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1949年2月的上海笼罩在一片紧张而不安的气氛中。华克之,这位我党隐蔽战线的传奇人物,悄然抵达这座即将迎来重大变革的城市。他化名“王先生”,身着普通西装,步履坚定地走向辣斐德路上一处古朴的西式住宅。门铃声响起,一个谨慎而又充满期待的时刻到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宋庆龄秘书柳无垢的住址。华克之递上了两封珍贵至极的信件——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请柳无垢转交给宋庆龄。一周后,他会再回来取回回信。在这个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特务横行的时刻,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华克之警觉地环顾四周,然后迅速消失在黑暗中。

上海此时如同一个巨大的牢笼,到处是国民党的耳目和陷阱。蒋介石不甘心失去江山,命令特务们严密监视,一旦发现“可疑分子”,便立刻处决。许多爱国人士因此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宋庆龄也一直被盯梢,她的安全成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为了确保她能够安全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与周恩来发出了诚挚邀请。这封绝密信经过层层转手,由最值得信赖的人廖梦醒翻译成英文,再由华克之带至上海。

除了送信,华克之还有另一项任务:若宋庆龄愿意北上,他将负责为她变装,并护送她神不知鬼不觉地前往香港。然而,当他于2月20日再次见到柳无垢时,却拿到了宋庆龄用英文写成的拒绝信。她感谢全党同志对自己的关心,但表示由于身体虚弱,只能留在上海,“蒋介石是无可奈何我的,请勿念”。

宋庆龄拒绝离开的理由不仅仅是健康问题,还有对未来深远的考量。她清楚,如果北上,自己必定会被推选为重要领导职务,而她只希望继续主持中国福利基金会,为妇女儿童工作贡献力量。不愿做官,更因为基金会在国统区公开合法运作,不仅拯救苦难儿童,还能秘密支持解放事业。

尽管病体羸弱,她依旧努力积蓄力量应对复杂局势。而蒋介石方面并未放松对她施压。3月9日,他派遣蒋经国拜访胡适,实则催促宋庆龄离开;4月底,又亲自上门劝说她飞往台湾。但无论威逼利诱或加入暗杀名单,宋庆龄始终坚定冷静地留在上海。

5月25日凌晨3点,当解放军进驻上海时,她激动地写信给友人:“但愿我能像装甲车一样能被允许外出,那样我的胃病也许能治好。”最终,自由终于来临,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新鲜空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邓颖超来到上海,不仅为疗养,也肩负着毛主席委托的重任:邀请宋庆龄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然而,即便有着深厚情谊,她没有贸然造访,而是先派廖梦醒探望,以了解宋庆龄真实想法。当廖梦醒传达北平将成为新中国首都的信息时,宋庆龄显得犹豫:“北平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去那里。”

对于曾经历过孙中山逝世悲痛记忆的地方,她难以释怀。然而,新政府展现出的诚意逐渐打动了她。5月31日,仅仅上海人民政府成立四天后,陈毅、饶漱石、邓小平便前来拜访,并安排卫兵保护其住所。此外,他们还解决了她经济上的困难,让她感受到倍加温暖。

让她担忧已久的问题,如南京中山陵、上海故居修缮,以及幼弟宋子安财产问题,也得到妥善处理。这些举措,使得原本犹豫不决的心愈发倾向于接受邀请。

当邓颖超于6月27日前来拜访时,两人推杯换盏,共叙友情。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面前,宋庆龄读出了他们真挚期盼共商大计的渴望。“这事容我再仔细想一想,”虽然身体状况堪忧,但她最终决定赴约北上。

考虑到旅途艰辛,周恩来特别安排头等卧车及贴心随行人员,以确保舒适与安全。8月26日,在众人的陪同下,她踏上通往北平的列车。这次旅程,是朝着胜利进发,也是她个人历史的重要转折。

专列抵达天津后,即使身体沉重,她仍兴致勃勃的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而在北京方面,为迎接这位特殊客人,从住宿到生活各方各面都做足了准备。周恩来亲自挑选并布置好的方巾巷寓所,更让她倍感满意,在此度过了十年的岁月。

8月28日,当火车缓缓驶入北京站台时,中国革命两条洪流正式汇合。在迎接队伍中,有熟悉面孔,也有代表未来希望的新生代。他们共同见证了一段历史性的相聚。

9月间,各种会议接踵而至,而10月1日更是一个永恒铭记于心灵深处的重要日子。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毛泽东并肩站立,看着30万群众齐声欢呼,她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是最快活的一天,”多年阴霾一扫而空,新中国诞生象征着新的开始,也是梦想实现的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回到住处已是深夜,但激动无法抑制。“想起那些为今日光荣牺牲的人,”思绪翻涌间,对未来充满无限希冀。这场漫长旅程虽已告一段落,却也预示着崭新篇章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