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6/62ca679fj00sly1nk0031d001c200s2p.jpg)
韩信
前言
韩信出身不详,师承不详,无根无派,横空出世,却战必取,功必克,简直犹如天神下凡!
当完成“任务”后,又自找“遁去路径”,匆忙“化身”而去,来得突然,去也匆匆,带走一切过眼凡尘,不留下一丝痕迹,只留给后世无限的眷恋及传说……
古往今来,人们对韩信素抱仰慕之心却又唏嘘不已——既喜之又怜之更哀之!喜其百忍成金、百战不殆;怜其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更哀其识人不明、怒其不争……
韩信是下界人间的战神,还是打入凡尘的俗人?到底是死于刘邦之手(短视)还是情商低(作的)?那韩信的情商又到底若何呢?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6/78c97764j00sly1no001qd000pw00eep.jpg)
韩信与刘邦
说韩信情商低,看来您真是不知什么叫——“哄死人不偿命!”
看点:
不比不知道,一“比”刘邦就再也下不了杀韩信的心了!
韩信欲擒故纵,令刘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韩信点兵
不少人皆说韩信是死于“作死”,情商所致(他的智商就不多赘述了——人家可是号称最早运用“剩余定理”的人,比后来的《孙子算经》大概早了700年左右),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6/1b446ae8j00sly1ns001ud000qj00esp.jpg)
韩信点兵的数学智慧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典故大家皆耳熟能详,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刘邦问韩信曰:你看我能将几何?
韩信玄虚地道:陛下不过十万。
刘邦急切地问:那公又带兵几何?
韩信得意地道:臣多多益善。
刘邦不屑地曰:多多益善,何为我擒?
韩信诚恳地道:陛下善于将将,臣只善于将兵尔!
就以上面这个小故事为例,一起来解析下韩信的人生智慧吧(这个故事发生在韩信“自污”以后)
答非所问,故弄玄虚,吊足胃口
当刘邦领导在征询自己的能力时,韩信这个下属并没有立刻溜须拍马,大谈特谈——如此一来对方大多一笑了之,话题终结;
二则会如“吹捧专家”和珅那样,在有些时候难免会适得其反,被打成“猪头”,称做“蠢才……”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6/7ca799caj00sly1nx0014d000pm00f6p.jpg)
刘邦很惊讶
韩信反而故弄玄虚地说了个不算低的数字(注意!韩信说的是:“最多”十万!也就是说在韩信的心目中可能会认为刘邦带兵也就五万左右),却显然没能达到那个“有点飘”的领导的心理预期,但却吊足了这位领导的胃口,为他下一步“暗送拍马”先预挖了一个入口……
激将之法,诱敌深入,步步为营
被吊足了胃口的刘邦领导想预测下自己的分数是高还是低,就急着要知道对方的分数来作一个比较,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这分数不仅比我高,而且还实在是高!
说寡人可带十万兵马,本来想想还不错——你韩信却又说你能带天下兵马,这不明摆着气人吗?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6/1871e93aj00sly1nz001bd000sl00g0p.jpg)
刘邦很不爽
刘邦有点面子上挂不住,又十分不屑……
然而,这就是韩信想要的效果——
不给你点“感官冲击力”,你怎么知道我是“战神”,你怎么会还记得“我是韩信”以及我所拥有的独特魅力……
釜底抽薪,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气蒙圈的刘邦不禁讥笑地使出杀手锏道:
“败军之将,如此田地,还敢言勇……”
韩信见火候已到,就来了个360度的大回环:“急什么,没说你不行呀!你是管将的,肯定管的少;我的能力也就只能管管大头兵,不仅事杂,而且事多……”
刘邦惊魂未定,适才清醒过来,心想:原来如此,差点丢了面子,失了威严……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6/393a7cd1j00sly1o2001gd000q900f7p.jpg)
刘邦心有余悸
转而画风一变,哈哈大笑,心里很是庆幸:韩信啊韩信,匈奴未破,看来寡人还得留着你啊,就暂且饶过你吧……
从此,素有杀韩信之心的刘邦在对于“留不留韩信”这件事上——再也没有狠下心来,也就是说再也下不了杀韩信的死手了……
在此次与韩信的谈话中,刘邦内心也明白韩信说得很多本是事实——刘邦虽战略远见不高,但其悟性超强,眼光也不至过于短视!
其更知晓目前大汉根基尚浅,立足未稳;外部还有匈奴之患,局势复杂。就算对韩信放心不下,也是时机未到,岂还能猴急到让一妇人独自动手(刘邦外出打仗期间,他应该也怕“后院失火”),自毁韩信这位千年难遇的奇才……
结语
当刘邦得知韩信被杀的消息后——“且喜且怜之”,十分的耐人寻味。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6/aaa7addej00sly1o5000pd000hs008tp.jpg)
吕后
这也足以说明刘邦在对于“留不留韩信”这件事上——动过念,暂无杀心,但绝无可能听之任之,视韩信到了如“鸡肋”的地步……
若刘邦早已下定了决心处置于他——那藏在内心的不舍肯定也已经汹涌个百儿八十次了,到如今恐怕早就风平浪静了,实乃不会再如此情绪激动、大喜大悲了!
所以,韩信死在“那个时间”绝非刘邦所为所授;也和韩信的情商无甚关系……
(本篇图片源于网络,如侵联删,谢谢!)
本次已讲完,对本篇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一起探讨,敬请关注@ ,获取更多的往期内容,继续更新中,让我们一起畅意抒怀,谢谢朋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