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新区检察院布设“无人机场”为公益检察插上科技翅膀——巡航“慧眼”守护公益

“现在河岸上花草芬芳,可不像以前随处可见一堆堆的渣土,每天在这里走走,感觉神清气爽。”9月20日上午,记者跟随保定高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王钦来到辖区漕河边时,几位在此散步的老人谈起漕河沿岸的变化时坦言。

变化源于高新区检察院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合力对非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的督促整治。整治过程中,检察院布设的无人值守“无人机场”犹如办案人员的“千里眼”,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对运输单位利用深夜的掩护偷倒渣土的行为进行了“全方位+全时段”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底是什么样的设备,具有“慧眼”,拥有如此威力?在王钦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栋建筑的楼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灰色“大箱子”,整体长度不及平伸的两臂,高度也才达到腰部。在检察干警的操控下,“大箱子”自动打开了折叠箱盖,一架黑色的无人机露出了真容。随着螺旋桨的转动,无人机缓缓起飞,开启了巡航模式。这个“大箱子”专业名称是高性能小型无人值守平台,整体重量100公斤左右,占地仅1平方米,箱盖开启后长度也仅1.7米,配备的无人机具备红外热成像、广角、长焦三种摄像功能,不仅可实现全天24小时的巡航拍摄,还能够在零下35摄氏度至50摄氏度的中等雨雪天气等恶劣环境下连续飞行45分钟左右,最大作业半径7000米。

这台设备2023年6月布设运行不久,就帮检察干警发现了一条公益诉讼办案线索。7月2日凌晨1时,无人机按照先前设定好的时间、路线自行启动夜间巡查模式,发现某区域内有夜间施工并进行建筑垃圾违规倾倒现象。第二天一早,获悉这一线索后,公益诉讼检察干警与检察技术部门干警远程操控无人机航拍取证,并与夜间拍摄资料进行比对,确定渣土倾倒地点及数量。证据确凿!看着相关部门开具的罚单,运送渣土单位负责人后悔不已:“本想趁着夜色偷偷倒,没想到被检察院的无人机给盯上了,看来啥时候也不能干坏事呀!”

这起案例后来被省检察院评为第三期公益诉讼检察技术典型案例。这一下,检察干警更是把这个设备当成好助手,在多个领域开始使用。他们根据辖区实际情况,为“无人机场”设置了建筑工地、漕河周边、基本农田等多个航线,并分别构建了相关数字模型,实现红外热成像、广角(常态化)大范围巡查、全自动巡航等多种功能模式,对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非法占地、漕河周边污染、行洪安全、防溺水、非法捕捞、高标准农田建设维护等多个问题点实现常态化巡航、自动对比,大大提升了公益诉讼办案效果。

今年暑假前,高新区检察院干警走进学校宣讲暑期安全知识时,特别提醒广大学生一定不要到漕河戏水、游泳。整个暑假期间,无人机每1至2天要沿漕河流域5公里的范围内自动巡查一遍,守护着孩子们的平安。“今年暑假期间,我们辖区未发生溺水类事件,检察院的‘无人机场’确实给力!”高新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