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志愿军老战士,首次进京便赢得“特殊待遇”——4位副国级一同到现场向他表示祝贺和敬意,当晚央视新闻联播予以报道,《人民日报》等40多家新闻媒体对他有着这样的表述:权威人士称他为“活的国宝”,同行称他为“奇人泰斗”, 当地人说他像“一个传说” ……

他就是刘伯骏,今年整整一百岁,健在。

原创作者:牛兴

一、“双枪兵”与魏巍并肩作战

他经常趴在零下40℃的战场雪地上,披着白色的毯子作掩护,奋不顾身地写生创作;他常常在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弥漫的坑道里,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熬更守夜潜心画画,风烟滚滚唱英雄……

一边端枪冲锋陷阵,一边握笔的志愿军战士刘伯骏,就是这样,把对正义之师的崇敬和对邪恶之师的憎恨,凝聚笔端,创作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战歌。其中有一幅作品叫《钳住它》,画面上,握住铁钳的两只巨手,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被一把巨大的铁钳钳住脑袋的,是麦克阿瑟和李承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骏在抗美援朝战场

《钳住它》在《解放日报》发表,国内各大报纸纷纷转载,上海的抗美援朝展览把它做成了巨大模型放在展览门口,抗美援朝大游行的群众抬着它群情激奋,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爱国热情。

著名作家魏巍在战场上得知战士画家刘伯骏的情况后,也给予高度赞扬。于是小画家与大作家并肩作战,用心用情生产精神产品,以笔作戈与敌作战。魏巍捧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他创作出了200多幅战场速写,生动详实再现了当时艰苦卓绝的战争生活。这些也许能起到“飘萍一支笔,胜过十万军”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刘伯骏的200多幅“灵魂的碎片”,却被可恶的敌人焚毁。那次,美军飞机突然投掷了各种凝固汽油炸弹,炸塌了他所在的坑道,大火熊熊燃烧,烧毁了他倾心创作的战场速写134幅,还有恩师吴茀之先生送他的两只兰竹笔。

就在熊熊大火中,刘伯骏硬是冒死抢救出一小部分。其中有同仇敌忾的精神状态进行了高度艺术化的提炼与表达,有描绘一个女孩为另一个女孩抓头上虱子的生活场景,有志愿军战士在瓜棚下睡觉的住宿场景,有惊险紧张的大桥抢修,也有战士们在坑道里认字学文化……

他最终保存的10件染血的作品,60多年后却成为珍宝,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的范迪安说:英雄战士刘伯骏这10幅抗美援朝速写收藏进中国美术馆,填补了国家美术收藏的一个空白。

二、“失踪”30多年“复活”后他一鸣惊人

魏巍一“战”成名,刘伯骏却默默无闻。1955年,刘伯骏走下抗美援朝战场“失踪”了,一代“画坛金童”销声匿迹了。

他远离了都市的浮躁喧嚣,“潜伏”山野30多年,潜心修炼。当他“满血复活”后,已是30多年后。

1993年,中国美协在中国美术馆主办了《刘伯骏书画展》。此次展览,艺坛泰斗云集,群贤毕至,轰动京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国务院原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一同为画展剪彩;刘开渠、常任侠、吴冠中、王琦、丁聪、魏传统、高冠华和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李可染夫人邹佩珠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学智与刘伯骏

开幕式前,首次谋面的前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上将,紧紧握住志愿军老兵刘伯骏的手,向他表示祝贺和敬意。观展结束后,首长专门请刘伯骏一行到家中做客并亲切交谈。将军书法家张爱萍与刘伯骏都是来自大巴山的同乡,一见如故,十分亲切,称他的“同道中人”,也专门与他交流座谈,并向他表示祝贺和敬意。

艺坛泰斗观看了刘伯骏的艺术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已达到入禅之妙境,精气神韵撩人心魄,霸悍狂野,大气雄魄,笔挟风雷,神参造化;通古博今,兼蓄并收,中西融合,把传统和创新体现得淋漓淋漓尽致;突破了中国画的固有模式,实现了裂变性创新,具有里程碑的划时代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张爱萍将军在个展上

一批著名评论家也认为,刘伯骏将传统的“梅兰竹”赋予了新的意义,并自行“开发”出美人蕉、向日葵等新的“平民花中君子”, 画面动感强,突破了追求静谧永恒的传统意境,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里光、色、墨交融,浓重古艳,狂豪奇野,形中取气,以动破静,非常独特。他是继潘天寿、张大千、齐白石等之后又一代写意花鸟大家!

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刘伯骏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消息,由“央视名嘴”李瑞英播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40多家省级以上媒体进行专题报道,称他是“中国的凡高”……

三、不尚虚名浮华,再当“巴山隐士”

刘伯骏轰动京城的展览刚结束,京城商界大亨、有关部门、艺术机构等,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希望他留在北京,甚至有的机构在西山为他准备了“创作大院” ……

但是,“山野布衣”刘伯骏宠辱不惊,不尚虚名,不慕浮华,谢绝京城各方挽留,重回远离京华的大巴深山。从此,他粗茶淡饭,闭门谢客,潜心创作,婉谢了所有的社会活动及功名利禄,继续隐居生涯。

对艺术的酷爱和执着,成为他不老的情怀。83岁生日时,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矢志巴山怀高远,无心沽名观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是英雄,学习是模范

投入大巴山,那里的雄岭奇水山花野草能给他无尽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能熏陶出他山风野露般的自然真气和雄魄骨力。他在此间修炼中自我“蜕变”——在继承高其佩、潘天寿等人传统绘画基础上,又独创了画法,左右手同时开弓、十指并用,创造了独步画坛的“十指禅”。这在当今画坛可谓是独一无二。 潘天寿之子、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如是评价刘伯骏的指画。

他在探索中创新,在突破中独创,奋力冲顶艺术的最高境界——出神入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岛子教授,第一次看了刘伯骏的画作,就“非常震惊”!于是,把它作为一个特定的对象开展研究,并很快升华为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岛子教授边研究、边策划、边推介,并积极协调中央媒体广泛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睡在牛栏里

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琦亲自邀请并大力支持举办了刘伯骏书画展,从而一举取得轰动效益。

名满天下的刘伯骏应邀参加了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全国百名书画家笔会活动,其指墨作品《朝晖》、《秋韵》被中南海收藏。白岩松及时采访制作专题在央视《东方之子》栏目播出,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以“顶级画家 别样人生”为题制作播放刘伯骏专题,并5次重播。他是与吴冠中、华君武、黄永玉、韩美林、丁聪等最早上《大家》栏目的七位画家之一。

成为大师级画家的刘伯骏,始终保持低调,一直感念部队这个大熔炉对他的培养锻炼,2010年他在军事博物馆特别举办了“感恩展览”:“老兵之恋——国画大家刘伯骏艺术展”,既是他迎接90岁生日的画展,也是一个志愿军老兵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之际向我军的一次感恩汇报展。

2011年,90岁的刘伯骏带着最新创作的50幅精品,又一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现场的人们惊呼:“王者归来”!

四、不老的情怀:百岁正当春

刘伯骏1921年生于四川宣汉, 6岁时开始跟随母亲和舅舅习画,21岁考入国立艺专,师从当时的名家潘天寿、林风眠、吴茀之李可染等,主攻写意花鸟,兼习指墨。

他27岁就有3幅作品被破例参展,其中展出的是吴昌硕、黄宾虹、陈之佛、潘天寿诸大师的作品。他被为“画坛金童”。然而,他后来却在画坛销声匿迹30余年,成为当代画坛异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骏在创作

据文化学者羊慧明介绍:刘伯骏是 一位很特别的画家:他当过兵、打过仗、坐过牢;他可用十个指头当笔,左右开弓同时作画;他的画别具一格,被民间称为“中国的梵高”……

刘伯骏是潘天寿的两位高徒之一,另一位是国画大师吴冠中。不幸的是,吴冠中已经谢世,只能活在他的作品里;所幸的是,刘伯骏还健在,今天整整一百岁。他笑言:“百岁正当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骏水墨画

百岁之年的他,本应该是享受生活的季节,却依然在创造生活。因而著名艺术批评家贾方舟评价:伯骏老画的一幅梅花,像钢鞭一样有狂舞的力道,为“梅的千古绝唱”。他画的鸡冠花、向日葵、美人蕉、荷花和兰草,画面中似能感受到花的精灵在跃动,画出了花的精神和生命的灵气。可以说千古罕见,其妙无穷。

刘伯骏老人为什么画得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因为他没有负担,没有杂念,心无旁骛,素心淡定。时年91岁高龄的邹佩珠教授激动地说出这番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骏的作品

刘伯骏始终感恩军队,感恩社会。他99岁大寿之时,适逢“9·9”重阳节,家人和亲朋决定为他举办寿宴,可是老画家坚决不办寿宴办画展。他亲自出席在成都麓湖艺展中心举办的义卖活动,捐资助学凉山、阿坝、甘孜和成都光亚学校等教育事业。

如今,百岁老人刘伯骏如他画的兰草那样,活灵灵、激昂昂——那是他生命精神的狂烈呈现。

(照片均为画家刘伯骏家人提供并授权发布)

(作者吴明举,笔名牛兴:曾在成都军区政治部机关工作多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求是》杂志等发表作品数百篇。其长篇纪实文学《经典岁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