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咱们国家的一个光伏项目,在海上“躺平”了。

它的“躺平”,充分运用了“以柔克刚”的东方智慧——以躺平的姿势,来“化解”海平面汹涌无情的海浪冲击。

我国首套抗浪型漂浮式海上光伏平台——“黄海一号”,于近日在山东半岛南部黄海海域风电场内,成功装船下海了。它是我国目前建成的水深最深、且抗浪能力最高的漂浮式海上光伏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和陆地光伏电站最大的不同,就是躺平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更好地顺应海浪的起伏,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阻,能够让平台更平稳地转化海上绿色电能。

它的整个平台是巨大的六边形,边长超25米,面积约1624平方米,平台重量超过360吨,能容纳434块光伏板;许多六边形互相拼接后,就能组成一只严密且巨大的“超级蜂巢”,稳定性优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浪能力,是“黄海一号”的“设计轴心”。平台创新使用桁架式结构,整体高9米,海面以上高度达7.5米,由64个塑料浮力块提供浮力,相较于传统海上光伏平台,可有效降低重量约25%,最大可以抗10米高度的海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海一号”将围绕漂浮式海上光伏平台的抗风浪能力、可维护性、组件发电性能等关键点展开一系列重要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海上光伏平台,优势随“风”落“地”

从海上光伏平台,吹来了一股什么样的“风”呢?

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4亿千瓦,同比增长49.8%。随着我国光伏技术的不断成熟,产业不停壮大发展的背后,是陆地上可用于建设规模电站的土地资源,开始日益稀缺

而海上光伏平台的优势,可以称得上是通过对自然资源最大利用,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最小干预。

优势一 缓解土地资源紧张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约70%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而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的资料,世界范围内的有效耕地面积,仅占陆地面积的10.7%。

而海上光伏电站的最大优势之一,与屋顶光伏电站的应用初衷如出一辙:它不实际占用土地与耕地,能极大地缓解土地资源的紧张,间接助力国家与地方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

优势二 海面无遮挡,发电率高

镜面般的海洋表面,能够充分吸收阳光能量,是海上光伏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陆地光伏电站吸收阳光不够充分,目前,很多的工业厂房屋顶电站,都会在建设前就通过精确计算地域经纬度、最佳辐照量,再结合实际情况,配置最佳倾角的光伏组件,以达到最大限度吸收利用阳光的目的。

优势三 天然海洋,天然“恒温”

吹吹海风可以使人身心平静,而每天都在吹着凉爽海风的海上光伏板,显然更恒温,性能更稳定,通常情况下,不用担心高温会对电池板造成伤害性热斑效应;而海洋中清新的风还能吹走光伏板上的灰尘,洁净的表面能更有效地吸收阳光。

而在这一点上,以工业屋顶电站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尤其是能环宝所提供服务的阳光系列电站,也早已通过成熟的服务经验与专业的NiOS™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以可配备的热成像监测功能、机器人清洗功能等,利用红外线无人机执行巡检任务,时时待命清理灰尘与污染物,给屋顶阳光电站提供一个更加恒温、更加洁净的“工作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相较于已经趋于成熟的陆地光伏,海上光伏在后期的电站运维成本、抗海中的盐雾腐蚀、水汽渗透等问题上,还有一些挑战要继续突破,但作为未来清洁能源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海上光伏已经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生态保护之间,于目前达到了相对平衡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纾解资源痛点,从政策风向“参透”绿色机遇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我国海上光伏理论上安装量可达70-100GW,可利用海域超300万平方千米,将占全球光伏总装机容量的近20%,理论上可发展近1000GW的海上光伏。

这片光伏“红海”,也在政策的支持下,接连卷起了浪潮

●2023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202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称“试点推动海上光伏项目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光伏开发模式”

●今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提出要“推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鼓励海上光伏项目复合利用、立体开发。”

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上光伏,在静待着行业去挖掘更丰富的可能性。

发力海上光伏平台,与壮大屋顶阳光电站的实际应用一样,其根本目的都在于纾解有限的、且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而相应地,我们也应该未雨绸缪地意识到,在未来,我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光伏项目在土地资源上的审批与开发,都极可能会被迅速收紧,而海上光伏、屋顶阳光电站等新能源产业链,在服务资源开发、促进全球经济等层面,都将继续在平衡双碳目标与能源需求之间,发挥出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绿色发展的机遇,也都蕴藏在这片可持续的新能源需求蓝海之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