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善财经
最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民生银行西安西大街支行和土门支行,因“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欺骗投保人”,分别被罚款15万元和19万元。
说实话,见过有银行因管理不到位、不审慎和不尽职而被处罚的,但是直接用“欺骗”这样的措辞着实不常见。也很难让人想到,这事儿居然发生在一向以安全为生命线的银行身上。
随后有媒体粗略统计,仅2023年,民生银行就因多项违法违规收到多张罚单,合计被罚超亿元。至于更早之前,2022年,民生银行及其分行被罚超4000万元;2021年,被罚超1.1亿元……
一时之间,民生银行的内控管理问题,成了外界关注的新焦点。
毕竟,内部大股东们的纠纷,民生银行和上任仅半年的新行长——王晓永可能无力插手,但是在面向无数金融客户和投资者的内控管理方面,以王晓永为代表的民生银行管理层却不应该“摆烂”……
“空降”而来的行长,能否念好“管理经”?
从外部视角来看,现在最有可能造成民生银行内控管理乱象的原因,其实就两点:
一是与近半年来,民生银行内部管理层的“大换血”有关。
今年3月份,民生银行突然发布公告称,聘任王晓永为行长,任职资格核准前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从履历来看,王晓永并非是民生银行的“老将”,而是从建行“空降”而来的。在2016年9月至2024年2月先后,其曾任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行长、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四川省分行行长等职务。
所以,哪怕王晓永有着丰富的银行业经验,但在内部管理方面也必然要经历一定的磨合期。
可雪上加霜的是,同一天,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行长郑万春,执行董事、副行长袁桂军,外部监事王玉贵等多位高管又共同选择了辞职。
尽管这在短时间内并不影响实际经营,但双重影响之下,内部大“换血”带来的管理余震,却终究不可避免。这或许就把民生银行本就有些薄弱的风控管理,震开了一道道口子……
二是大股东们的纠纷和“危机”,连带着民生银行也一直有点“军心不稳”。
众所周知,民生银行是由众多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所以股权一直都极其分散,且长期以来没有实际控股的股东,那这就为后来民生银行股东们的各种明争暗斗埋下了伏笔。
较为知名的事件包括A股上市前的抢筹大战、2006年新希望刘永好被踢出董事会、2013年安邦系入主及泛海系卢志强减持等。随后安邦系轰然倒塌,民生银行再次沦为几派势力的角斗场……
老实说,股东间的内耗,本就已经严重拖累了民生银行的持续发展动力,但偏偏不少大股东还借着身份优势,与民生银行发生了巨额的关联交易。
据天眼查APP显示:截止到2023年末,民生银行与其主要股东及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贷款总额,达到了惊人的501.01亿元。
其中,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贷款余额187.26亿元,上海健特生命科技
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贷款余额112.2亿元,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贷款余额95.99亿元。
之所以重点提这三家,是因为其关联贷款规模最大,同时还都实现了近乎全部的股份质押。
并且现在泛海集团和东方集团的经营状况,还都传来了阵阵雷声。
就比如说泛海系的债务危机,此前民生银行为了追回关联交易贷款,还曾与泛海集团及其实控人,也是时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的卢志强多次对薄公堂……
此外,今年6月18日,东方集团被曝出合计逾16亿元资金被卡在集团财务公司。6月21日晚上,其先是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
随后,东方集团又公告大股东西藏东方润澜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东方公司因存在债务违约,以及受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信证券于6月21日对东方润澜融资融券业务部分股份进行强制平仓……
整体看下来,对于现在频繁曝出的民生银行风控管理等问题,以王晓永为代表的新一届管理层并不是“摆烂”了,而更像是有心无力。
毕竟作为一个空降而来的新行长,面对新旧高管团队的大换血,虽然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今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业务改革,但短期缺点就是团队需要适应期,也就很难在此时既稳住内部管理,又稳定住大股东们。
瞄准中小业务,王晓永想要成为第二个“董文标”?
当然,股东乱象是民生银行设计机制的深层问题,这个暂时有点无解。
所以,现在以行长王晓永为代表的新一届管理层,能够主动做的就是:在面对银行业息差不断收窄,宏观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尽快帮助民生银行走出房地产阴霾,找到一条新的业务转型发力方向。
在这方面,从3月份新行长上任到半年报发布,民生银行也确实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
一个是财务上的“缩表”了。截至到今年6月底,民生银行的资产总额为75510.1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了1239.52亿元,环比下降1.62%;负债总额69413.7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957.93亿元,环比下降1.36%。
对此,有投资者认为,银行的营收大头——净利息收入是靠规模和净息差支撑的。现在整个银行业的净息差都在收窄,只有规模扩张才能抵消净息差下滑带来的对利息收入的侵蚀。
言下之意就是,现在民生银行的“缩表”可能会影响其长远成长性。
但是,也有投资者从资产质量的角度分析,在当下这么个宏观环境下,那些大力扩表的银行,反而会更容易带来新的坏账风险,缩表的银行则会稳健很多……
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实现营收671.27亿元,同比降幅6.17%;归属净利润224.74亿元,同比降幅5.48%,成长性确实没有出现新的逆转。
那么最关键的资产质量方面呢?
同期,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648.9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了1.9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7%,环比下降0.01%。从趋势上看,这个表现可谓是稳中有进。
但是如果再进一步分析,这里边的不少东西,好像还有待推敲。
比如大多数情况下,银行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就需要计入“不良贷款”项目了。至于更严格的,还有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的。
但在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规模达到了683.7亿,可对应的不良贷款总额却只有648.99亿。也就是有34.71亿的3个月以上逾期贷款并未计入“不良贷款”当中。
至于2023年就有意思了,逾期3个月以上的贷款有600.51亿元,不良贷款却有650.97亿元,也就是说可能还有50.46亿元的3个月内逾期贷款,计入了“不良贷款”分类。
对此,有投资者就提问道,“这是不是为了让不良贷款率好看一点,而故意调整了不良认定标准呢?”
事实上,在报告期内,民生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也较2023年末,增长了3.7%。对应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更是分别为34.7%、61.92%和96.67%,均远高于2023年底的29.74%、45.06%和46.63%。
通常情况下,关注类贷款是最有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的,而且不良率与关注类贷款迁徙率的变化也多是正相关的,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越低,资产恶化的概率越小。如今这部分迁徙率的走高,也就意味着民生银行存在不良贷款进一步扩大,后续资产质量承压的潜在风险……
与此同时,再来看第二个业务上的不同,即民生银行在此次半年报中重新提出了:把中小业务作为公司条线“一号工程”的目标。
过去民生银行最辉煌的时刻,是在2014年之前发力小微金融、小区金融的时候。这是由曾任行长、董事长一职的董文标所力推的。
不过后来,当董文标离任,由洪崎接管了民生银行董事长职位后,其就迅速转向了零售,重点发力消费金融和房地产领域。
结果怎么样呢?在走过了最开始的狂飙突进期后,民生银行就踩雷了恒大和房地产业务。
或许是受此影响,2020年民生银行的利润大幅下滑36%,这是该行年度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期不良贷款总额700.49亿元,增幅高达28.69%。
直到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总额仍高达180.07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了近10亿元。对应的不良率,也从4.92%提升至了5.29%。
可见,换帅如换刀。不同管理层的战略主张,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着民生银行未来的发展走向。所以,这才有了现在外界对新行长王晓永的期望和高要求。
那么其在此时选择的小微业务,还能不能再拯救一次民生银行呢?
答案是喜忧参半。
一方面喜的是,从新晋“白马股”江苏银行的表现来看,小微、零售和大公司业务长期保持各占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均衡的结构确实为其带来了良好的抗周期性能力。
对应的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余额为9042.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36%;中小企业授信客户数32923户,比上年末增长16.78%。同时,战略客户供应链业务余额为1440.46亿元,战略客户核心企业1718户,比上年末增长280户,整体都实现了非常不错的增长。
但另一方面“忧”的是,现在服务小微企业,已经成了不少银行人手一件的大路货,所以想要真正做好小微业务也并不容易。毕竟,小微企业的生存周期短,经营风险高等各种客观因素,都使得银行小微业务要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控制难度。
可偏偏现在民生银行的风控管理又相当薄弱,如果强行加码扩张的话,无疑为其埋下了新的资产质量隐患。
所以,如果“缩表”和发力中小业务是王晓永新官上任的前两把“火”,那么我们非常期待其能够把第三把火烧向内部管理方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从而真正带领民生银行走出困境,实现估值和成长性的双爆发……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