履职能力不断增强,班子战斗力有效提升。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全村划分为 3 个网格 50 个单元,成立 3 个网格党小组,鼓励退休党员干部、退役军人、乡贤担任党小组长和党员联系户,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精细化。

筑牢阵地。按照“一心多点”的总体思路,盘活村史馆、长者食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打造多功能融合的党群服务中心。注重借势发力,积极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综治 +”平台作用,联合公安、综治等区直有关部门,创新数字运用,加深对“互联网 +”思维抓党建的理解和认识。

推动共建。积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及挂钩部门资源优势,开展“机关 + 农村”结对共建活动,围绕“莆阳开春”“百名组工干部进千村”等主题,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健康义诊等主题活动 40 余场次。争取上级、社会资金 2000余万元,实施村内梧梓河双福段清淤整治、滨水景观步道、景观长廊夜景灯美化工程等项目 32 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挖掘“土特产”,发挥优势增动能

坚持抓特色,树品牌,擦亮“土特产”名片,聚焦生态农业,依托文化创新,整体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盘活“土”资源。聘请 6 名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院校专家担任科技特派员,发挥莆田学院选派乡村规划师作用,为双福村发展把脉问诊。实施乡村振兴“兴农人”计划,鼓励“莆智回归”,挖掘培育“畾农阿强”等本土人才 3 名,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流转 100 多亩土地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畾农生态园”实践基地,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绿色农业,实现四季蔬果不间断。

做细“特”文章。以荔枝文化、“福”文化、明清古厝文化和回族文化等四个特色文化为重点,高位谋划,通过“党建 + 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享口福、享清福”双福“福文化”特色 IP。双福村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形成“产”效益。通过鼓励、吸引在外人士流动党员回乡就业创业,打造“隐舍茶院”“听风小筑”“稻田咖啡”等网红打卡点。聚焦党建引领“ 一村一品 ”强村富民工程,引进“深藏BLUE”“思成文旅”“福双至文化”等团队,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开发运营汉服体验、画舫船、水上游船及露营煮茶等业态,推出“368 双福山水宴”“小竹园”“388 好再来套餐”等农家流水席和葡萄草莓采摘等特色项目,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约 1.2 万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合“农文旅”,乡村振兴见实效

坚持农文旅融合,积极拥抱新媒体、大数据,推动农文旅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扩展。

生态旅游聚人气。以党建引领带动整体谋划产业体系,以“水上游、陆上观、田里玩”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四季旅游路线,推进“处处皆景、四季宜游”。

央媒宣传打名气。镇村联动、党群同心,积极配合央视摄制,充分发挥央视“山水间的家”节目及多次打卡效应,向全国展现新时代“荔林水乡”巨变以及乡村振兴新成果,引起热烈反响,持续提升双福品牌效应。

节会经济汇财气。讲好村内 10 株 700 年树龄古荔“背后故事”,连续 5 年举办荔枝文化节,宣传推广双福荔枝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期间,挖掘“豆丸节祭”“蔗塔纳祥”等民俗文化,吸引游客来村体验特色元宵活动。春节、元宵期间,双福村日均人流量近千人。2023 年,双福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50 万余元。

双福村党支部书记郭玲玲表示,双福村将接续深入挖掘荔枝文化内涵,推动荔枝“小特产”迈向“大产业”,培育文旅与餐饮、农业等融合新业态。(作者:沙赵,系《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特约通讯员,《滴水缘》杂志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