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共内战的重重迷雾。1945年9月3日,蒋介石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巡视重庆市街,在当日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沿途民众其发乎内心之一种情绪,对余所表示敬慕爱戴之精神,狂欢热烈,实非笔墨所能形容。”得意之情可谓跃然纸上。

然而,不过短短四年后,曾经踌躇满志的蒋介石在1949年11月28日即将撤离重庆前夕,却在日记中写道:“时至今日,由余养育完成之党国,而由余之手毁灭之,此情此景将何以堪?”

这两段同样出自蒋介石自己的记叙的文字,犹如电影镜头的快速切换,将一个曾经志得意满的国民政府领袖变幻成一个落寞悲凉的老人。对比之强烈颇具戏剧效果。

那么,在这两个镜头切换的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虽历经数十年却一直被后人反复追问:国民党为什么在短短4年内就失去了中国?

研究三年内战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绝大多数观点都很难令人信服,因为其所列举的各种导致国民党败退的原因,几乎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反例。

比如“腐败论”与“内斗论”。这是主流说法。实际上,历史上有比国民党政权更腐败的政权却并没有因此而跨台。

中国的各个封建王朝哪个不腐败甚于当时的国民政府? 历史上有很多腐败的王朝却能坚持很长的时间。

最典型的是南明政权,腐败与内斗程度远远超过国民党政府,但是在满清的军事压力下还是坚持了几十年。

也有人提出,国民党腐败再加上有中共这样的一样异己强大的反政府武装来挑战,跨台就是必然。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历史不是这么简单。晚清同样腐败,也面临比当时的中共武装力量强大得不相上下的太平天国的挑战,为什么没有倒掉?国民党在仅仅3年多时间里就败得如此快如此彻底,实在是一个历史之谜。

“民心向背论”。诚然,解放军在战争中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这让解放军作战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后勤支持,更多的战场的情报——这对战争的胜利是有利因素,但是绝对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如果民心向背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那么,世界史上就不会有侵略战争。

“经济崩溃论”。有一个观点很有市场。国民党政府为了弥补内战产生的巨额军费,大肆印钞,结果恶性通货膨胀不可抑制导致经济崩溃。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同样让人困惑——战争对双方都是对等的,如果战争对国民党政府要产生巨额军费,那么对中共也同样是吞金兽。

抗战胜利时国民党政府经济实力与潜力都要远超过中共,战争还基本是在解放区展开,对解放区经济的破坏要远超过相对稳定的国统区。这么有利的条件下为什么拼消耗的结果反而是国民党政府先崩溃?

国民党败得如此之快,甚至超过了毛泽东的估计。在国军全面进攻阶段,看到华东苏北战场上中共粟裕部对国军连战皆捷,尤其是苏中七战七捷,让毛乐观估计,如果每月消灭国军5、6个旅,那么大概需要5年时间中共就会赢得全国政权。

在重点进攻阶段,国民党制定的三大战略目标,政治中心延安、军事根据地沂蒙山、关内后方的交通补给根据地胶东解放区被国军攻占,可以说国民党达到其内战军事胜利的顶点,那个时候毛泽东等中共高层在胡宗南压力下在陕北的山沟里甚至找不到一处安全的宿营地,刘邓为了让在陕北的中共高层摆脱胡宗南的军事压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华中白崇禧军事集团的外线作战,但却非常不顺利,中野12万人挺进中原,到1948年3月出大别山时,还不到7万,几乎损失过半。

那个时候,毛估计胜利可能需要10多年的时间,甚至有了再不济就上山打游击的念头。而仅仅几个月后,三大战役一系列胜利,毛就估计推翻国民党政权大概只需要1年的时间了。

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即使是一线与国民党拼命厮杀的中共高层,在大部分时间里也没预计到国民党政权会如此迅速的崩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民党迅速失掉了大陆?让我们逐一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那4年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