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内储能企业出海进程进一步加速。直观的数据支撑在于,除去阳光能源、比亚迪、华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深耕海外多年的头部厂商,楚能新能源、海辰储能、科陆电子等行业新星海外扩张“成绩单”频繁出圈,国际订单签约规模动辄GWh起步,直追国内一线龙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不完全信息统计,今年下半年,楚能新能源在美国国际太阳能展、澳大利亚国际能源展览会分别斩获1.5GWh、1.6GWh海外订单;海辰储能亦与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签订5GWh电芯供货协议;科陆电子也在今年分别与美国、智利客户达成1.7GWh供货协议;天合储能也在今年完成了英国多个储能项目合计1GWh的产品交付。一定程度上,产业新星在国际储能市场的持续扩张,凸显出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日渐成熟,也映射了行业整体对于产能消化的长期发展焦虑。

从上述几家极具代表性企业的出海“足迹”来看,欧美发达国家仍是当前国内储能企业出海锚定的扩张“桥头堡”。这些发达国家普遍在绿色能源应用方面有着相对成熟的政策环境支持,领先的经济发展基础也使其在产业技术推广及规模化落地应用时显得更为“财大气粗”,如此利好对动辄上亿的储能大宗商品交易而言极具吸引力。

但客观上看,欧美发达国家的储能市场定位更像“红海”而非“蓝海”,其商业拓展价值的长久性仍需画一个问号。首先,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明显,外国品牌尤其是中国品牌正在遭遇的不平等关税政策使得在这些国家及地区的未来投资、长期发展充满变数;其次发达国家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方式多数只是为了丰富本国能源多样性、一定程度促进绿色能源转型,产业发展刚需性并不迫切。从产业长期发展来看,国内企业之所以聚焦欧美市场,或许是更为看重在发达国家应用案例给企业带来的品牌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未来全球储能的“蓝海”究竟在哪儿?广袤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大概率会是唯一的“正确答案”。以中北非为例,中北非是世界太阳能辐照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等国太阳年辐照总量均在9000mj/m²,摩洛哥为9360mj/m²,埃及为10080mj/m²。晴多雨少、气候干燥赋予了这些地区取之不尽的光照资源。

与充沛光照资源相对的是,这些国家电力资源普遍匮乏,电网系统建设水平较低,未来升级重建可能性极高。本月,尼日利亚电网系统发生全面故障导致全国大面积停电停水,这已经是该国今年以来第8次超大范围停电,火力、水力发电量不足以及电网设备老旧是诱发停电的主要原因。从另一视角看,尼日利亚作为非洲最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年均增长6.8%)依然要面对电力短缺、供给不稳定的能源发展问题,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对电力需求问题解决的迫切性只会更甚。

短期看,这些发展中国家规模化、系统化配置储能绝非易事,但从中国山寨机“统一”非洲通讯市场的过往发展看,只要是刚需的发展诉求,通过差异化经营路线,未尝不能通过“曲线救国”发现新的产业机遇,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