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大家下午好!
今天下午在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办何静成为首位无氧登顶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者媒体见面会。邀请的媒体有:
新华社中国日报中新社
中华网
香港文汇报
四川日报
西藏日报
陕西日报
西安日报
三秦都市报
华商报
西安晚报
网易陕西
澎湃新闻
陕西电视台
西安电视台
华夏视讯网
华人头条网
腾讯网
新浪网
西部新闻网
中国东部网
中国城市报
感谢媒体朋友和何静朋友及家人,特别感谢陕西省女摄影家协会一直在关注、支持何静的登山资讯,通过陕西省女摄影家协会介绍,我们了解了何静的英雄事迹,深受感动,就此和何静结缘,也帮助何静登山。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何静登山的视频。
下面请陕西省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山新莉老师致辞。
陕西省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山新莉:尊敬的省妇联宣传部杨康先生,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很荣幸代表陕西省女摄影家协会,与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的馆长木南老师共同组织举办今天这个意义非凡的媒体分享会。
中国首位何静无氧攀登全球14座8000米级以上山峰,新华社消息发出后,全国妇联妇女之声、陕西省妇联奇女子之声、陕西省女摄影家协会公众号均第一时间进行转发,她的这一壮举令人震撼并钦佩,多年来,何静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用7年时间成为中国首位完成无氧攀登全球14座8000米级以上雪山的攀登者,她的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勇气,更彰显了女性的坚韧与力量,她是陕西省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我们为有这一位杰出的女性代表而自豪,同时对她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攀登的过程中,何静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风景和艰难的瞬间,在会场,我们也把6、7年前为何静做过个人展的照片再为大家展示,但是现在通过这几年,她的作品又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她为我们带来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她的作品激励着我们用摄影去记录生活,记录美好,传播正能量,为新时代助力加油!
我们女摄影家协会全体会员要以何静副主席为榜样,用她不断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追求艺术的卓越,用我们的镜头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陕西女性的故事,展现更多女性的风采和奋斗精神。同时,也希望何静的经历能激励更多的人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勇于攀登,实现梦想。 最后,再次祝贺何静取得辉煌成就,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精彩与感动。 谢谢大家!
木南:田柔昨天晚上和何静就登山精神进行了对话,下面请文学艺术对谈人田柔老师说两句。
文学艺术对谈人田柔: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亲临现场的各位何静的粉丝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田柔。
昨天晚上就在这个场地,我和何静见了第二次面,做了为期两个小时的对谈,关于这个成品我后期制作出来再对大家进行公开公布。
在我刚刚看到我们木南影像联盟的同仁们做出这两分钟的视频,就在那一刹那,在120秒之内,我两次眼泪差一点夺眶而出,我又憋回去了,我很感动,在这里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何静是陕西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女性的骄傲。她以个人这么孱弱娇小的身躯,却在精神上挑战着人类的极限,突破了自我的极限,完成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在面对浩瀚宇宙时所展现出来的极大的生命力。
她在采访当中说,我没有觉得我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我只是完成了我自己内心中的梦想,我做了一件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她非常谦虚的说,她在7年时间作为中国首位无氧登顶14座8000米级以上山峰的登山者,她已经不再简单的是个人的登山需求,她所发挥得精神是大家同频共振,感到如此振奋的原因,为什么?因为大家每个人人生百年,稍纵即逝,每一个人从降生第一天起都有梦想,但是有多少人真的敢为梦想矢志不渝的去追求,克服种种困难甚至挑战,作为个人,作为人类的极限,这一次在登第14座希夏邦马峰之前,何静做了一个常人不可思议的行为,当时在采访的时候也曾经想问她这个问题,但是等到采访完她之后,我自己找到答案了,为什么?因为在一个10层楼看风景的人,是不能理解在8000米山峰上看风景的人,其实她的行为只是我们有形看到的,她更大的无形的财富是在于她精神上的高地,以及精神上受到的洗礼,她的精神洗礼不仅仅代表了她个人单独的女性,更代表了人类,所以她是在一个精神上富足的人,在精神上能够感召我们在座各位,以及在她身后支持她,鼓励她,托举她的人,因为大家都是精神上的共振者,大家都是有梦想,想实现自己梦想,但有胆怯,但又想实现,这个时候,何静成为我们这群人当中的先锋者、代表者,成为我们的榜样,这就是何静登山,作为无氧攀登者,带给我们在座各位,以及人类最大的精神财富和共鸣。
第三,我还想说,其实这次在何静出发前,在西安有一个12人的团队,在何静登山经历的感召下,大家自发自愿的无偿的一起把何静送上了希夏邦马峰的营地,全程耗时13天,外界不理解这帮人干吗呢,但当你真正了解她整个登山的过程,就会发现他们精神上的同频共振者,所以一颗伟大的灵魂会同频共振更多、无数的同频者,而这个能量成为一种社会的正能量,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这就是何静在当下这个社会当中,我们为什么做这样一个活动,为什么要宣传何静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的这种壮举能感应共振更多的人,对这个社会进行更大的正向的潜能,而为我们国家的希望和发达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这就是我们对何静精神上的理解。
最后,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还有下一个目标,希望这些真正的代表,用三十年的青春走出一条灿烂的路,让我们感动,也为后来者,为那些有梦想的人勇于攀登,在各自领域当中做出各自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木南:下来请何静跟大家分享她的人生感悟。
何静:首先是感谢!其实就像刚才田柔老师昨天晚上说的那样,你登完14座有什么样的感受?下山那一刻,我突然就想,我都14座无氧了,就这样子结束了,就觉得特别的恍惚,但是回头再一想的时候,就会有7年时间,所有的点点滴滴,你自己的训练,可能是不被所有人理解,甚至于说是自己在高海拔过程中,我受伤,我怎么去坚持,我是前进,还是后退?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在适应高海拔,似乎这种孤独却又不寂寞,是我在过去7年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所以我就觉得在我完成了无氧14座8000米以上,我并没有觉得特别的开心,我的心是一如平常的宁静,因为我知道无氧14座只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小节点,我做完了这件事情,它就已经结束了,人的生活,我们得向前看,不回头,所以我的攀登不会停止。这种攀登不仅是物理上的攀登,对生活中的探索,更是我对我自己的一种攀登,我对生命的一种探索,我对生命的一种体验。
我刚开始,今天在上台的时候,我会说感谢,因为我感谢我是一个中国人,只有祖国的强大,才能让我们这些80后有了更多的选择,去做自己想做事的机会,作为我们父母那一代,他们是从苦难中渡过的,他们有梦想,但是在我们国家往前迈步的时候,他们成为牺牲者,我们作为80后、90后甚至00后,因为国家强大了,富裕了,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选择的机会,所以,我感谢我投胎是一个中国人。
第二、感谢我的单位,在我过去13座攀登中,没有单位的支持,也就没有我的第14座。所以这些都是一个基础,感谢单位所有领导、所有同事对我的关照和帮助。
第三、我感谢亲朋好友,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生育、养育了我,他们没有接受过太高的教育,我的父母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他们在我追梦的路上,由过去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理解并支持,是我坚强的后盾,甚至于在我36岁的时候,在普世大众里面,你应该结婚生子的时候,你家的孩子已经太大了,成老姑娘了,嫁不出去了,我的母亲会回复他们,你觉得我的孩子很大,在我眼里,她永远是个小孩。就是这一句小孩,他让我有动力,让我有更多的选择,我可以往前再迈一步,因为哪怕所有人在唾弃我的时候,抛弃我的时候,我知道他们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没有一个父母会抛下自己的孩子,所以我感谢我的父母生育养育了我。
第四、我感谢周围所有帮助我的人,有我们的山主席,有我们的木南老师,有我们的刘总,还有很多我叫不上来的各位老师,每次回来你们都给予了我满满的温暖,我出发的时候,你们会叮嘱我,平安回来!我回来的时候,你们会告诉我,活着真好!静静,你一定要好好的,你的未来一切会很好,因为就是有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和托举着我,才让我有动力能够一点一点的探索,所以今天我的成功不是我自己的成功,而是我身后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强大的国家一直在支撑着我,所以是感谢!
第二个词:感恩。我感恩大家对我的帮助,我也感恩上天接纳了我,不是说我何静的身体有多强壮,我做过基因检测,大家不用怀疑,我做过基因检测,我没有天赋异禀,我身体的爆发力,我乳酸的耐受力跟在座的各位是一样的,但是我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因为老天它愿意给我一个好天气,刚才大家在视频上已经看到了,虽然有时候登顶的时候会有狂风暴雪,但是它还是给了我一次能够站在顶峰的机会,所以能够让我在7年时间完成了无氧14座8000米的攀登,在我一开始攀登的时候,我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要在多短的时间去完成无氧14座的攀登,因为其实从我攀登一开始到现在,我一直都在探索和突破的过程中,2016年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座8000米雪山,当时我是只使用的一瓶氧气,在这个基础上,我才会想,能不能无氧攀登,所以我才会选择了2017年马纳斯山峰的攀登,因为它的难度和它的高度都是跟卓奥友峰差不多,我只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步了那么一点点。老天就很眷顾我,2017年9月25号,我成功无氧站在了马纳斯鲁峰的顶峰,成为亚洲和中国首位女性无氧攀登该座山峰的人,然后我就开始在想,再进一点点,我就选择了马卡鲁峰,很多人问,你为什么会选择马卡鲁,是因为它比我第一座无氧高了300米,又比我的珠峰矮了300多米,而且它的气候条件,整个跟珠峰都很接近,我觉得我距离珠峰又接近了一步,所以又有了2018年我马卡鲁的攀登,在完成这两座山峰的攀登之后,身边就有朋友问我:何静,你可以去无氧珠峰吗?但是我自己问我自己,何静,你确定你的身体准备好了吗,你确定你的心理准备好了吗?我告诉我自己,我觉得还没有。于是乎,我又有了2019年安纳普尔纳峰这座山峰的攀登,8091米,是世界上第10座高峰,但是它的死亡率是14座8000米之最,30%,我就想,如果我挑战成功的话,那在线路上面,我又更加的接近于珠峰了。
2019年,我终于成功站在了安纳普尔纳峰的顶峰,在我满怀欣喜的以为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2020年,整个世界按下了暂停键,但我这一年就没有放弃,我每天该训练还在训练。2021年,迎来了曙光,我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前往尼泊尔,开始我的珠峰之旅,这一年,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有两个特殊的意义,一是中国建党100周年,第二是西安十四运,所以我既希望在这一年既可以完成自己无氧珠峰的梦想,又可以通过攀登珠峰的方式,去献礼祖国,去献礼西安十四运,但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我没有成功,也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回国,我一直在国外滞留着。
在2021年11月29号这一天,我只身一人徒步到了珠峰大本营,我望着珠峰那一刻的时候,我就嚎啕大哭,我说我今年就是为了珠峰而来的,但这一切都没有成功,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应该干什么,发泄完了这些情绪之后,我望着珠峰那一刻就知道了我是为何而来,为何而坚持,我当时就告诉自己,我说2022年再给一次机会吧,所以,2022年,我很早的抵达了珠峰大本营,我怕因为我自己准备不充分,又错失了这样一次机会,从5364米的大本营到5900米的1号营地,从5900米的1号营地到6500米的2号营地,从6500米的2号营地到7400米的3号营地,从7400米的3号营地到7900米的4号营地,我上上下下了四趟,大家可能会觉得你上上下下四趟是什么样的概念?因为在珠峰,我们必须要经过徒步冰川,那些冰是不稳定的,随时会发生坍塌的风险,我们每次上山的时候都只能是半夜出发,即使这样子,我也不能保证我全身而退,所以,在7900米4号营地驻扎的那天晚上,那是我适应最高的一次海拔,我早上录了一个视频,我说我想死的心都有,因为是头疼欲裂,一晚上根本没有办法睡觉,而且外面是狂风暴雪,我的账篷里面也布满了积雪,而且我们下山的时候,突发的高寒飓风,人根本都站不稳,看不见脚下的路,就这样子,跌跌撞撞的我们下到了3号营地,我就又下到了2号营地,我就这样子最后完成了的无氧珠峰的适应训练。
终于,我们迎来了珠峰的窗口期,5月12号,我从2号营地出发的时候,我也录了一段视频,其实这段视频更多的,现在说是视频,更多的当时是做好了后事,因为从7900米的4号营地往上,我并不知道我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会不会是高反,嗜睡,我会不会因为我的体力不支就倒下了,起不来了,因为在无氧珠峰这条路上,大多数的无氧攀登者都是这样子,站在顶峰下不来了,所以,网上会有一些绿靴子尸体,大家在网络上看到都在报道,都是因为体力不支,所以我在5月12号从2号营地出发的时候录了一段时间,当然这段视频是给父母说的,我说请见到妈妈,请原谅我用这种方式跟您说一段我的心里话,我说守护一年,今天即将前往顶峰,放心,我一定平安回来,爱您的女儿,何静。这段视频家人是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因为就怕他们担心。但是真的很幸运,2022年5月14号上午9点,我成功无氧站在了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上,海拔8848.86米。
下山之后,有朋友问我,你登顶的感受是什么?说实话,没感受,来不及感受,因为对我而言,登顶只是一个阶段,我平安下撤,平安回来,这才是我一次完整的登顶。所以,那天我在5月15号跟姐姐发完一个短信,我说已成功登顶珠峰,一切安好!勿念。家里人给我发来三个字,已知道。这三个字仿佛就是我们之间的链接,你不说,我不问。在完成我珠穆朗玛峰攀登之后,5月16号上午,大本影的指挥官过来告诉我,何静,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也有一个坏消息,因为刚刚登完珠峰,我想我当然要听的是好消息,他说5月20号会有一个窗口期,我说坏消息呢?他说坏消息就是你今天晚上必须要出发。距离我刚刚登顶珠峰,下撤到大本营仅是36个小时,我又开始重新的背上我的行囊,向世界第四座高峰洛子峰8156米出发。这一天,5月20号,它是世界计量日,我在洛子峰的顶峰上面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很多人会想,你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去攀登珠峰和洛子峰,是不是你有意而为之,其实不是的,而是因为有了窗口期,所以我才会再次前往洛子峰。再加上后续的乔戈里,布洛阿特,从2022年到2023年,两年时间完成了9座无氧8000米攀登,在此前,大家认为你是疯了吗?我没疯,是因为世界不允许,金钱不允许,所以,我只能去突破我自己,我去衡量我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我的身体可以接受这样的强度,我才敢迈那一步,我衡量了一下,我的身体是没有问题的,天气也是没有问题的,于是乎,我就一次又一次的在突破。
在2023年年底,我完成了无氧13座8000米攀登,很多人又问我,希夏邦马峰的攀登是不是你有意的,其实也不是。希夏邦马峰的攀登,我一直在开始关注,什么时候可以登,什么时候能拿到这样的许可,一次又一次的被退回,终于在今年的秋季拿到了这样一份许可,好象上天又命中注定,今年就想让这个孩子去完成她的无氧14座,今年对于我又是有两个特别的意义,一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第二是希夏邦马峰中国人攀登的60周年纪念日,又是三件事叠加到了一起,所以我前往了希夏邦马峰攀登。
9月22号,我抵达了希夏邦马峰大本营,9月27、28号下了正整两天大雪,我们的大本营整个全部被大雪所覆盖,我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雪崩,没有窗口期,登山难度变的更加大了,但是我们当时在营地所有人都不会提有自然灾害、雪崩这样的事情,因为这座山在去年10月4号的时候,有4位优秀的国际攀登者因为雪崩遇难,所以,它仿佛就像一个黑色的咒语一样笼罩在整个大本营,但是谁都没敢说出来。
9月29号天气放晴,白天太阳四射,但是到了晚上,又是一个骤然降温,把所有冰雪冻的死死的,又给我们的攀登带来了一线机会,有机会,我们就开始往山上试登,10月2号,我离开大本营前往1号营地,10月3号我前往2号营地,本来是前往2号营地的,但是因为挂大风,我们没有办法前往2号营地,所以我们在1号营地里守候,10月3号,有的队伍已经抵达了3号营地,我前往2号营地,10月4号,在国际上有另外一支队伍他们去冲顶,3号那天晚上,我有队友问我一个问题,何静,今天晚上咱们冲不冲顶,我说怎么冲顶?他说10月4号有队伍冲顶,我们一起去吧。我说,我不冲顶。他说为什么,我说因为我没带旗子。他说你什么旗子没带。我说国旗没带,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带着旗子登顶,现在登顶也可以,我说不行,因为希夏邦马峰是全境在中国的,我说我人生中的第一座8000米就在中国,我说我人生中的最后一座也一定要在中国完成,并且我一定要献礼我的祖国,我不冲顶,但其实我不冲顶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窗口期如果只有一个的话,我可能今年就没有办法完成我的无氧14座,所以带着我的这个决定,我在山上守候,我10月5号前往了2号营地,大本营就告诉我,何静,现在我要告诉你,你就待在山上不要下来,我说有什么样的情况?他说是10月9号有一个窗口期,我们准备要冲顶,我说可以,没有问题。但是我请你们帮我一个忙,他说什么忙,我说在我的账篷,你们帮我把我登顶的旗子带上来,他说吃的喝的要不要?我说不需要,都够,只是把旗子带上来就好了,所以从10月2号一直到10月9号成功登顶那一刻,一直在山上住着。这就是我希夏邦马峰的攀登,这就是我一路怎么从一个第一次攀登8000到第一次无氧攀登8000,这8年来走过的心路历程。
苦不苦?我觉得还好,因为自己喜欢,就坚持!因为自己热爱,你觉得苦,也是甜的。所以,非常感谢所有人对我的帮助和支持,非常感恩上天能够接纳了我,未来,我的攀登永不止步,因为我觉得这就是人生,我们必须得向前看。
谢谢大家!
木南:我们看了视频,何静爬山的过程确实不容易。何静在前面的13座到这次登顶之前,自己登山,开始的时候家里人不知道,她爸妈都不知道,后来姐姐知道了,姐姐帮着她瞒着自己的父母,登山这种事太危险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何静一直坚持着。
后来,单位也支持,但是单位要有单位的考量,要批假,出了事,单位也有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前面13座登顶的过程中,就是珠峰完了以后,新华社联系给她要报道,她拒绝了,就怕单位知道给单位惹事。到了最后这一次登顶,确实不容易,她从单位辞职,因为从单位请假,单位不同意,就从单位辞职,现在何静是无单位的人,我这次很有幸组织了这个团队,刚才何静也说了,我们是12个人,连她13个人,开了三辆车,从西安出发,把她送到希夏邦马峰,中途我出了一点小问题就返回到拉萨,因为高原旅行家刘玮带队开车,将何静送到山下,高原旅行家刘玮跟何静的缘分是1314,刘玮是13次去西藏旅游,何静在此之前13次登山,这次都是第14次进藏,因为贾馆听到何静的登山事迹,我们组织了团队想为何静拍资料,以后做纪录片可以使用,就陪着去了。我原来去过,但现在的年龄及身体状况不一定能跟上,我们对何静很敬佩,在刘总的支持下,我们就组织了一个车队,刘总一个人开着头车,行程1万公里,刘总对何静团队支持非常大,现在有请高原旅行家刘玮先生分享一下我们一路的行程。 高原旅行家刘玮:大家下午好!9月12号,我跟何静、木南老师一行12人,行程13天到希夏邦马峰,行程5500公里,在前期因为何静的支持,我们团队首先要保证登山的安全,实际前面十几天,相当于是一个朝拜之旅,首先去了很有名的五座寺庙,主要是让何静的心情平静下来,因为她不单是一个登山者,首先她对山是一个特别敬畏的人,只有到了雪山底下,她自己首先就感到不是还要征服这座雪山,而是这个雪山要接纳她,从这种心理来讲,和别的登山者,和我们普通人,虽然我是11次进藏,但是和何静来比,都谈不上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就不是个巫。
后来到了希夏邦马峰以后,看到了这种场景,我们从219国道进去大概18公里,走的全是土路,就到了他们的大本营,前面还有两个牛车,拉了40头牛,从大本营开始,车就进不去了,全部用牦牛往上拖,当时她是第一个到大本营的队员,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看到那种场景,我们十几个人也都感觉登山确实太难了,我们走了以后,她一个人留在大本营待,而且待的时间还不知道待到啥时候,我们出来以后,第二天出来以后,我们又返回,从吉隆去了一趟,从吉隆回来的时候又路过她大本营去,当时下着大雨,我们几个人说不行把何静接回,这太难了,因为当时的路上没有人,现在那个大本营看不到外面,虽然这样说,其实大家都确实有一种感受。对一个登山者来说,最终要到达顶峰还是坚持,我后来当了四天副驾驶,因为路比较窄,当时在路上,我还说登山纯粹就是个爱好,14座8000米的山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去寺庙,两次路封了,上不去,在山底下要朝拜呢,对山的信仰,特别是每个登山的人必须要做到的,因为像8000米,不要说8000米,西藏 超过4000米的海拔,整个的天气随时在变化,可能一天就经过四季,包括沙尘暴,包括突然的冰雹大雪,6月天下雪是经常的事,作为我来讲,最高不到6000米,8000米以上是不可想象的,真正没有对登山的信仰肯定是做不到的,尤其在登山过程中,战胜孤独,饥饿,困顿是不用说的,心情静不下来,每一步要专心的去走,所有的路都是前面的人踩出来的,很窄,很不安全,要完全的静下心来,可能最大的要战胜恐惧、疲劳,一旦精神不集中,肯定就有问题。14座8000米级以上的山,是中国的首位女性,严格来说也是世界的首位。 目前,在何静登完14座以前,这些人没有登完,所以她是世界第一位登完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女性,何静真正是对各种困难和对登山的热爱也好,信仰也好,一直坚持走下去,因为每一座山线路不同,意味着风险不同。
祝福何静在以后的登山过程中,安全第一,平安归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