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的一天,福建永定县牛牯扑村的一位普通农民收到了北京发来的专电邀请,邀请人是毛主席

这件事情在永定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那位农民陈添裕很快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对象,毛主席邀请他去北京的事情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陈添裕看到毛主席亲自邀请自己去北京天安门观礼,他心里万分激动,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最终却选择不去北京。

但是他不想直接拒绝毛主席,所以让堂弟陈奎裕代替自己进京观礼,没想到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毛主席一眼就认出了此人不是陈添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陈添裕

1929年6月,36岁的毛主席陷入了他人生的一段低谷期。红四军的“七大”在福建龙岩召开,毛主席在会议上受到了打击。

他在会议上提出了很多正确的主张,但是没有被同志们所接受,而且还撤掉了毛主席在红四军前委书记的职务。

这件事意味着毛主席在红四军没有话语权了,他的很多正确方针无法再指导部队了,万般无奈之下,他离开了红四军。

毛主席来到上杭蛟洋,他在这里指导闽西农民的土地革命工作,他的工作进展很快,没多久就与当地的农民们打成了一片。

仅仅一个多月,就在闽西成功召开了一大会议,使得当地的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

那时候很多人以为毛主席失去了话语权后会选择去苏联留学,但是毛主席没有离开革命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他不想就此逃避,于是选择去闽西苦苦坚守,他相信,那点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燃烧得更旺,更广。

毛主席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中,在部队没有了话语权,那他就进入到群众的身边,无论在哪里,他都会为革命随时献身。

不巧的是,闽西一大刚刚开完,毛主席就得了疟疾病倒了,在当时这是很严重的病,有很大的生命危险。

闽西特委的领导们见状赶忙商量办法,最终决定先把毛主席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休养休养,等身体好点了再做安排。

但是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地方是绝对安全的,所以组织上为了保护毛主席,特意派了一个红军连跟着他,连长粟裕负责这次警卫工作。

也正是因为这次警卫工作,让毛主席对粟裕欣赏有加,后来委以重任,使他成为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粟裕

安排好警卫工作以后,大家就为休养的地方发起了愁,想要找一个环境好一点,又不容易被敌人发现的地方太难了。

后来有人提到了牛牯扑村,大家一拍即合,当即就定下了,因为那里山高林密,空气较好,也适合隐藏。

当时毛主席化名为杨子任,在粟裕连队的保卫下来到了牛牯扑村,住进了陈添裕的家里,这是毛主席与陈添裕第一次见面。

陈添裕当时只有二十出头,比毛主席小十几岁,是一名赤卫队员,对当地地形非常了解,而且老实忠厚,所以组织上安排毛主席住在他家。

陈添裕也不知道毛主席的真实身份,他只知道能有一个连在身边保护的人,肯定很重要,所以他暗下决心:哪怕豁出性命,也要保护好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当时陈添裕的家是祖辈留下来的两层土楼,他把前间腾了出来,打扫得干干净净给毛主席住,他还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蛋都做给毛主席补身体了。

毛主席刚住进来不过三四天,就收到消息得知敌人在附近活动,这个地方可能快要暴露了。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旁的陈添裕开口说道:“我们可以把杨先生转移到五公里以外的天子崠山,那里是深山,暂时不会被发现。

大家也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但是山上什么都没有,连房子都没有,怎么住人啊。

陈添裕看到大家疑惑的表情,笑了笑说:“房子不是什么问题,我们自己搭一个出来就好了。

第二天,陈添裕就带着村民们上山里搭起了竹屋,他们一辈子生长在大山里,这些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一盏茶的功夫就搭好了。

后来大家把毛主席接到竹屋时,他被眼前的屋子深深地吸引了,高兴地开怀大笑,然后随手在地上捡了一块木板,在上面写了:饶丰书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饶丰书房

这间房子从里到外全部都是用竹子做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食具和床都应有尽有,但是唯独缺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

毛主席有读书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阅读各种书籍,而这间竹屋里,没有办公桌,陈添裕毫不含糊,当下就现做了一张桌子摆了进来。

这让毛主席和身边的警卫们感到颇为惊讶,也对陈添裕他们这些朴实的农民感到更加敬佩。

毛主席瞬间就想明白了,自己不想逃避,带病坚持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在陈添裕这些人身上看到了答案。

就是要让这些朴实善良的农民彻底站起来,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不正是自己搞革命的初心吗?

毛主席完全想通了,这些一贫如洗的农民都能笑对生活中的任何困难,接受一切挑战,并且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那自己这暂时的打击算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毛主席在竹屋里住了28天,如饥似渴地看书,阅读了各种各样的书籍,陈添裕则每天在家里做饭,然后跑五公里给毛主席送过来。

他们二人在近一个月的相处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牛牯扑村的其他村民们也都在竭尽全力地掩护着毛主席。

到了九月份,毛主席的行踪还是暴露了,国民党的伪团总林蔚民和胡道南带领了六百多人进入了天子崠山。

粟裕连队只有一百人,其中还有一半在山外布防,真正在山里保护毛主席的,只有五十个人,对抗六百人有些吃力,所以只能紧急撤离。

牛牯扑村赤卫队的同志们熟悉山里的地形,他们带着粟裕连队边抵抗边往山里撤,眼看就快顶不住了,只能先把毛主席转移出去。

当时安排陈添裕和另一位赤卫队员护送毛主席,将他转移到五千米以外的雨顶坪村,那里有更多的赤卫队可以保护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但是这五千米的路全是山路,而且生病的毛主席身体虚弱,不能奔波。陈添裕和另一位队员就架着毛主席往前跑。

敌人越追越近,毛主席身体吃不消,实在是跑不动了,陈添裕立即跨到毛主席前面弯下腰说:“杨先生,我背你,快上来。

毛主席不想让陈添裕辛苦,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死活不愿意让陈添裕背,还让他们不用管自己,赶快跑。

陈添裕急得脸都涨红了,跺着脚说:“哎呀,杨先生,你不要再客气了,敌人马上就追过来了,我们一定会保护好你的。

话音刚落,还没等毛主席接话,陈添裕就把毛主席背了起来,为了更快到达雨顶坪村,陈添裕选择了更加难走的小路。

比毛主席小十几岁的陈添裕个头也没有毛主席高,身材也没有毛主席魁梧,但是他把毛主席稳稳当当地背在背上,从来没有喊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山间密林

还没跑多远,陈添裕的鞋子就跑掉了,他也不回头捡,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鞋子掉了。

当时还是阴雨天气,山上雨水大,地上都是黄泥水,他的脚就泡在泥水里,地上的石头和荆棘全都扎在他的脚上,他也丝毫没有慢下脚步。

跑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毛主席觉得已经摆脱了敌人的追捕了,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了,他跟陈添裕说:

陈添裕同志,我觉得这里相对安全了,你把我放下来休息一会吧。

但是陈添裕没有回答,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只是不断地往前跑,直到跑进雨顶坪村,陈添裕才把毛主席放下来。

陈添裕把毛主席放下来后,就一下子昏倒在了地上,当地的赤卫队员们赶忙把他抬到屋子里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泥水地(剧照)

把他放到床上以后,大家注意到他的脚已经千疮百孔了,鲜血淋漓的双脚上还扎着很多的小石子和木刺。

他们找妇女借了一些缝衣服的大头针,把那些刺一根根地挑了出来,毛主席在一旁看到这个情景,眼眶微红地说:

幸好有陈添裕同志,他为了我,受苦了。

第二天,组织上派人来雨顶坪村接毛主席去更安全的地方,他非常舍不得牛牯扑村的人们,尤其是陈添裕,他对自己是有救命之恩的。

临行前,毛主席找同志借来了纸和笔,写了一张三块钱的欠条,交给了躺在床上的陈添裕,当时陈添裕已经醒了但是还站不起来。

毛主席俯下身亲切地说:“辛苦你了,你好好养身体,等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来找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三块钱对当时的闽西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写欠条,这既是对陈添裕这段时间悉心照顾的感谢,也是希望以后可以报答他的恩情。

其实欠条上的数字并不重要,毛主席只是希望革命胜利后,他还可以再次凭借这张欠条见到陈添裕,亲自报答他对自己的救命之恩。

毛主席离开后,陈添裕再也没有见过他,自始至终,他都不知道自己救的人究竟是谁,也不知道他的行为对中国未来的影响有多大。

毛主席从深山出去以后,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大家都以为毛主席已经牺牲了,就连共产国际都在新闻上发布了讣告

大家虽然无法确定毛主席是否去世,但是在以五十敌六百的险恶环境下,毛主席生还的几率很小,而且毛主席还生着严重的病,就更没有希望了。

所以大家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毛主席已经牺牲了,最终以讹传讹,甚至传到了苏联,以致于共产国际发布了讣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三个月后,毛主席在上杭县参加了第九次代表大会,又称古田会议。大家在会上见到毛主席,都觉得他清瘦了很多,但是意志更加坚定了。

毛主席这次在会议上终于再一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且重新担任了红四军的前委书记一职。

经过在牛牯扑村和天子崠的这些日子,毛主席已经铸造了无比坚强的信念,从此以后,他在革命的道路上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古田会议会址

陈添裕也在毛主席身上看到了红军革命的意志和决心,他一如既往地在牛牯扑村生活,积极参加赤卫队的任务。

没有任务的时候,他就回归到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种种茶,垦垦荒,维持着自己清贫但是快活的日子。

由于村子里面没有报纸,电话等通讯方式,所以他再也没有收到毛主席的消息,而那张欠条,他也早就遗落了。

他当初救毛主席,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报答,所以他就没有把那张欠条当回事,随手放起来,丢了也没有想过去找。

建国以后,陈添裕才知道,原来自己当年救的人是毛主席,他心里非常高兴,但是他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因为他觉得二十多年前的事情,没必要再提了。而且那本来就是自己的任务,也不值得炫耀。

他也没有想过去北京找毛主席,还是继续踏踏实实地待在牛牯扑村,做自己该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牛牯扑村

直到1953年国庆前夕,毛主席亲自给陈添裕发来了专电,邀请他去北京观看国庆阅兵典礼,他才知道原来毛主席还记得当年的事。

一辈子都在闽西山里的陈添裕当然很想去北京,看看新中国的首都,看看天安门,看看气势磅礴的阅兵,更重要的是,再见一次毛主席。

但是很不巧,他的老婆很快就要生孩子了,他四十多岁了,这个孩子对他很重要,而且他也不想抛下老婆,所以他犹豫了。

思来想去以后,他还是决定留在家里陪老婆,但是他又不想直接拒绝毛主席的邀请,而且村里人都期盼着他去看看气派的阅兵仪式,回来给他们讲讲。

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让自己的堂弟陈奎裕替自己去北京,既接受了毛主席的邀请,还实现了村里人的心愿。

他觉得自己只是作为牛牯扑村的代表被邀请的,堂弟陈奎裕也是当年保护毛主席的队员之一,所以他想着换个代表去也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左一)在闽西

于是国庆当天,陈奎裕就登上了天安门的观礼台,毛主席一看见他,就笑着对他说:“你不是陈添裕,你是看茶桶的那位同志。

此话一出,陈奎裕吓得面部僵硬,大气都不敢喘了。他以为自己代替哥哥来观礼,只不过是站在人群中看看而已。

没想到毛主席会亲自过来与他说话,并且一眼就认出了真假,时隔二十四年,毛主席不仅能记得他们的模样,而且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他们的工作。

其实毛主席能看出来他不是陈添裕,是因为他比陈添裕的个子矮一点,如果当年是他背自己的话,恐怕脚都无法离地。

陈奎裕既欣喜毛主席还记得自己,又紧张冒名顶替的事情被发现了,于是一下子慌得手足无措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天安门观礼

但是毛主席紧紧地握住了陈奎裕的手,温和而坚定地说:

我在牛牯扑村的那段时间是无法磨灭的,你们对我的恩情刻骨铭心,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国家也不会忘记你们。

这番话让陈奎裕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泪眼婆娑地望着毛主席,感谢他对牛牯扑村的惦念。

毛主席向来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无论恩人是什么身份,只要帮助过自己,他都会一视同仁,找机会报答恩情。

但是对于牛牯扑村的村民们,他并不只是感激陈添裕一个人,而是所有的村民,所以毛主席当时离开时,就把他们的名字全部记在了本子上。

因为在牛牯扑村的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低谷期,那些善良的村民们不仅救了他的命,更拾起了他的“心”。

正如毛主席在那之后所作的《采桑子·重阳》里面提到的“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采桑子·重阳》

尽管他当时处在逆境中,就像秋天一样,凉气逼近,万物凋零,但是那些村民带给了他如春光般的温暖和灿烂。

所以毛主席只要看到牛牯扑村的任何一个人,心里都是万分感激的。毛主席在得知陈添裕无法来京的原因以后,对他更增添了一份敬佩。

自建国以来,毛主席收到了很多亲朋好友的来信,有寻求帮助的,有想去北京看看的,都让毛主席感到特别为难。

反而毛主席一直在等的陈添裕和三块钱的欠条,迟迟没有出现在他的面前,那时候毛主席就非常敬佩他的低调和质朴。

这次他又因为陪老婆生产而放弃了来北京观礼的荣誉和机会,可见他的仁义和担当。

当年他担起了组织上的任务,现在又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他确实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好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观礼成员合照

毛主席虽然遗憾这次未能与陈添裕见面,但是他更庆幸陈添裕选择了留在家里,让他更加确定他没有看错人,陈添裕确实值得被邀请。

天安门上热闹非凡,在人群中,朴实无华的陈奎裕并不好找,但是他清澈的眼睛里仿佛透着闽西山里的光。

陈添裕还在家里高高兴兴地等着老婆生孩子,等堂弟回来后,他就把北京的故事讲给孩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