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抽调150个县城,上万个家庭,1600多个村镇,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生育意愿调查”。
乍一看,这似乎是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关心百姓生孩子的难处。可稍微一琢磨,这不就是明知故问吗?老百姓为什么不敢生,这不早就摆在那儿了吗?
这个调查,怎么看都有点“表面功夫”的意思,真是耐人寻味。
为什么不敢生?答案明摆着!
先别说什么庞大的调查行动,咱老百姓之间随便聊聊,答案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首先,房子、房子、还是房子。要养孩子,先得有个窝吧?可看看现在的房价,普通工薪族谁敢轻易生?孩子还没出生,房子就把腰压得直不起来。
那些年纪轻轻就已经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谁还敢奢望生二胎、三胎呢?别提孩子学区房、补习班了,连房贷都已经把未来几十年的收入“预支”了。
生个孩子从孕期检查、住院分娩,再到奶粉、尿不湿,每一样都像个“无底洞”。生下来孩子进了幼儿园,再到小学、中学,教育开支不断翻倍。
尤其是大城市,家长们不仅要买得起房,还得拼得起各种补习班。一个孩子的成长简直是“用钱铺出来的路”。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更大。别说有几个孩子了,能不能把自己顾好都成了问题。年轻人为了工作、为了前途,996、007的加班已经成了常态。回家倒头就睡,连生活质量都难以保证,谈何有闲心养育下一代?
很多人都说,现在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可现实中,生育问题仍旧是“妈妈”的问题。女人怀孕、生子、哺乳、照顾孩子,常常得牺牲自己的职业发展。
职场对育龄女性的不友好环境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许多女性担心生孩子就意味着失去晋升机会,甚至被公司“劝退”,这是让她们最难抉择的部分。
所以,说到为什么大家不生孩子,这些原因早已一目了然,还需要大动干戈地搞个全国大调查吗?
谁在“发动”这场调查,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这个大规模的调查行动,看起来是想从“困难实际出发”,找到大家不敢生孩子的原因。可问题是,这些困难和原因,老百姓早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诉说。
难道相关部门真的不清楚吗?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的,难道真的还需要派人进村入户来了解?
这场所谓的“生育意愿调查”,看似规模庞大,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可它真的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吗?还是只是让某些人有事可做,让他们看起来“忙碌”、“为人民服务”?
试问:调查了这么多次,数据不是早就有了吗?从政策角度,调研报告少吗?
媒体、社交网络上,年轻人喊得声音不够响吗?如果真心想解决问题,那解决方案就在那里,可你不想触碰、不愿面对。
这场调查,表面上是关心老百姓的生育问题,实则更像是为一些部门和官员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这些人一副“关心人民生活”的姿态,看起来好像在为社会“谋福祉”,实则什么实际问题也没有解决。
他们搞了庞大的调查,拍了照片、写了报告,最后只是为了让上级看到“工作成果”,有个“政绩”交差。
上面和下面脱节,还是心知肚明?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这种“大调查”真的是“上面”和“下面”脱节的表现吗?难道各级官员和决策者真的不了解老百姓的苦?我看未必。要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不紧,基层干部天天跟群众打交道,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困难和压力,大家心里都有数,问题是没人敢动真格解决。
关键在于,上面的政策制定者、各级领导可能知道,但并不愿意直面问题,或者说,他们不敢轻易触碰问题的“核心”。比如,房价高居不下,这牵涉到地方财政和地产利益;教育资源紧张、医疗负担重,又是关系到国家资源分配的深层次问题。
真要解决这些问题,背后需要动大手术,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于是,明明问题摆在眼前,却偏偏要搞这种“花拳绣腿”的调查,用表面功夫来应付一下,拿个数据报表给上头交差,这样既不会触碰利益,还能做出“关心民生”的姿态。
做表面功夫,为何屡见不鲜?
说到这种形式主义的表面功夫,真是屡见不鲜。为什么?因为它既可以不动真格,又能给上面看个“成绩单”。
某些部门和官员不敢直接面对问题背后的真正挑战,不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选择搞些表面文章应付了事。
这种调查的背后,隐藏着“怕”字。怕什么?怕承担责任,怕自己承担不起大刀阔斧的改革,怕调整现行的经济政策会影响既得利益。于是乎,宁可让大家继续抱怨,也不愿去动根本问题,比如高昂的生活成本、对女性的职场歧视、教育资源的极度紧张等等。
更何况,许多“问题”看似是让老百姓“发声”,实则是想找个台阶把问题搁置起来。比如调查过程中,你可能会听到类似“老百姓对国家政策的信心”等问卷问题,目的是什么?恐怕不是去解决真实的困境,而是为了粉饰太平,给自己在台上多一点“业绩”。
调查背后隐藏的真问题。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场耗资耗力的大规模调查,最终会给出什么样的结论?结论无非就是“年轻人压力大”、“生活成本高”、“社会保障不健全”等等。可这些问题,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真正要解决问题,相关部门应当正视现状,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比如:
降低住房成本,让年轻人敢于拥有稳定的居住环境;
提高托儿服务和学前教育的普及度,减少家庭抚养负担;
给予女性职场平等的权利,杜绝因生育歧视而导致的职业发展不公;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医疗、教育的高昂支出。
可这些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往往牵涉到既得利益和复杂的改革过程,真要动起来,可不是靠一场调查就能解决的。
无用功背后的深思。
说到底,这场“生育意愿调查”,只是另一种形式主义的体现。老百姓面对生活的压力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年轻人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也早已摆在眼前。
这种大规模的调研,最终的结果不过是用无意义的数据去填满报告,成为官员向上级交差的工具。
真正的民生问题,不是用“调研”来了解的,而是要通过政策上的实质行动去解决。希望未来看到的,不再是这些无用功的调查,而是真正让人们敢于生孩子、愿意生孩子的有力措施。
这个庞大的调查行动,表面上看是关心民生、解决问题,实则让人不禁怀疑:这究竟是为了老百姓的生活,还是为了某些人的政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