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花木植株、舒适贴心的休闲区域、焕然一新的公共设施……近日,金阊街道净美街巷美化提升工程正式完工,古吴路、梵门桥弄两条特色街巷全新亮相。
街巷是古城的文脉和肌理所在,也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金阊街道持续推进“净美街巷”工作,对58条街巷开展美化提升,规范街巷秩序、完善基础设施、增设休闲区域,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细节入手
“微治理”扮靓新风景
街巷治理须找准“小切口”,做优“微治理”。在美化提升工程前,街道发现巷内居民喜爱种植花木,但因缺乏管理,部分植株显得杂乱无章。针对此类问题,街道在种植区搭建木质栅栏,联合周边居民对花木进行归拢整理,让“家门口”的微景观更具美感。
此外,街道对部分花坛、花箱进行修复,并结合区域位置挑选植株品类,比如在茂密大树下种植喜阴植物,在长廊两旁种植爬墙植物等。为了维护建设成果,街道还鼓励居民对花箱内植物进行认养,进一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
除了焕新花坛、花箱,街道还广泛发挥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的作用,针对墙体脱落、路面破损等问题开展全面排摸,对台阶、晾衣架、雨棚等细节部位进行修复加固,让每一处改造源于需要、更得民心。
民需导向
“微空间”增添幸福感
除了要有整洁的“面子”,街巷治理还需增添实用的“里子”。作为连接学士街和养育巷的重要通道,古吴路人流量较大,老旧住宅众多,居民休闲需求较为突出。街道充分利用巷内空间,将支巷入口、住宅拐角等点位因地制宜打造休闲区域,让“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在古吴路16号,原本破旧的伞棚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舒适整洁的休闲院落。该处空间不仅有连排的木质座椅,还设置了多处晾衣挂钩,达到一体多用的效果。在古吴路与吴东弄交接处,街道对原本的闲置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增设多处桌椅石凳,用花箱围成共享空间。如今,这里已成为了居民休憩放松、下棋闲聊的好去处。
深挖底蕴
“微提升”凸显文化味
为了避免“千巷一面”的情况,街道立足“一街一风貌 一巷一场景”的思路,充分挖掘巷内资源文化,让巷内居民能近距离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梵门桥弄位于学士街北侧西端,东起学士街,西至高井头,现今有学士中心小学、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王鏊故居等文化资源。街道在补齐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增加了诸多文化景观。比如针对支巷交错复杂的问题,街道在梵门桥弄与肃封里交界处,增添精巧的巷名景观,帮助市民游客能更好地辨识街巷,提升游玩体验。
此外,街道还在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入口处增设景观小品,将苏箫、苏锣、苏鼓等苏州民族乐器元素融入设计,扮靓文化地标,涵养街巷底蕴。
巷子靓起来
日子美起来
越来越多的街巷正蝶变新生
让家门口的幸福触手可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