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治丧委员会将守灵名单初稿交给李敏确认时,李敏找到工作人员说:“我有一个哥哥,还活着,应该把他的名字也加上。”
当李敏说自己还有一个哥哥在世时,工作人员一脸疑惑,谁才是李敏口中的的哥哥呢?
1
毛主席逝世时,毛岸青因为身体不好在外地休养,于是,关于葬礼期间守灵人员的确认工作,便落到毛主席爱女李敏身上。
李敏对工作人员说:“我这个哥哥叫贺麓成,爸爸生前就想见见他。”治丧委员会很重视,经过一天的高效运作,守灵通知终于辗转传达到贺麓成那里。一天后,李敏收到“贺麓成找到了”的消息。
贺麓成还未到灵堂已泪流满面,步入灵堂便失声痛哭,风尘仆仆赶来的他,还没顾上换衣服便跪在灵堂上,他与大伯从未见过面,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
这个悲痛欲绝的男人,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感到陌生,当贺麓成嘴里不停念叨着:“姨父,不孝侄儿毛岸成来晚了,您睁开眼睛看看我啊……”灵堂内早已悲痛欲绝的氛围再度被点燃,大家又泪如雨下,抽泣之声再度覆盖整个灵堂。
看到哥哥匆匆赶来,李敏流着泪,强压心中的悲痛问道:“哥哥,这么多年你去了哪里?怎么连一封信都没写过?”
除了悲痛欲绝的对视,贺麓成并没回答李敏,他也不能回答李敏,只是泪眼相望。
眼前风尘仆仆赶来的哥哥,让李敏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此前,李敏唯一知道的消息就是自己的哥哥尚在人世,至于从事什么工作、现在在哪里等,她一概不知。
1959年,李敏与孔令华结婚时,毛主席看过李敏拟订的宾客名单,便对李敏说:你哥哥在北京工作,你应该请他过来做客。但因贺麓成所在的单位保密非常严格,李敏几次电话都没有接通,因此,贺麓成也失去了和毛主席唯一见面的机会。
他们都是毛主席的至亲至爱,都是毛氏家族的血统,却又都不姓毛,看着他们是那样的普通,又是那样的低调,如果不是在毛主席的灵前,谁又知道他们是主席身前最挂念的人呢?
化名贺麓成的毛岸成,其隐瞒身份有什么难言之隐?他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经历和故事,现在为你揭晓。
2
出生于1935年的贺麓成原名“毛岸成”,他的父亲叫毛泽覃,是毛主席的三弟。母亲是贺子珍妹妹贺怡。毛岸成在毛主席的几个侄儿之中,有双重身份,毛主席既是他的大伯,又是他的姨父。
1934年12月毛泽覃接到上级命令:率领红军转战闽赣边界。
因为贺怡有身孕,上级考虑有诸多不便,便安排贺怡到赣州从事地下工作者,并担任赣州县委书记。在白色恐怖当中,毛泽覃克服重重困难,把贺怡和岳母护送到会昌县白鹅洲码头。因为要务在身,他们就此别过,一步三回头的深情凝望,直到一方消失在模糊的视野当中。
对于即将出世的宝宝,毛泽覃多么希望陪伴在妻子左右,等待分娩的那一刻,给妻子以安慰,给孩子以温暖。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不能选择“小家”,而放弃了“大家”,只能坚持战斗。未曾想此地一别,竟成永别!
1935年2月1日,一个男孩在江西赣南山区出生,取名毛岸成。
1935年4月26日,留守中央苏区的毛泽覃在瑞金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为掩护游击队员脱险而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当年5月,毛泽覃牺牲的噩耗传来的那天晚上,贺怡正在召开讨论为山里的游击队护送一批急用药品的会议,交通员王贤选突然满头大汗闯入会场。
王贤选强压着内心的悲痛对着贺怡说:“有一件事情陈毅同志要我向你当面汇报。”贺怡心里一紧,在当时敌人围追堵截之下,贺怡感到一丝不祥,时刻担心丈夫安危的她急切反问道:“是不是泽覃出了事?”王贤选默默地点了点头,随即低头不语。等贺怡心情平复下来,王贤选才含泪讲述毛泽覃牺牲的战斗经过。
自参加革命开始,贺怡经历过无数次的艰难险阻,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同志的生离死别。为了革命,他们夫妻俩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当丈夫的不幸消息传来,当自己真正面对那一刻的时候,想到丈夫在重重合围中猛烈交火激战的情景时,想到处在襁褓之中还与丈夫未曾谋面的儿子时,这个刚毅的女人虽然没有被这样的打击所击垮,但内心的悲痛是可想而知的。
3
被国民党重兵重重围剿之下的中央苏区,形势极为严峻,无时无刻不在流血牺牲,贺怡带着襁褓中的孩子,经常需要紧急转移。而且更多的转移行动要在夜间进行,带着孩子极为不便。
万般无奈之下,贺怡只能仿照姐姐姐夫的做法,将毛岸成像姐姐的毛毛(毛岸红)那样选择人家进行寄养。
贺怡思量许久,竭力思索着一个个可靠的寄养处,最终,贺怡决定将毛岸成送到永新县花汀村贺调元家中寄养。
贺调元家境平稳,与贺怡的父亲交往甚密,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几经辗转,贺怡终于将孩子送到贺调元家,并给儿子改名“贺麓成”,从字面上,这个名字可以这样理解:“麓”是指湖南岳麓山,表达对故乡的怀念,“成”寓意革命事业一定成功。
但我想贺怡取贺麓成之名,还有更深层次的用意,那就是:她已经做好了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准备,如果自己遭遇不测,就让贺麓成从此成为贺调元家的一份子,成为人民大众中的一员,在贺调元家,姓贺最好。
在白色恐怖的环境当中,丧心病狂的敌人,屡屡草菅人命,滥杀无辜。寄养在贺调元家的贺麓成,用贺姓本身就是很好的掩护。
贺家对贺麓成也视如己出,因此,贺麓成的名字便一直被沿用下来。
革命胜利后,念儿心切的贺怡才抽身来接走贺麓成,但此时,毛主席早已是人民爱戴的领袖,贺怡和贺子珍深知毛主席对亲人的管束,立志要有一番作为的贺麓成,也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去说事,蹭热度。
贺麓成深知打铁要靠自身硬,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奋斗、去创造,因此,他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正身份,用他原话就是“不愿沾光”,所以就一直使用贺麓成这个名字。
从1935年到1949年,贺麓成与母亲一别就是14年,襁褓之中,便与父母分别的贺麓成,对于父母几乎没有什么记忆,白色恐怖当中,贺调元更不能提及他的身世。
贺麓成似乎就像母亲所希望的一样,成为贺家一份子,成为了普通大众一员,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男子汉。
革命道路,千难万险,不论何时何地,只要一有空,贺麓成都是贺怡最大的牵挂。失去丈夫的痛楚和对儿子的想念,是除了革命事业之外,押在贺怡心头的最大巨石,不知道这个娇柔而又伟大的女性,需要多少的勇气来承担和面对起这一切。
贺麓成后来回忆说:“‘爷爷’贺调元曾不时接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信,问候家中的情况。”
这些信,其实大多数是贺怡写的,这就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牵挂儿。”这就是伟大的母爱,时时将孩子挂在心头。
贺麓成是这样描述母亲贺怡的革命经历:
“我父亲牺牲后,母亲怀着悲痛与仇恨,常年往返于南昌、吉安、广州、韶关等地,出生入死做地下工作。1940年6月31日,她在韶关被特务逮捕。被捕时她宁死不愿落入敌人魔掌,急吞下一个金戒指以图自尽,结果备受痛苦又遭酷刑,导致胃部严重下垂。
当时正值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出面与顾祝同谈判,用国民党战俘换回了妈妈。她一出狱,即奔赴延安,在延安做了胃部切除术,取出了那枚使她受尽熬煎的戒指。
按规定,手术必须由亲属签字,可姨妈此时正在苏联,毛泽东去看望了妈妈,并在手术单上写了‘毛泽东’3个字。这张充满了兄长厚爱的手术单,我妈妈珍藏了多年。”
从这段经历看,贺怡早已想好,为了革命,宁死不屈。
4
1949年8月,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节节败退,革命胜利在望。贺怡被安排回江西工作。
那天,贺麓成发现家中出现了一位干练的革命女性,她双眸闪动,饱含泪花,不停地上下打量着他,仿佛怎么也看不够似的。
“爷爷”、“奶奶”也饱含着泪水,向14岁的贺麓成说出他的身世,并拿出那些信件,他才明白眼前这位名叫贺怡的陌生的“革命妇女”,竟然是自己可亲可敬的母亲。一别14年,他们母子俩终于团聚。
那天,村里要开大会,当这个让人钦佩不已的革命妇女,牵着贺麓成的手走进会场,并当众宣布,贺麓成是她亲生儿子时,全村的人都轰动了。
在这样僻静的小山村,竟然有这样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他们是真正“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者,这样伟大的革命乐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者才能谱写出来,只有真正的革命者,才能演奏得出来。
贺怡领着儿子向贺调元夫妇深深鞠躬,此情此景,感动了无数群众。它表达了一个母亲,对二位朴实的老人,无私照顾自己孩子的无限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一个革命者,对在艰难岁月中,冒着生命危险收养革命子女,对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革命的举动,表示最真挚感谢。
此后,已念初三并且成绩非常优秀的贺麓成离开了花汀村来到吉安,生活在母亲身边。
在贺怡的讲述中,贺麓成还听到了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事,这件事让他激动不已。
他不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还知道自己的大伯就是群众时时念叨,人人敬仰毛主席,而且毛主席对他这个从未谋面的侄子也非常关心,还自掏腰包让警卫员购买了一支鹿茸,让贺怡寄给自己补身体。
贺麓成在一次采访中也提到了这件事,他说:“关于我的出生情况,爷爷奶奶一直没有告诉我真相,他们害怕敌人知晓我斩草除根。当妈妈来了之后,我才知道之前那么多信件以及寄来的物品,都是她寄的。妈妈还告诉我,有一支鹿茸是大伯父毛主席送给我的。”
骨肉分别14年,贺怡几乎缺失了贺麓成儿时所有的成长经历,现在儿子已经回到自己身边,贺怡尽最大努力弥补儿子自己缺失的那份母爱。
在贺怡母子重逢的3个来月里,母子亲情与日俱增之时。
1948年11月,贺子珍和女儿李敏从苏联回到了哈尔滨。贺怡在去接姐姐前,赶到石家庄去见毛主席,贺怡希望姐姐能够回到毛主席身边。
经毛主席同意,贺怡开了介绍信直奔沈阳,接已赶到沈阳的贺子珍母女。
同样,贺怡和姐姐贺子珍从1934年年底,红军长征开始,也阔别了14年,这14年,中国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的生活经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感慨万千。
贺怡陪着姐姐高高兴兴乘火车去见毛主席时,在山海关站,两名工作人员上火车告诉贺子珍组织的决定:你不能去石家庄,只能南下去你哥哥贺敏学那里。
贺怡想据理力争,工作人员说:组织决定不能违反,否则开除党籍。他们只能服从组织决定南下。而李敏则回到主席身边。
贺怡竭力主张贺子珍回到主席的身边,也让那个人十分记恨她。
第五次反围剿来势汹汹,中央苏区陷入重围,注定要发生许多生离死别的事。
1932年,贺子珍生下儿子毛岸红,小名叫“毛毛”。1934年10月长征前夕,毛主席和贺子珍商议把两岁多的“毛毛”交给毛泽覃和贺怡帮忙照顾。
因为形势紧迫,毛泽覃先是把毛毛寄养在警卫员家中,敌人疯狂围剿苏区,短时间内,毛毛和大家又经过多次转移。由于毛泽覃牺牲,从此,便失去了毛毛的下落。
14年来,毛毛音讯全无,贺怡的心久久不能释怀。现在贺怡与儿子贺麓成已经团聚,但姐姐的“小毛毛”还未与家人团聚。贺怡对与骨肉分别的相思之苦有亲身体验,但那时,她至少知道儿子在哪里,但现在姐姐不但要承受对毛毛的相思之苦,甚至孩子在哪里都不知道。
不去寻找毛毛,贺怡始终心有不甘。于是,贺怡决定去赣南寻找毛毛。贺怡与儿子贺麓成刚刚团聚,她实在舍不得让儿子一个人在吉安,于是带着他一起出发了。
1949年11月初,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曾经硝烟弥漫,白色恐怖的中央苏区,现在已经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贺怡向单位请了假,带着儿子贺麓成前往赣南,踏上寻找毛毛坎坷之路。
11月21日,厄运突然降临,贺怡和儿子贺麓成乘坐的吉普车发生车祸,贺怡当场遇难,贺麓成则腿部骨折。寻找毛毛的事从此中断。
5
贺子珍得知妹妹遇难后,悲痛万分。刚刚感受到三个月母爱贺麓成从此永远地失去了母亲。三个月的时光虽然短暂,但贺麓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那份伟大的母爱。他多想让母亲一直陪伴着自己,可惜,不遂人愿,他只能接受这无情的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
贺子珍托人将贺麓成接到上海和她一起生活。1950初,贺麓成在爷爷奶奶和保姆的陪同下来到上海,这是贺麓成第一次见到姨妈。
贺子珍亲自去火车站接他们,因为腿伤,贺麓成走路十分困难,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骨折了。贺子珍立即带贺麓成去医院检查,在车祸发生时贺麓成的左腿腿骨断成3截,因表面看不出来,他以为无大碍,就一直忍着。现在必须动手术才能接上。
在贺子珍的细心照顾下,贺麓成终于走出了医院。接下来就是找学校,安排贺麓成读书。
贺子珍对贺麓成要求严格,多次告诫他:“麓成,姨妈要你牢记两点:一是不要背父辈的牌子,不能告诫其他人你的真实身份,要像普通孩子一样努力学习;二是要努力汲取知识,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这样你的父母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
对姨妈的谆谆教诲,贺麓成始终牢记于心,在入学登记表父母一栏上只写“亡故”。
贺麓成在江西永新上学时,成绩名列前茅,现在在上海读书,他以为也差不多,他照样能轻轻松松面对学习。
没想到上海中学是当时的一流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学生基础扎实,贺麓成终于感觉到了力不从心,再加上他浓重的永新口音,被称作乡下人,挫败感很强。
血气方刚的贺麓成想中断学业,当兵为国。
舅舅贺敏学知道贺麓成的想法后,对他说:“你还是好好念书吧,别去‘参军’,也别去‘参干’。 我们贺家都是革命军人、革命干部,缺的是教授。现在国家需要建设,需要知识分子,就应该专心于学习。”
贺麓成虽然从小缺乏父爱母爱,但他学习态度端正,特别是知道自己父母的革命经历后,触动很大。
姨妈意味深长的叮嘱,舅舅深入浅出的教育和开导,让这个年轻小伙认真的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不能背着父辈的牌子,不能顶着父辈的光环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于是,贺麓成下定决心努力学习。经过几个月不懈的努力,贺麓成终于到达巅峰,在班上又名列前茅,让老师同学惊叹不已。
1952年,17岁贺麓成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入学时,在登记表上,父母那一栏填写的还是“亡故”,对于父辈,他只字不提。
大学四年,贺麓成刻苦努力,成绩依旧名列前茅。1956年大学毕业时,贺麓成因为他成绩优异,被学校推荐为留苏预备生。此后,贺麓成进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为留苏做准备。
后因中苏关系恶化,贺麓成没能去苏联继续深造。在毛主席自力更生的号召下,新中国各行各业干劲十足,大学生十分稀缺,成绩优异的贺麓成,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这是当时中国科研机构核心中的核心,院长是钱学森,研究的是导弹。
6
从此,贺麓成仿佛就从人间蒸发了,亲朋好友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去做什么。即使最亲近的人,也很难再看到他的身影。他像自己的父辈一样,不畏艰难险阻,孜孜不倦,埋头苦干。
贺麓成所在部门研究的是“地对地导弹”,材料的封锁和资料的稀缺,是研究的最大障碍。
贺麓成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数年间,便翻译整理了近百万字的导弹技术资料,形成初步的理论体系。贺麓成跟同事反复钻研,打破陈规,提出一种新的导弹控制方案。
经过论证,这种控制方案被专家采纳。1964年6月29日,国产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地地导弹横空出世。贺麓成等人从科研人员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导弹专家。
毛主席告诫: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棒。东风二号就是当时的一根打狗棒,毛主席在为我国有自己尖端的“打狗棒”而高兴时,殊不知自己的亲侄子正在那些“撩棒”之人当中。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贺麓成从不提自己跟毛主席的关系,也不给毛主席、李敏、李讷等人写信。
贺麓成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在为数不多的兄妹当中,他时常想念他们,也想念几位长辈,特别是大伯毛主席,他想写信,想和他们说说自己的一切,但他又不能,几乎自己是死是活都不能透露半点,他只能把这种深深的思念埋藏在心底。
直到毛主席逝世,李敏提到贺麓成时,人们才知道毛泽覃烈士的儿子还在人世。
贺麓成参加完毛主席葬礼后,他从没有以“毛主席亲侄子”自居,一直过着低调的生活,仍然努力钻研导弹技术,他要把大伯希望的“打狗棒”,塑得更强,打得更准,射得更远。
贺麓成在人造卫星和洲际导弹等研制上,都作了应有的贡献。1980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评定高级职称时,贺麓成凭自己的实力,是第一个被评上高级职称的人,他的职称证书编号是“001号”。
1983年,组织上给贺麓成发放了毛泽覃烈士证书,至此,同事们才知道这个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的工作狂,竟然是毛主席的亲侄子。
贺麓成在第五研究院工作期间,按营级干部分得一套20平米的房子,他住了20年。由于房子里没有煤气,贺麓成经常为煤炉熄火苦恼,可他从没有向组织上提出换房的要求。
随着贺麓成在导弹事业上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他的级别从营级、团级提升到师级,但这些全凭他个人的努力,与“皇亲国戚”无关。
贺麓成退休后,热心公益,多次为家乡捐款捐物,他始终将父辈“为人民服”牢记心底,并不折不扣的去做。
贺麓成有一子一女,贺麓成的两个孩子也是“贺”姓,直到晚年,他才要求将儿子改回“毛”姓,以此来纪念父亲毛泽覃以及大伯毛主席。
“我是我,不会沾父辈的光。”这是贺麓成的立世之本和做事原则,他做到了。
结语
贺麓成的成长经历极为坎坷,生活环境也危险重重,贺麓成在自己成长道路上,虽然没有父母的阿护,甚至想在父母亲怀里撒个娇都成为一种奢望,但他始终怀有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在这样的信念下,他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他没有生活在父辈的光环之下,相反,他为父辈的光环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
文章参考:百度百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