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一颗在初唐文学天空中璀璨闪耀却又过早陨落的明星,他的一生短暂而传奇,充满了才情与坎坷、荣耀与落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650年(有争议),王勃出生在绛州龙门的一个儒学世家。他的祖父王通是隋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这样的家庭背景为王勃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和教育资源。自幼,王勃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六岁能文,文笔流畅,被时人赞为“神童”。九岁时,他读颜师古所注的《汉书》,竟能撰写《指瑕》十卷,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十岁便通读《六经》,如此早慧的表现,让他声名远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封元年(666年),年仅十六岁的王勃参加幽素科考试,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成为了大唐朝廷最年轻的官员之一。他的才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未来似乎一片光明。不久后,沛王李贤听闻他的才名,招请他为沛王府修撰,对他十分器重。在这段时间里,王勃的生活顺风顺水,他尽情地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总章元年(公元668年),一场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却彻底改变了王勃的命运。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也参与其中。王勃为了给沛王李贤的斗鸡助兴,戏作《檄英王鸡文》。这篇文章本是游戏之作,但在唐高宗看来,却是王勃在挑拨诸王之间的矛盾。唐高宗勃然大怒,当即下诏罢黜了王勃的官职,并把他赶出了沛王府。这一事件让王勃从人生的巅峰瞬间跌入了谷底,他的仕途之路也因此变得坎坷崎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罢黜后的王勃离开了长安,踏上了漫游西蜀的旅途。在西蜀的日子里,他漂泊各地,依靠友人生活,但这段经历也让他的文学创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在蜀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及赋,如在绵州,他与同乡薛华相聚,临别之际创作了《别薛华》;在梓州与卢照邻结伴同游,重阳节共登玄武山,赋诗相和;在益州九陇县依靠友人、县令柳太易生活,写下了《春思赋》和《益州夫子庙碑》等。这些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展现出了王勃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秋末,王勃离开蜀地,返回京城准备参加科考。在朋友陆季友的介绍下,他得知虢州盛产药草,对药草感兴趣的王勃便在李敬玄的力荐下,补授虢州参军一职。然而,王勃恃才傲物的性格在虢州再次给他带来了麻烦。他被同僚所忌恨,在任职期间又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藏匿并杀害了一个犯罪的官府奴隶曹达。这件事情败露后,按律王勃应判死刑,恰逢大赦,他才被除名而免于一死。但他的父亲王福畤却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地处今越南北部)。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打击后,王勃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他深感愧疚,决定前往交趾去看望父亲,以尽孝心。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踏上了南下的旅程。一路经洛、扬州、江宁,九月初到洪州,正赶上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大宴宾客。王勃有幸参加了这次宴会,在宴会上,他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用典繁富,声律和谐,不仅展现了王勃高超的文学才华,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句。
在这之后,王勃继续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王勃在返回途中,不幸渡海溺水而亡,当时年仅二十七岁。一颗文学巨星就这样过早地陨落了,他的离去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悲痛。
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极其辉煌。他现存的诗仅有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诗歌注重韵律,对仗工整,用典精严。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豁达,成为了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他的骈文作品更是数量众多,质量上乘,为大唐骈文确立了气象阔大、骨气俊朗的清新格局。《滕王阁序》无疑是他骈文作品中的代表作,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王勃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
总的来说,王勃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的才华横溢让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的坎坷经历也让人们看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艰辛。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反映了初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尽管他已经离世千年,但他的文学成就依然熠熠生辉,为后人所敬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