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有请名人题字的传统,建国后领导人们也曾多次为人或事题字,这其中还产生了很多经典名句,比如“为人民服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等。
以上这些名句都出自毛主席的手笔,其中最后一句就是他写给刘胡兰的。
毛主席生平曾两度为刘胡兰题字,这充分体现了领袖对烈士的重视。然而,同为新中国的英雄人物,毛主席却拒绝了为董存瑞题字,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些毛主席为之题字的人和事
毛主席生平在很多场合题过字,也为很多人题过字。就比如说毛主席老家湘潭的东山高小以及湘潭大学,其校名就是毛主席题写的,另外还有更为出名的湖南大学,也出自毛主席的手笔。
据说,湖南大学的校领导曾希望将校名改成“毛泽东大学”,但被毛主席拒绝了,他表示:“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不得以领导人名字命名任何单位。”尽管如此,毛主席还是答应了为其题写校名。
当然,还有一些学校的校名也是“毛体”,比如毛主席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但这却并非毛主席亲笔,而是通过集字的方式凑出来的。
除了学校,湖南日报应该是排面最大的单位了,因为毛主席曾三次为其题写报头,前两次都写的是“新湖南报”,而最后一次写的是“湖南日报”。
有趣的是,第二次为湖南日报题字,还是毛主席主动提出来的,他自己觉得第一次题字“太呆板了”,于是建议重题。
然后在1964年,还是毛主席主动建议,将报社的名字改成湖南日报,他也第三次为其题字。
说完了这些,我们再来看毛主席为个人的题字。前文提到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他为张思德同志题写的。张思德同志从小就参加了红军,曾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也曾在后方做出很多贡献。
1944年张思德因公牺牲后,毛主席在他的悼念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其中就提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借着毛主席的这篇发言稿,张思德的事迹从此传遍大江南北,他的精神也被人们所认可和传承,而“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也作为题字被人们熟知。
具有同样经历的还有雷锋同志。雷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离世时只有二十二岁,这为人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广度。
为了缅怀雷锋同志,也是为了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毛主席于是就在1963年提笔写下一句“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句题字同样是经久流传。
除了他们,还有吴伯箫。这位同志是教育家和作家,他曾写过《记一辆纺车》,相信很多学生还会有印象。
吴伯箫曾在抗战年代前往延安学习,在抗日军政大学接受教育。于是等吴伯箫从抗大毕业的时候,毛主席就接见了他,并在一张信纸上为他写下“努力奋斗”四个字作为鼓励。
毛主席还曾为徐特立老先生题字。那是在老人七十大寿的时候,毛主席写下一句“坚强的老战士”作为祝贺,他同时写了一封信,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徐特立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元老,又是在白色恐怖中火线入党的红色战士,还是毛主席和田汉的老师,他也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
毛主席曾评价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自然当得起毛主席的格外敬重。
另外,毛主席还给陈永康题过词。相比起前面的多位名人,陈永康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他是以少年英雄的身份出名的。
1951年,八岁的陈永康在上学路上碰到了伪装成市民的国民党特务,对方谎称给学校老师带了东西,要陈永康帮忙放到老师的办公桌上去,他还拿出糖果来诱惑。
陈永康虽然年纪小,但却很机敏,他察觉到了对方的不良意图,先是假装同意,然后找机会向街边的解放军示警。
陈永康的举动吸引了解放军战士的注意,那人被当场摁倒,而那个包裹也被确认其实是炸弹。
这下,陈永康因为机智勇敢而得到组织的褒扬,他被授予“革命小英雄”的称号,就连毛主席都听说了他的事迹,于是为其题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全国几乎所有学校的教室里,我们都能看到这句话,原来其背后还有这样不一般的出处。
毛主席两次为刘胡兰题字
所有人中,刘胡兰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因为她曾被毛主席两度题字。来自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的刘胡兰只是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她1932年出生,童年时期就经历了抗战。那段苦难岁月固然是沉重的回忆,但也塑造了刘胡兰的性格。
在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顾永田作为县长推行全面改革,帮助穷人翻身,深受本县人民的爱戴。然而,顾永田在鬼子的扫荡中为掩护群众而牺牲。
对于当时只有八岁的刘胡兰来说,顾永田就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是她立志要成为的人。
于是从十岁开始,刘胡兰就作为儿童团的一员参与到抗战事业中来,她发过传单,送过情报,甚至还侦察过敌情。正因为刘胡兰对革命事业的贡献,抗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十三岁的她就被选为村妇救会秘书。
一年后,区委会再次讨论了刘胡兰的入党问题,所有人都投了赞成票,刘胡兰于是被确认为候补党员,只等十八岁转正。这个结果让刘胡兰很是兴奋,她随后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土改运动中。
然而,就在1947年的年初,阎锡山的军队闯进了云周西村,他们把所有村民都赶到了观音庙前,要求群众供出共产党。
原来,是有人向阎锡山告密,供出了同志们的行踪。很快,包括刘胡兰在内的七名共产党员都被找了出来,刘胡兰是其中唯一一个小姑娘。
晋绥军也是穷凶极恶,他们用铡刀来威胁这些党员同志,要他们俯首听命,但我们的战士都不肯向军阀低头。
随后,六位同志就相继惨死在了铡刀之下。歹徒们又来威胁刘胡兰,他们满以为这个小姑娘已经吓破了胆,肯定会乖乖合作,他们甚至还叫嚣:“把你们村人全杀光!”
但刘胡兰却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许残害百姓”,然后径直走向了鲜血淋漓的铡刀。就这样,只有十六岁的刘胡兰壮烈牺牲,她用生命守护了自己的入党誓言。
事情过后,一位叫李宏森的新华社记者随军来到山西,他在听说了刘胡兰的故事后,当即赶到云周西村走访,并将访谈内容写成了通讯稿,由新华社吕梁总分社向外发出。
于是,刘胡兰的故事开始在国内广泛流传,毛主席也很快就得知了此事。
在听任弼时做了云周西村惨案的汇报后,毛主席也是悲愤不已,他于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那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其实毛主席得知此事的时候,延安已经十分危急了,胡宗南大军已经在向陕北挺进,党中央决定要撤离延安。
在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毛主席还愿意为一个普通的小同志亲自题字,无疑有着深刻的用意,他正是要借此来鼓舞全党全军的斗争热情,勉励大家争取胜利。
随着时间匆匆而过,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了,而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这个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小同志。
建国前后,组织上对当年参与云周西村惨案的歹徒展开了大搜捕,不断有案犯落网或被证实已经毙命。
当年惨案的主要凶手朱永生倒是一直逍遥法外,但天道昭昭,他最终还是在1954年被群众认出,然后也被判处死刑。
到这里,似乎关于刘胡兰的一切都要尘埃落定了,然而组织上并没有忘记她。
1957年,共青团山西省委要举办刘胡兰牺牲十周年纪念会,由于第一份题字在战乱中遗失,他们就派人上京请毛主席重新为其题字。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欣然应允,再次提笔写下那八个大字,这份题字随后也被专程送到了刘胡兰烈士陵园。
董存瑞为何无缘领袖亲笔
与刘胡兰比较起来,董存瑞在中国的知名度也相当高,他的英雄事迹也被长期颂扬。董存瑞是河北张家口人,1929年生人,他也是农民家庭出身。
因为出身贫苦,他在七岁的时候就从学堂辍学,然后赶上抗战爆发,董存瑞就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他后来还当上了儿童团团长。
因为年纪小,董存瑞并没有在抗战战场上有什么过人表现,他真正成为一名军人其实要到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的独石口遭遇战中,董存瑞独自夺下了敌人的一挺机枪,因此被记大功,并被授予勇敢奖章,这是他第一次受到如此隆重的嘉奖。
随后的战斗中,董存瑞逐渐成长为全团出名的爆破能手和投弹能手。在我军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单兵爆破是为数不多对抗敌人重火力的手段,所以董存瑞这样的士兵对当时的解放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董存瑞的表现一直很亮眼,他本人被赞誉为“模范爆破手”,他带领的班也被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可见,董存瑞不仅个人能力强,带兵能力也很强。
然而在1948年的初夏,董存瑞参加了攻打隆化县城的战役,这里最终成为了他的埋骨地。
隆化县城是一座军事重镇,起着拱卫热河首府承德的作用,所以敌人十分重视,他们在城外构筑了大量坚固的碉堡,用来阻挡我军。
战斗打响后,董存瑞领到的任务是拿下隆化中学阵地,他对战友说:“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把隆化拿下来。”
随后,董存瑞带着战士们一路向前,他们接连炸毁了敌人的三个炮楼和五个碉堡,成功打开了外围工事。
但让董存瑞没想到的是,敌人竟然在这里布置了暗堡,这使得我军跟进的大部队受到严重伤亡,部队迟迟不能向前推进。
危急时刻,董存瑞几乎没有犹豫,他冲到暗堡的下面,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然后拉响了炸药包。伴随着一声巨响,暗堡当即被炸塌,我军战士随后呐喊着冲进隆化中学...
战斗结束后,上级追认董存瑞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并将其生前所在班级命名为董存瑞班,同时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而在建国后的1950年,组织上再次将董存瑞追认为烈士,并为其修建纪念馆和陵园。
也是为了修建烈士陵园和纪念馆,1956年,隆化县人民委员会的冀兴坡同志就接到任务,去北京请毛主席为董存瑞题字。
冀兴坡当时怀揣着县委和县人委的联名信,内容大致就是:全县二十二万人民盼望伟大领袖为董存瑞烈士题字。
冀兴坡到北京后,受到党组织的隆重接待,时值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在修建,组织上还为隆化县赠送了一块大理石料。
不过,上级并没有直接回应题字的事,而是让冀兴坡回去等消息。
这一等就是半年的时间,冀兴坡最后是在1957年的六月初拿到了优抚司送过来的题字,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朱德,1957年5月29日。”
看到字,冀兴坡很是激动,但看到落款后,他不免疑惑起来。冀兴坡于是问:“县委不是请毛主席题字吗?怎么改成朱老总了?我记得毛主席前不久才给刘胡兰题过字啊?”
优抚司的干部倒也没回避,解释说:“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毛主席说还是请总司令题字比较合适。”
冀兴坡这才恍然大悟,尽管有些遗憾,但他还是高高兴兴地带着题字回去了。
随后,隆化县就用二十五两黄金,把朱老总的题字做成了鎏金大字,就做在上级赠予的那块大理石料上,再将其镶嵌在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的正面。
斯人虽已远去,但此碑长留人间,人们也会永远铭记英雄!
结语
毛主席一生为很多人题过字,有的人甚至不止一次拿到过题字,但他却拒绝了为董存瑞题字。
这倒不是说毛主席不重视董存瑞,而是有着更深刻的用意,这充分体现了毛主席为人做事的细致用心。
毕竟领导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国家的态度,既然刘胡兰是群众,而董存瑞是军人,“区别对待”就是有必要的。而不管是谁动笔,大家对烈士的敬仰之心都是一样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