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男 邸玉超
辽朝,又称辽国、契丹,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契丹族是属东胡族系的一支游牧民族,唐初活动于营州(今朝阳市)北部一带。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辽代,在今朝阳市置霸州、兴中府。
2024年5月21日,满目葱茏的夏日,笔者前往朝阳市郊凤凰山天庆寺,寻访“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碑”。
坐电瓶游览车至中寺,沿石径向西南方向的峭壁攀登,四周林木蓊郁,鸟鸣啾啾,一路诗情画意。正如常建诗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向上攀登逾百米,在遮天蔽日的浓绿中,一角灰色禅房呈现在眼前。天庆寺精致玲珑,由观音殿、东西配房建筑构成。高大的“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碑”立在禅院正中。寺院前几株古柏遒劲挺拔、繁茂苍翠,抚摸着古柏沧桑的树干,仿佛凝聚的时光在指尖慢慢划过。
天庆寺俗称小西寺,始建于辽寿昌五年(1099年)。这一年,僧人用“御制天庆寺碑”后的剩余石材,为中京大定府和兴中府(今辽宁朝阳市)两天庆寺各雕造一玉石观音像,完工后邀朝廷及地方诸官员于天庆寺参加唱颂观音像的诗会。
“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碑”上刻辽寿昌五年天庆寺住持智述的《题玉石观音像》和当时兴中府文人雅士、官吏、高僧等25人共26首唱和诗。原碑已遭破坏,现在所见是1997年复立的。笔者将唱和诗碑上的诗对照乾隆三十八年哈达清格著《塔子沟纪略》所载“玉石观音像唱和诗”,进行了抄录校对。
智述《玉石观音像》唱诗,其一:“见说曾为上马台,堪嗟当日太轻哉。固将积岁旧凡石,又向斯辰刻圣胎。月面浑从毗首出,山仪俨似普陀来。愿同无用恒为用,不譬庄言木雁材。”其二:“方池波面聂花台,瞻奉无非唱善哉。外现熙怡慈作相,内含温润玉为胎。刻雕数向生前就,接引专期没后来。故我志诚无懈意,三年用尽两重材。”
智述是辽代名僧,曾拜为崇禄大夫、检校太尉、行鸿胪卿兼办太师事等。
特进礼部尚书参知政事赵长敬和:“昔年避地别燕台,今日因人信美哉。贞性果奇成妙相,睟容元不降凡胎。烧残灰劫无凋朽,拂尽铢衣任往来。二像端严传万世,法门师匠肯遗材。”
观音殿学士翰林学士行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马元俊和:“天庆寺前一片石,造成观音神在哉。八万由旬妙高骨,三千世界明月胎。潜救众生苦恼去,默传诸佛印心来。十首新诗赞功德,等闲难继贯朽材。”今天庆寺石碑为“等闲难继贯休材”。
前枢密院行殿中少监王氏和:“穿云披雾下峰台,岁久还逢藻鉴哉。相为应根方有像,性因绝垢自无胎。琢磨迥出三生外,具足非从一日来。万法皆由人即显,空门触物愿同材。”今天庆寺石碑为“前枢密院吏房承旨行殿中少监王仲华和”。
兵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郑若愚和:“文殊台对普贤台,饰宝涂金即众哉。圣帝特溶银作像,高人又选玉为胎。端严然自工镌出,光彩俱从星化来。因此道圆功德就,给孤园内一全材。”今天庆寺石碑为“高人又选玉成胎”。
中大夫照文馆直学士加御史中丞开国侯刘环和:“久遗贞石混纤埃,二像特镌事卓哉。顺俗慈悲须假相,出尘神力亦非胎。绍名早授昔师记,救苦分临末世来。盖是性坚无变易,曾逢高鉴岂淹材。”今天庆寺石碑为“救苦分临未世来”。
朝议大夫知制诰国子孟初和:“瑞毫辉映紫金台,镂石尊容焕赫哉。山卷碧云呈玉骨,水摇白月晃珠胎。一枝杨柳光严住,百宝莲花影像采。珍重吾师承道荫,义林高耸豫章材。”今天庆寺石碑为“百宝莲花影像来”。
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韩资让和:“贞珉未用似湮埋,选造观音众快哉。募匠俄镌大士像,成形不自凡夫胎。琳琅光彩院中满,冰雪威仪天上来。珍重吾师能鉴物,从今免屈非常材。”
度支使金紫崇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史仲爱和:“遗脱贞珉在帝台,高人识辨事奇哉。造成普陀山中像,不假摩耶腹内胎。种种形容何处现,巍巍神力此中来。荒吟赞颂陪诸彦,轻重纤茎擅巨材。”今天庆寺石碑为“遗脱贞珉在地台”。
朝散大夫司农少卿知大定少尹赐紫金鱼袋张识和:“夔峰久斸滞留台,尘覆方能遇鉴哉。应手刻成白玉像,化身免托子宫胎。初疑入梦普陀去,又讶随缘震旦来。从此睟容日瞻仰,亿年不朽表良材。”
兵部尚书兴中尹赵廷睦和:“观音神力不思议,举世皈依颇异哉。人各争奇金作像,工多衔巧木为胎。积年弃石嗟谁顾,今日逢师入用来。但蕴贞坚洁白德,宏材未见作遗材。”今天庆寺石碑为“举世归依颇异哉”。归依通皈依。
乾文阁待制史曲正夫和:“尘埋雨渍近楼台,久弃通衢亦命哉。今日方成白玉像,昔年谁识紫金胎。人存果验功须济,物极终知泰自来。元自御碑当未建,四分材内一分材。”
司农少卿知度支副使杨涤瑕和:“谁识昏蒙明镜台,吾师智见大雄哉。偶窥片石非凡相,特命良工刻圣胎。救苦尽随威力去,欲求必应愿心来。从前高工有多少,不职白山一分材。”
诸行宫都部署尚书左仆射梁援和:“七尺仙容立殿台,镌奇镂异最优哉。模将竺域佛为像,琢破昆峰石作胎。妙相化身从地出,慈尊移步下天来。向非师智巧经度,谁识蓝田旧玉材。”
守殿中少监知析津县事李师范和:“相貌巍巍能鉴裁,立承瞻奉亦时哉。谁知韫玉真颀质,自是观音应现胎。天庆门前遗旧隐,普陀山内拾薪来。幽岩此石知多少,不遇知人不是材。”今天庆寺石碑为“相貌巍巍佛力裁”。
(由于文章篇幅所限,其他和诗略)
天庆寺1997年立的“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石碑,不知是因为二十七载风吹日晒,还是因为石质或镌刻原因,碑的背面大部分字迹已经漶漫不清。可见古代传到今天仍然清晰如昨的石碑,是多么不易,多么珍贵。
《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的创作是辽诗发展中的重要事件。组诗不仅吟咏共同的对象(即兴中府天庆寺的玉石观音像)落成这一盛事,而且全部采用了次韵唱和的表达方式。《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的创作和保存,不仅证明辽代诗人曾经举行过一些集体性创作活动,代表了辽代七律的成就,而且揭示了佛教繁荣对辽诗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人与契丹人之间的融合关系。
辽代佛教兴盛,帝王崇尚佛教,大兴佛寺。辽西地区建造了上百座寺庙。朝阳地区迄今可考的寺、塔多达56座,其中现存有辽塔13处计14座。可谓佛塔耸立,梵音缭绕。
入门且见一枝花
甲辰年初秋,笔者前往朝阳县南双庙乡梨树沟村石匠山采风,这里有一处辽金元时期的摩崖石刻。
梨树沟摩崖石刻发现于1986年4月。石刻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题诗和岩画。现存部分有乾统三年、五年和八年题款,还有大定七年、十年、至元九年题款,也有康德年间题款。
摩崖题诗共有4首,其中保存完好者是辽乾统八年(1108年)十月二十四日李孝安所题:“入门且见一枝花,不知娘子是谁家。两颊脸似桃红色,头上双龙似黑鸦。”
另一首题诗云:“□自离家心无安,谁知今日人东还。□□□□□家日,□龙门□□□□。”此首未署作者姓名,因石刻字体相仿,当出自李孝安之手。
还有一首无作者署名的题诗云:“口事安㤥,□口口开。□口乱酒,口口非财。□口垂祸,人神降灾。□□□命,不幸中来。”
石刻内容和表现手法反映出当时普通劳动者的精神信仰和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工匠艺术情感的自然流露。
有研究人员认为,石匠山自古就是一处采石场,石刻是石工们在劳动之余即兴之作。也有人认为,可能与辽世宗狩猎龙山时获麝鹿的麝香崖有关。
辽代是朝阳历史上设置州县最多的时期,可谓州县林立,城郭相望。契丹建国后,朝阳地区属中京道大定、兴中二府。辽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命韩知古完葺唐柳城置霸州,制置建、霸、宜、锦、白川等五州。重熙年间,又升霸州为兴中府,统二州(安德州、黔州)、四县。安德州,统和八年析霸城东南龙山徒河境户置,统安德县。今朝阳县五十家子古城,即安德州及其倚郭安德县故址。黔州,辽朝中京道兴中府下辖刺史州,号阜昌军,治盛吉县。故址位于今北票市上园镇境内(一说今义县境内)。四县有兴中(与府同城)、象雷、营丘、闾山。惠州,属大定府,太祖俘汉民于兔鏖山下建城,统惠和县。今建平县惠州乡古城为惠州及其倚郭惠和县故址。辽太祖时完葺唐昌黎县故垒,置建州(今朝阳县木头城子古城址)。统永霸、永康二县。因州在凌河之南,屡遭水害,圣宗时迁于河北(今朝阳县大平房黄花滩古城址)。川州,中京直属的刺史州,会同三年名为白川州,后省曰川州。统咸康、宜民、弘理三县。州初治于咸康县,即今北票市四家板古城址。辽后期州治迁至宜民县,即今北票市东北八十里的黑城子古城。榆州,辽太宗俘镇州民置州,统和众、永和二县。今凌源市十八里堡古城即榆州及其倚郭和众县故址。利州,属中京大定府所辖,本为阜俗县,统和二十六年置刺史州,统阜俗县。即今喀左县大城子古城。潭州,本中京龙山县,开泰中置州,即今喀左县白塔子古城。富庶县,属大定府辖县,开泰二年析中京民户置。今喀左县北公营子古城为其故址。
紫濛川外月初寒
公元1036年秋,辽兴宗耶律宗真游猎于黄花山,捕获熊三十六只,冬十月在南京(今北京)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为题试进士于廷。清朝人查侍講嗣瑮在《燕京杂咏》中诗咏此事:“紫濛川外月初寒,队队银貂小契丹。不射黄羊调酪酒,传分三十六熊蹯。”
紫蒙川:《晋书·慕容廆载记》记载,其先“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资治通鉴》载,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平契丹,“出师紫蒙川,大阅以镇抚之”。紫濛川在今朝阳市西北老哈河流域,为东胡鲜卑族活动中心地之一。
曾在辽代朝阳地区任职的秦德昌,得到辽兴宗耶律宗真的器重。1990年出土于建平县三家子乡五十家子村古墓的《秦德昌墓志》载,秦德昌“重熙末始辍外官,历安、营、恩、榆等州刺史,永、利二州观察使。玄宁、奉陵、天城、保安等九军节度使。”秦德昌于咸雍十年(1074年)八月二十五日卒于榆州(今凌源市)公署,大康四年(1078年)四月十八日迁柩于里东桃巷而茔。志文记载,圣宗皇太弟耶律隆庆推荐秦德昌于圣宗开泰元年入宫,受到圣宗的特殊宠爱,“赐养母以育之,凡帐幄敷设,饮食服乘,随季所赐,与诸王子无异。”后来又入“东宫伴射”,与兴宗有较亲密关系。兴宗继皇位后,秦德昌受到重用,曾任光禄大夫、检校太尉金吾卫上将军、上柱国,封汧阳县开国侯。秦德昌曾于兴宗重熙九年十二月出使北宋贺正旦,重熙十三年出使西夏,还曾出使东韩(高丽)。
《秦德昌墓志》载:“皇考之实,朝野词人。”秦德昌曾为皇子伴读,接受皇家教育,诗词功底深厚。可惜其诗词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惟有知情一片月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此《怀古》诗为辽代“诗后”萧观音所作。
萧观音出生在懿州,即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塔营子村。《辽史·后妃》载:“道宗宣懿皇后萧氏,小字观音,钦哀皇后弟枢密使惠之女。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大康初,宫婢单登、教坊朱顶鹤诬后与惟一私,枢密使耶律乙辛以闻。诏乙辛与张孝杰劾状,因而实之。”据《焚椒录》记载,萧观音作有《回心院》,乐官赵惟一因演奏《回心院》与萧观音有所接触。枢密使耶律乙辛结党营私,阴谋以此陷诬萧观音。耶律乙辛设圈套伪作《十香词》骗取萧观音抄写。萧观音书写了“十香淫词”,同时于纸尾写下了《怀古》诗。耶律乙辛得《怀古》诗后,使单登及教坊朱顶鹤出面,把《怀古》诗作为与赵惟一私通的证据,加害于萧观音,理由是《怀古》诗中含“赵惟一”三字,说《怀古》是皇后怀赵惟一之作。皇帝听信了诬言,族诛赵惟一,赐萧观音自尽。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一代才女萧观音香消玉殒,年仅36岁。26年后的乾统元年六月,萧观音获得平反,天祚皇帝追谥其为宣懿皇后。
“诏乙辛与张孝杰劾状”的耶律乙辛与张孝杰两人,最后落得可悲下场。耶律乙辛不再受皇帝信任,改任兴中府(今辽宁朝阳市)事。在兴中府事任上,他走私禁物,被幽禁;又因私藏兵甲阴谋反叛,被缢杀。
张孝杰是建州永霸县(今朝阳县木头城子镇)人。家境贫穷,自幼勤奋好学,以学识渊博在乡里小有名气。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考取进士,且名列榜首,从此入仕为官。清宁年间,张孝杰累迁为枢密直学士。咸雍初,因误奏事情获罪,出贬为惠州刺史。不久召回恢复原职,兼知户部司事。清宁三年(1057年),任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加工部侍郎。张孝杰勤勉干练,处事谨慎,深得道宗信任。清宁八年(1062年)封陈国公。又升任北府宰相。北府宰相一职是掌管辽朝军政大权的职务,多为契丹人担任,可见道宗对张孝杰的倚重。汉人之中无人可比其贵显宠幸。
大康元年(1075年),道宗赐张孝杰国姓耶律。第二年秋猎,皇上一日之中射得30只鹿,大宴随行官员。酒至尽兴,道宗命耶律孝杰坐于御榻旁边,作《云上于天诗》。道宗即兴诵《离黍》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耶律孝杰对曰:“天下太平,陛下何忧;富有四海,陛下何求?”皇上听后大喜,感慨道:“先帝用仁先、化葛,以贤智也。朕有孝杰、乙辛,不在仁先、化葛之下,诚为得人。”道宗说张孝杰可与唐代宰相狄仁杰相比,赐名为“仁杰”,又准许他放海东青鹘。大康六年(1080年),道宗贬乙辛为兴中知府,也醒悟到张孝杰也是奸佞之辈,贬张孝杰为武定军节度使。后来,张孝杰因私自贩卖广济湖盐以及擅自涂改诏书获罪,被削去爵位,贬为安肃知州。大安年间,张孝杰死于永霸县。乾统二年(1102年),天祚帝下诏诛乙辛党,张孝杰被开棺戮尸,并将其家族的财产分赐给臣下。
张孝杰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有《释摩诃衍论赞玄疏引文》和《兴宗仁懿皇后哀册》。帝后哀册就是墓志。此篇哀册概述仁懿皇后之德,言辞恳切,感情真挚,文字优美,极富文采。“兹颜不见,如初之爱恋空深;懿范追思,终古之流传虑绝。”读来不禁令人动容。《兴宗仁懿皇后哀册文》撰于大康二年(1076年),文末有“宰臣耶律孝杰奉敕撰”九字。说明张孝杰奉旨撰写。现藏于辽宁博物馆的《兴宗仁懿皇后哀册》1922年发现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失传800多年的契丹文字重见天日。
时常路过晨阳中的朝阳南塔,也偶尔特意流连于南塔的黄昏。想那柳城梁氏兄弟筹建于辽圣宗太平九年(1029年)、历经近千年风雨的佛教建筑,庄重地矗立在古龙城,如一首古诗。听檐角风铎悠扬悦耳,观绕塔而飞的燕子剪裁绚丽的晚霞。
往事如烟,今夕祥和。
(插图:清·戴熙 山水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