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集美喜欢小巧精致的脸型,不仅显得年轻,拍照时的照片也很好看,毕竟身上的肉尚且可以藏起来,但是脸大真是连修容拯救不了。
“瘦脸针”成为大多数脸大的zui爱,通过肉毒素在下颌缘下方注射可以放松颈阔肌,同时获得下颌线提升的效果,改善肌肉肥大和皮肤牵拉引起的“发腮”。但关于肉毒素你真的了解吗?
01
肉毒素改善咬肌的原理机制
咬肌起自颧骨沿上颌骨到颧弓处,浅层止于下颌角外表面及其下颌支下半部,深层止于下颌支上半部分至下颌角。
肉毒杆菌毒素通过与胆碱能神经末梢的结合位点作用,进入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以阻断神经肌肉传递。
当以治疗剂量肌内注射时,产生肌肉的部分化学性神经支配作用,并导致局部肌肉功能减退甚至瘫痪,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使肌纤维不能收缩,肌张力下降,肌痉挛缓解,继而引发肌肉萎缩,达到改善咬肌肥大和面部轮廓的效果。
02
肉毒素使用时如何注射?
于肌肉的下1/3处深层注射肉毒素,注射位置共3-4处。在口角和耳珠处想象1根连线,将咬肌划分成两部分,连线以下是咬肌zui发达的地方,因此注射也应在此处。
如果在颧骨突出亚洲人咬肌的上部注射肉毒素,肌肉体积缩小后会显得颧骨较突出,当药物扩散入覆盖颧骨的颧大肌后,微笑时可能僵硬。
▍注射肉毒素的安全参考线
咬肌的前后缘分别为注射的前后边界,连接口角和耳珠的连线为安全参考线的上边界,下颌骨的下缘为安全参考线的下边界。
▍注射肉毒素的技巧
避免肉毒素扩散影响正常的面部表情,注射点应距离安全参考线1cm,每侧4个注射点,总剂量10-40U不等(可根据肌肉情况进行调整)。
若咬肌厚度为3-5cm,注射20U的肉毒素可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3点注射,每点10U,注射入咬肌下部zui肥厚的区域,注射点呈三角形。
但为获得更均匀的药物分布,后将注射点增至4点。如果咬肌上部也比较发达,可在每侧咬肌上部注射10U的A型肉毒毒素。
03
咬肌不对称的注射剂量
许多人习惯性地使用固定侧牙齿咀嚼食物,因此咬肌不对称属常见现象。如遇求美者破肌不对称,则需根据咬肌体积调整使用A型肉毒毒素的剂量。
一般来说,咬肌较发达侧的使用剂量比对侧多5~10U。正常咬肌注射剂量为20U,而较发达侧咬肌注射剂量则可为25~50U。调整咀嚼习惯可改善咬肌不对称的情况,然而,大多数咬肌不对称的人的咀嚼习惯不易调整。
04
肉毒注射后有副作用吗?
肉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包括:
● 局部反应
注射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瘀斑、发红等局部反应,这些反应通常在注射后几天内消失。
● 咀嚼无力
注射后咬肌会变得较弱,所以可能会出现咀嚼无力感觉,通常在注射后一周内发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两周。
● 喉咙不适
咬肌注射影响周围的喉部肌肉,导致喉部不适或声音嘶哑等症状,常在注射后一到两周内自行缓解,如果出现需要关注一下所使用的产品是否正规。
● 面部“蛙腮”/面颊部凹陷
与个体差异和注射操作有关,部分人在2-3周会自行消退,较明显的在注射1月后做一次纠正治疗。
● 过敏反应
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对肉毒素过敏,出现过敏反应。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仍需要引起重视,毕竟市面上还是有很多便宜、非正规肉毒素在使用。
05
为啥注射咬肌后出现蛙腮?
“蛙腮”现象通常出现在注射咬肌肌肉的外侧,是由于注射肉毒毒素时,注射点偏离了咬肌的主体部分,而是注射到了咬肌的下缘或外缘部分。这些部位的咬肌纤维较少,注射剂量相同时,萎缩程度不如主体部分的咬肌,导致肌肉萎缩不均匀,进而出现了“蛙腮”的局部突出。
个体差异也是导致“蛙腮”现象的原因之一。不同的人咬肌的形态和大小不尽相同,注射剂量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治疗部位确定,如果注射剂量过高或注射点位置不准确,就可能出现“蛙腮”现象。
06
选择国产药还是进口药?
咬肌的肉毒素注射主要选择因素是弥散度,目前上市国产肉毒毒素弥散度相对大一些,进口的药品相对弥散度小一些。可以根据需要的效果来选择弥散性大一些的肉毒素还是小一些的肉毒素。
一般来说,弥散性大的肉毒素能够覆盖更广的区域,效果自然。如果使用弥散度较小的肉毒素进行注射,可能会出现不均匀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肌无力或面部变形等。
▍具体选择肉毒毒素的弥散度大小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注射部位的特点来综合考虑,以保证效果和安全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