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纪念日到来之际,日前,位于钮家巷的王宅修缮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要求,保留原真性与建筑特色,实现了对王宅历史信息的真实留存,尤其是西山墙“边贴”木构架的精心保留与修复,彰显了王宅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钮家巷王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山墙“边贴”木构架

保护区、姑苏区作为苏州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区,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今年以来,我区坚持“续、多、新”路径,持续巩固国家文物建筑示范区创建成效,对辖区715处文物建筑开展隐患排查,完成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578处,为古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亮点频出

自2020年6月承接文物修缮工程审批职能以来,保护区、姑苏区共完成各级文物修缮项目审批128处,开展文物建筑修缮工程89项。在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的协同下,已形成唐寅祠大殿、方嘉谟故居、德邻堂吴宅、钮家巷王宅等一大批富有示范意义的经典案例。其中,在德邻堂吴宅修缮过程中,充分坚持“最小干预”原则,运用“局部纠偏、局部揭顶”的修缮方式,原真保留延续了院落内大厅,前后楼厅等明代遗构的特征形制与历史风貌,同时有效提升了建筑的耐久性,达到了延年益寿的目的,为后续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案例,积累了宝贵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邻堂吴宅

文物建筑隐患整治长抓不懈

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建筑形成底册清单,将每处建筑的主体责任明确到人,每周通报更新解危修缮进展情况……今年以来,我区对438处文控保和277处未定级文物建筑开展全面隐患排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台风过境期间,相关部门、街道结合文物建筑隐患清单,细化防汛防台应急预案,抓紧对附属物、木结构立窗、立柱等重点部位进行加固,做好防水排涝准备,同时落实居住类文物建筑人员出屋事宜,加强巡查管控。各部门、街道和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责任主体通力配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防御应急对策,全力保障文物建筑安全。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平稳开展

在充分总结文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区共分东西两片区、四个作业面整体推进现场普查。有关部门全员下沉做好服务保障,科学制定每日外业计划,提前调取实施对象的“三普”信息、手绘平面图、“两线”图纸等基础资料,提高内业整理和外业工作效率。成立由市文保所、市考古所等行业部门组成的技术服务工作组,组建由古建专家领衔的文物普查专家库,常态化组织技术交流会,就文物本体认定、分类和定名、文物点变更、“两线”范围划定、新发现文物认定标准等问题进行研讨。截至目前,已完成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562处,其中复核525处、新发现37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保护区、姑苏区将加快项目推进,强化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精细化水平,推动文物建筑隐患整治落实到位,将文物普查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要手段,对照方案要求实现范围全覆盖、内容无遗漏,确保文物普查工作高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