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央决定对印度实施自卫反击的决策。在决定前线指挥人选的时候,毛主席指定了当时在西藏的张国华。
为了能打好这场仗,张国华还专门请示自己的老首长刘帅。然而刘帅却说自己老了,意见仅供参考。
刘帅提了什么意见?张国华按照他的意见做了吗?
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张国华在前往川南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刘、贺两名元帅联合签署的命令。他们要他前往重庆,有新的任务要交给他。
张国华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任务,能比他去川南还重要,但他还是立马返回去了。
等他到了重庆才知道,原来首长们是打算让他去西藏。当时的西藏,名义上是我国的领土,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势力盘踞。
在印度被英国占领之后,英国就盯上了西藏这块庞大的领土。他们一直想将西藏变成一个单独的国家。
后来发现这条路走不通,英国就想从西藏分割领土,然后将这部分领土交给印度。为此,英国还弄出了一条“麦克马洪线”。
这条线是一条非法的边界线,我国历来政府都不承认。但印度不一样,印度就认为中印边界就应该按这条线来。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国政府就在积极推进西藏和平解放的问题。但当时有帝国主义势力阻挠,事情的推进并不顺利。
尤其是西藏一部分野心家,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阴谋分裂西藏,意图以武装力量阻挠祖国的统一。
面对这种情况,我军自然也不会惯着他们。既然这部分人不愿意和平解决,那就打到他们没意见。
经过刘帅的仔细思考,他最终还是决定派张国华去西藏工作。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张国华就是二野的一员猛将。
而且当时张国华还很年轻,他才36岁,也比较能适应西藏的情况。西藏海拔高,一些年纪大的将领到了那可能不适应。
所以在选人的时候,刘帅尽量选的都是年轻人。刘帅告诉张国华,二野的所有部队对他开放,任他挑选。
自己给他三万人组成一个军,将解放西藏的任务交给了他。刘帅如此器重自己,张国华根本没有不去的理由。
在刘帅问他有什么意见的时候,张国华摇了摇头。他没有意见,上级的命令他坚决服从。
张国华来到西藏之后,先将西藏扰乱的人镇压。之后他严格遵守毛主席的指示,尊重西藏的信仰,不打扰西藏人民生活。
在进军西藏的途中,张国华等人遇到了几次恶劣的天气。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让部队进寺庙打扰喇嘛们。
张国华的种种行为,得到了藏区百姓和僧侣的拥护,甚至西藏的活佛也知道了张国华的事迹。
活佛在见过张国华之后,坚定了要和我党合谈的信心。在张国华的努力下,达赖喇嘛同意了和我党谈判的建议,并在1951年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1951年10月,经过几个月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在当月26号的时候,我军开始有序进驻拉萨,保护西藏人民的安全。
而在我军尚未进驻西藏的时候,印度就不断在边境蚕食我国领土。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印度竟然提出了更过分的要求。
野心勃勃的尼赫鲁
就在1951年的时候,印度军队入侵我国边境,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九万平方公里领土。
印度并没有因此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占领我国边境。他们在我国的领土上修筑哨塔,迁徙百姓,意图逼迫我国承认他们是合法的。
为了给我国找麻烦,印度还在西藏不断挑事,让我国没时间关注边境问题。在印度的挑拨下,西藏发生了动乱。
部分农奴主不满西藏改革,不愿意放弃自己手里的权力,因此选择在印度的挑拨下和我军对抗。
因为西藏的农奴制度是历史遗留问题,我党也给了农奴主们时间接受新思想。但一些农奴主冥顽不灵,坚决拥护已经腐朽的制度。
新中国的土地上,每个老百姓都可以当家做主,农奴制就应该成为历史。即便被西藏上层贵族反对,中央也不可能允许农奴制长久存在。
于是在1959年,一些人在西藏发起动乱。不少西藏爱国人士惨遭杀害,甚至西藏军区副司令员也被打伤了。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中央决定出兵平息动乱。因为农奴主本就不得民心,他们打仗的士兵用的还是自家奴隶。
这些奴隶一听我党可以让他们翻身做主人,自然而然就转投了我军。动乱平息以后,印度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
在西藏的这些年里,张国华见识到了印度的嚣张。哪怕面对我国士兵,印度官兵也肆无忌惮地挑衅,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印度的挑衅,给我国边防官兵造成了多人死伤的严重事件。但我国是一个喜爱和平的国家,并不希望用武力解决争端。
所以中央多次联系印度,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边境问题。然而我国有解决问题的心,印度却没有。
尼赫鲁将我国的克制忍让视为软弱可欺,印军的行事也越来越嚣张。印度的报纸更是宣称,他们已经推进两英里,对尼赫鲁的决定大加赞扬。
尼赫鲁得意洋洋地表示,要以军事力量对付我国。印度的国防部长甚至宣称,要和我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守土卫国,人人有责,面对印度的小动作,我军从来没有害怕过。只是中央一直希望和平解决争端,战士们才对印军处处忍耐。
等到中央决定对印度进行反击的时候,边防战士们十分高兴。西藏、新疆的部队立刻进入备战状态,随时准备作战。
在进行自卫战之前,中央对此次战役作出了指示:这次战役务必要精心计划,打出我国的国威和军威。
这次战役的指挥权,被毛主席交给了张国华。在开战之前,毛主席专门问张国华,我军和印军打能不能打赢。
张国华自然不会长他人威风,他十分自信地告诉主席,此战我军必胜。当然,这可不是张国华信口开河,而是他做过调研的。
得知张国华要上战场,他的老上级刘帅还是决定叮嘱他两句。即便此时刘帅已经70岁了,但他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
老将不死,精神永传
其实在中央决定和印度开战之前,也参考过刘帅的意见。那时候刘帅就说,自己已经老了,提供的意见仅供参考。
可刘帅是谁,他是被称为“军神”的人物,无论打仗还是办学,刘帅都不比任何人差。
他提的意见,也都是一针见血的。得知刘帅要叮嘱自己,张国华也是非常高兴的。老首长能指点自己,这场战役自己就更有信心了。
刘帅一共给张国华提了三点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张国华在打仗的时候用尽全力。
俗话说,狮子搏兔亦需全力,千万不要小瞧了自己的对手。印度这些年在我国边境挑事,难免背后没有其他势力支持。
所以在打仗的时候,张国华务必要小心谨慎。即便发现印军战斗力不强,也不能放松警惕。
第二点,要做好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心理准备。我军是很擅长穿插包围,但这不代表穿插包围住敌人就是胜利了。
机动作战有机动作战的好处,但必要时也必须要能啃硬骨头。只会穿插的部队,不是一支优秀的部队。
最后一点,就是在作战的时候切记不要分散自己的兵力。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集中力量攻击敌人的要害。
主动分散兵力,那就是在给敌人送机会,刘帅让张国华千万不要犯这样的错误。有了刘帅的叮嘱,张国华对此战更有信心了。
此次反击战,军委拟定了两个阶段作战。在第一阶段的时候,我军用了八天的时间,将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击退。
等第一阶段结束的时候,我国境内的印军据点已经被清除了大部分。中央认为震慑了印度之后,就打算和印度重新谈判边界问题。
刘帅在看了战报之后,立刻告诉张国华要警惕印军。因为他认为,印军不会这样甘心撤退,他们一定还会卷土重来。
果然如刘帅所料,印度拒绝了我军谈判的要求,反而开始在国内进行战争动员。11月,印军再次入侵我国边境。
印军丝毫没有被我军打败的自觉,这次依旧气势汹汹。为了打败我军,印军这次还用上了“长蛇阵”。
面对印军自信满满的阵型,刘帅很快就找到了破绽。他告诉张国华,左翼是敌人的肚子,也是这个阵型的弱点所在。
有了刘帅的指导,张国华很快就出了作战部署。随着命令的下达,我军战士们配合默契,将来势汹汹的印军打了回去。
至此,这场一个多月的战争结束了。而这场战争最令人称道的,就是刘帅人不在前线,却对前线情况了如指掌。
或许,这就是“军神”对战场的掌控力吧。1972年的时候,叶帅希望刘帅能参加军委的工作,但被刘帅拒绝了。
当时刘帅近乎双目失明,身体状况也不太好,实在没法负担过重的工作。面对叶帅的邀请,他还专门写了一封信婉拒了。
在信中,刘帅自谦自己的军事经验都是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可能已经不适合新时代了。面对老友的自谦,叶帅也哭笑不得。
没办法,他只能将刘帅自60年以后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见印成册子,发给军委各部以及各军区单位。
刘帅的这些意见,指导着军中新一代的年轻将领们。他们将继承老将的精神,将国家和军队建设得更加强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