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是线性的,而是时间维度中自我的布尔运动,因而可以设计,可以规划,但却从始至终都无法定版,也许这才是马继业那场耗时费力的长期计划最终结果的原因所在。
作为望子成龙的中国式父母,马成钢与春兰的付出看似荒诞,但其实却是经过中国社会的真实折射。在中国的传承中,尤其是世家中,对于子女的教育,从来都是重中之重,既不是被夸大批判的体罚虐待,也不是人为美化的快乐学习。成长就是成长,痛并快乐,才是本象,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更接近。
玉不琢,不成器。教育与规矩,从本源而言,并非一致,只是其中的区别已不被人们所关注。因材施教,育人以才,是在了解自身的天赋与秉性后,扬长避短,将其发挥到极致或是将其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去发光发热,这种双赢之所以难得,就是既是对教育者本身的高要求,须伯乐之能; 更要殷实与强大的物质与社会关系为底蕴,三代出贵族之意正在此。就如同马继业的成长,那是父母强大财务,教师天团,各项资源强势加盟,精心布局并长期付出的结果。英语张不开嘴,找两个老外来现场版实践; 孝道养成,让老师长期瘫痪; 。。。而当无财无权无关系时,又迫切想要后辈成长时,顺势而为就成了奢侈,资源受限只能靠说教,靠野蛮,靠惩罚,规矩才会应运而生。因而教育与规矩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成长框架上的高配与低配,其间的差距就是手工定制与流水线上的批量产出。
成长,不是孤立的,因为时刻有对比与参照.....继业上学要跑5公里,其它孩子坐车上下学; 被邀请来赞助的家长,抽着高级雪茄离开那杂乱的大院; 有考清北的实力,却在高考时交白卷,只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
我们之所以猜不到结局,因为结局无法设定,那震动的翅膀究竟会引发哪一处的雪崩,只有在最终发生时才能揭晓,而这才是生活最迷人的地方,向光而行,却无法抓住那束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