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稖子” 新发现

文/孙延宜专辑/2024年/197(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米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们滕州人大都俗称其为苞谷或棒子。尤其是其中的“棒子”称谓,大家感觉很形象,也就没有人去深究过。不承想,2024年10月22日13时9分,在滕州方言研究群里,原滕州日报社民生社会新闻部主任、现状元府私塾鞠忠武老师竟然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诸位,刚看古籍,发现一字:稖bàng ,指玉米。我一直认为是玉米棒子,没想到是玉米稖子!”鞠老师难掩其激动的心情,又接连补充道:“以为玉米棒子是方言,没想到真有其字!”“专门提出,供方言爱好者参考!”

鞠忠武老师分享的这一新发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马西良老师率先开了口:忠武老师功不可没 ,过去认为玉米粗壮长,而称谓棒子。真不知道玉米还真有其字“稖子”。中国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古人先贤智慧了得啊!

独立寒秋老师接踵而来,说道:鞠记者不找出来还真不知道来,看来有些字果有其字,确有其字。

鞠忠武老师进一步解释道:“稖”字从禾,咅声又表义,表示分开。稖字从古至今没简化过。稖子形如小木棒,也能揍人,因而音bàng。咱国家没扫盲前,父辈文盲多,就写棒子了。这类情况很多。生产队分东西,常写白字。棒子的棒字从木,人岂能吃木材?稖子的稖字从禾,属粮食。人吃粮食啊!我们群名为"滕州方言研究",主旨有二,一曰滕地话,二曰研究。滕话大都张口就来,而研究就深了,离不开从《尔雅》《埤雅》《逸雅》等古代词典,亦离不开众多古籍,尤其是咱山东栖霞郝㦤行夫妻的《尔雅义疏》,曲阜桂馥的《缪篆分韵》《说文义证》,安丘王筠的《说文句读》等等。离开这些,难以探赜索隐,追根溯源。

段修安等老师也专门查找了《山东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工具书,予以佐证之。

鞠忠武老师胸藏文墨,腹有诗书,知识渊博,这次又将新发现的“稖子”分享给大家,令人佩服之至。独立寒秋老师由衷地赞扬道: 老弟不愧是状元府状元,还有私塾底子,研究颇深啊!

作者简介:孙延宜,山东省滕州市人。1980年于滕州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入空军一机校,1982年秋军校毕业后,分配至兰空航空兵部队工作,历任师直修理厂军械师,航空兵团定检中队军械分队长、政治指导员,飞行大队政治教导员等职,空军中校军衔,2001年选择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转业。喜欢文字,坚持读写,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乡村精短文学》专栏作者。《大众日报》特约评报员。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稿须知:

事先声明:平台用稿无稿费, 投稿本平台必须为首发原创作品,凡在其它媒体或网络平台上刊发过的作品请勿投稿。

1.投稿需先关注《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

2.投稿微信号:13877397223

投稿邮箱:835853wmsh@163.com、1964392700@qq.com

3.投稿被平台刊发且收到赞赏费7天后,赞赏费的80%发放给作者本人,其余20%用做平台运营管理。(字数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请“原创”标识的作品才可以获得读者赞赏费)

4.本平台刊发的作品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且侵权与否均与本平台无关,如作品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凡投稿者均表示自愿接受并同意上述声明,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均由投稿者承担,本平台不负其任何连带责任。

本文由《乡村精短文学》原创,欢迎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