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火车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浦口火车站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书中朱自清与父亲在火车站离别……我初印象里的火车站,就来自乌鲁木齐南站。
那一年我刚考上大学,爸妈和我都是第一次坐火车,我们挤在陌生的车站中排队、检票……带着对未知地点的不确定,又有着对未来的期待和躁动。
这次,我又走了一遍火车南站周边,找一找我印象里的火车站。
吃过的苏氏牛肉面已经挂了锁;
买过牛肉干的便利店变成了库房;
还有些新变化和老“相识”。
你对火车南站有什么回忆?跟我一起走一遍吧。
对火车南站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回老家的时候抢票,排队抢票的人多到火车站广场都挤不下,那个时候随便出来摆摊卖鸡蛋卖馕的都赚大了。
——杨叔 河北人 1997 年来新疆
我 20 岁进入火车南站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光在调车员岗位就干了 18 年,后来换岗、换部门,也算是当了一辈子铁路人。
——51 岁火车南站职工 新疆人
当时的南站每天都是黑压压的一片,酒店门口的台阶上也全都是人。我这么多年打零工、做各种营生,也没离开过南站这一圈。
——吴叔 江苏人 1999 年来新疆
站前广场的雕塑,郭沫若先生题的“乌鲁木齐”四个大字,立足于老街之上,在车来车往间成了老地标。
1962 年,新疆第一条铁路——兰新铁路通到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火车南站,也就此成为连接新疆与内地重要的交通枢纽,陪伴着南来北往、东来西去无数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我碰到杨叔时,他正在火车站旁等乘客。1997 年,杨叔从老家河北来新疆,选了火车南站作为落脚点开始做外贸生意。
杨叔告诉我,车站门前原先是一大片广场,他做生意这些年亲眼看着周围的酒店、高楼、停车场修起来。
“你不知道当时火车站前的车都堵到了广汇桥,自从火车改道以后,往这边走通畅多了。”杨叔摆摆手说。
杨叔说的火车改道是指 2018 年起,乌鲁木齐南站不再停靠进出疆列车。进出疆的列车改道至如今的乌鲁木齐站,南站的列车主要开往南疆地区。
地标的职能发生了变化,但这一片儿的商区,还是如我记忆里一般平价、忙碌,一起逛逛。
打开地图搜索乌鲁木齐南站,站前东边道路呈网格状分布,细看建筑名称,商贸城、批发市场一个挨着一个,连小区都以“百货批发站”命名。
在求问乌鲁木齐批发市场的帖子下面,从 2013 年到 2022 年间的评论,都有人推荐新疆商贸城和地王商场,还有网友称:“这里能买到你想要的所有东西。”
查阅了资料才得知,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商圈崛起于 90 年代初,是早期乌鲁木齐商业发展的雏形,也是全疆最大的百货批发市场。
我这次去逛的批发市场,也都是开在 2000 年 - 2010 年间的老市场。
说起新疆国际商贸城,“够老、够经典”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老乌鲁木齐人更加习惯称它为“商贸城”。
作为乌鲁木齐最早的一批批发市场,早在1998年,新疆国际商贸城就已正式开通成立二类口岸,也在当时成为了新疆5个二类口岸之一。
大到家用电器、箱包皮具,小到服饰鞋帽、针纺织品,这里包揽了所有你能想到的百货商品。
“生意最好的时候,商贸城里从电梯到过道都挤满了人,换季是我们一年里最忙最累的时间段。”商户胡老板对我说。
当时火车南站承载着各地旅客,旅客们下车后,有时间都会就近来商贸城里转一转。
如今,旅客减少、顾客却不少。商贸城依旧稳扎稳打继续前行,南来北往的顾客来商贸城批发、淘货,又把好物发往各地,这里一如既往地忙碌。
同样作为火车南站最早的一批批发市场,“火车头”自成立以来便是全疆最大的童装大卖场。
市场里仍然采用传统的售卖方式,买家进店实地选货,与卖家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敲定价格与款式,按件打包,当场发走。
我与一家童装店老板聊了聊。她告诉我,从前几年开始,零售童装的买家进货量慢慢变小了,批发市场走货也变慢。既然需求量变小,那抓住每次能卖出去的机会就是最主要的。
有不少顾客来零买,大多数店都会零售。零售的价格与批发相差不大,0 岁 - 16 岁的童装、鞋帽、玩具、配饰在这里都能找到。
儿童套装打底或外穿,一套在 20 - 50 元左右就可以买到,羽绒服在 200 元内可以买到,一次过来给小朋友挑个全身也比较划算。
每次远远路过地王时,都会被它酷似鞋子的外形吸引。以前就听朋友说过,地王的鞋子样子多又便宜。
这次实际逛一逛。一楼往上是品牌鞋业与皮具零售,负一层一整层主打批发。
老品牌的口碑与齐全的种类让地王鞋城时至今日热度依旧不减,有不少全家一起来买鞋的,“一站式”买齐一家人的鞋,图个方便省心。
“现在网购很方便,对实体店的冲击不小,我们尽量保证最快的上新速度和最低的销售价格,这样经常来的顾客也能买个新鲜。”夫妻店老板对我说。
虽是批发,但几乎每家店都会有专门零售的款。
有老一辈人比较喜欢的传统经典款式皮鞋,也有时下秋冬流行的毛毛拖鞋、过膝长靴等,款式很多。
150 元以内就可以买到皮鞋,冬季的加绒款和羊毛款棉鞋最多二百出头,慢慢挑还能捡漏好看的春夏款,50 元左右就能买到。
路过了、逛过了忙碌,再慢下来体会南站周边的烟火气。
搜索火车南站美食,长江路首屈一指,有不少老店扎根在此;再看另一条炉院街,以茶文化为特色的茶叶集中销售市场,也是爱茶之人的聚集地。
按图索骥,我到这几家好好感受了一番。
川菜店离卓记米粉不远,就在长江路与奇台路交汇的地方。
我到店时刚好是晚饭点,不大的店里已经坐满了人,店老板忙着招呼,顾客自觉拼桌而坐。
这家店开了 18 年,光豆花就有十几种,盖浇饭和单点菜配米饭是顾客最常点的。
我选了腊肉香干盖浇饭,用白瓷碗盛装,扎扎实实一碗饭,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味道足够出彩。腊肉有熏过的香味,微咸微辣,香干软嫩,很下饭。
还尝了尝他家的招牌豆花。一口滑进肚里,又鲜又嫩,没有豆腥味。配上秘制蘸料又多了些麻和辣,没吃完带回家,蘸白糖也很香。
遇到了饭间趣事,隔壁桌大叔用盖浇饭配白酒,年轻的小伙子拿自己的炸土豆片和大叔换白酒喝,引得店里笑声阵阵。
更喜包子铺,就是原先在此开了 20 年的新亚鲜包。老板告诉我,很多顾客都是从小吃到大。
这么多年不曾变过位置,店的名字换了,装修更新了,但老顾客循着地方来吃到的还是那一口老味道。
早上十点到店,店里的人也并没有因为工作日而减少。
自选早餐,粥、主食、小菜,想吃哪个自己拿。慢慢排队、悠闲吃饭,收获“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松弛感。
我到店之前特意看了看他家的点评,酱牛肉包是招牌必点。皮薄馅大个头也大,轻轻一撕就有金黄色的油渗出来。牛肉馅料鲜嫩,有淡淡的卤香味,吃着不腻。
从新疆国际商贸城沿着长江路往下走 5 分钟,抬头就看见这家卓记米粉。
这家店在这里开了 8 年,看了评价有不少和我一样专程来长江路打卡的,我心想,在连锁店里能让食客们念念不忘的,必定不一般。
“一个鸡炒中辣,一个牛拌微辣。”顾客熟练地点餐,周边老顾客更是直接打电话订餐,配送到家。
点了一个鸡炒微辣,传统炒法炒出了辣皮子的香气,一碗粉锅气十足,看着辣、吃着香。米粉是细粉,炒着更入味,芹菜和鸡肉是如出一辙的嫩。
从店里出来时天色已黑,出门之后我还在回味炒米粉上冒着的热气,顿时感觉加班也没那么累了。或许这正是一碗炒米粉的魔力,是我们新疆人不能割舍的那一口。
推门一阵碧螺春的茶香袭来,我不由发出感叹:好香啊!
老板田明茹招呼我:“快来喝茶!”我和她聊起了这些年做茶的经历。
本身是新疆人的她,起初做食品批发,结识了江苏老公后她开始尝试接触茶行业,从2002年到现在,一做就是二十几年。
“大概一直到 2012 年吧,在我做茶的前十年间,生意一直都不错的,现在确实算不上太好,但我们也有新应对。”
如今,单一的售茶品种并不足以支撑行业的竞争激烈,田明茹不断调整更新产品,店面虽然不大,货品却一应俱全。
绿茶、红茶、黑茶等几大类的茶都有备货,今年上新的茶叶、超市常见的菊花茶等零售小包茶也有。
谈话间,一壶福鼎白茶就泡好了。趁热慢品,滋味醇正,喝过以后甘甜绵长。
除了留在新疆的老新疆人,也有那些从千里之外奔赴而来的“新”新疆人,王次军就是其中一个。
1996 年从老家安徽来到新疆,初到新疆,就做起了在家时的老本行——卖茶叶。
像王次军这样从老家安徽来的茶商还有很多,这些年茶商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前几年有人赚够了就打道回府了,也有的这两年提前退休了。”他告诉我。
谈话间他时不时整理堆积成小山的茶叶,又一遍遍摆弄着产品架上的瓶瓶罐罐。王次军对我说,只有真正爱一行才能做得好、做得久。
店里提供批发和零售,如果不知道怎么挑选,也可以给出大概预算与品类,老板会帮忙搭配好,礼盒或是散装都有。
目前在炉院街,这样的茶叶经营户有一百余家。2015 年,沙依巴克区炉院街茶文化特色街被命名为首批乌鲁木齐市特色文化街区。
从新疆第一列火车的“家”,到买双舒服的鞋子、孩子的玩具,再到热腾腾的一碗米粉、早起的一口包子……火车南站,好像从来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关联。
即使时代更迭、城市变化,也从未减去它的热闹与烟火。熟悉的商圈、味道和风貌,与乌鲁木齐人的生活结伴而行,让人感到心安。
你对南站有什么印象,或许好久没去的你,抽空再去转转吧。
作者:赵蕾
图片:赵蕾、资料图
编辑:赵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