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台风“潭美”带着狂风暴雨席卷海南的三沙市永兴岛。这座常年面朝大海的岛屿,这次遭遇了极为少见的海水倒灌。岛上道路积水,部分区域成了水城景象。当地驻岛工作人员表示,永兴岛以前即使遇到台风天也很少有这么严重的倒灌,这次的情况确实让人有些意外。
随着台风肆虐,海南省海洋预报台发布了海浪橙色(二级)预警,意味着台风“潭美”给海南各地带来了巨大风浪威胁。那么,这次台风到底有多强,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
永兴岛的倒灌现象在岛上不常见,很多人都是头一次见到海水这么大规模地涌上街道。倒灌通常意味着沿海城市或地势低洼区域遭遇极端天气,海水倒灌进城。
永兴岛虽说位于海南的三沙市,离大陆较远,但每年经历的台风并不少,通常也都能应对。然而这次台风“潭美”不仅风力强大,还带来连续的暴雨,才导致岛上的海水倒灌现象。
岛上的工作人员回忆,台风一来,岛上雨势极大,没多久就开始积水。随着海水不断涌入,道路成了“河道”,一些低洼地段直接变成了水塘。
当地工作人员迅速投入排水和防灾行动,试图将涌上街道的海水引流回海中,尽量将损失控制在最低。
这场台风的威力体现在永兴岛的倒灌现象上,海南海域已经掀起了巨大波浪,海南省海洋预报台发布了海浪橙色(二级)预警。
所谓橙色预警,意味着海况恶劣,浪高非常危险,船只航行要格外小心,最好是选择就近港口避风。
根据预报,从10月26日中午到27日中午,海南岛东部和南部的海面,以及西沙附近的海域,将出现5.0到8.0米的巨浪甚至狂浪。
这种高度的巨浪在平日里很少见,对于一般渔船来说,遇到这样的浪头风险极高。海南的渔船多已接到通知返港避风,确保人员安全,而商业船运也已停航,以免在风浪中遭遇不测。
不仅是西沙海域,北部湾、东沙附近、雷州半岛周边等多个海域的浪高也不容小觑,预计会出现4.0到6.0米的波浪。
琼州海峡及周边的浪高则在3.5到4.8米之间,虽然较前几片海域稍低,但仍属危险等级,相关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确保过海旅客和船只安全。
让台风“潭美”威力加倍的“幕后推手”之一就是冷空气的到来。冷空气的影响让台风的风力进一步增强,加剧了海面的风浪。简单来说,冷空气和台风的相遇形成了“共振效应”,使得海南周边的海面波浪更加剧烈。这种天气下,海南的琼州海峡、北部湾等重要航道的海况异常复杂,对船只航行极为不利。
这次的台风造成了双重考验。对于海南岛这样的沿海地区,冷空气带来的气温变化本已足够明显,而和台风产生的强风相遇,直接导致风速增大,海浪加剧。
就拿琼州海峡来说,虽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在强风巨浪下,运输交通几乎完全停滞,货轮和客运船只被迫取消航班。冷空气的作用下,海南省的海洋预报台不得不再度加大警戒,沿海的群众也被通知远离海边,防止突如其来的浪涌冲击。
永兴岛的海水倒灌现象揭示出海南在防范极端天气方面的隐患。尽管台风季对于海南来说已经是“例行公事”,每年都有不少大风大雨的考验,但此次永兴岛的倒灌和沿海的巨浪提醒我们,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往往是多方面的。
除了防风措施到位,还需要完善排水设施、防潮堤坝等,以便在恶劣天气下减少内涝和倒灌。
海南省各地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强防台风设施,比如沿海的防波堤和排水系统,但在这样的台风冲击下,一些地方的排水能力仍显不足。此次倒灌也给永兴岛当地敲响了警钟,进一步推动防风防潮建设。
永兴岛虽然地处偏远,但居民区、工作设施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和生活质量。
岛上工作人员提到,岛上未来可能会加强堤坝建设,并加大防风林的种植密度,同时优化排水系统,让大雨和海水在积水初期就能够有效排出。
尤其是对低洼地区的排水问题,已经在考虑增加移动排水泵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通水路。
这次台风期间,海南各地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帮助沿海渔民和居民提前做好防风、防浪的准备。海上作业的渔民们大多接到通知回港避风,并提前处理好渔获物。
台风天渔民无法出海,经济上受到不小的影响,但他们也深知风浪的危险,因此都选择在港口安顿船只,确保自身安全。
对于沿海的居民来说,海水倒灌带来的水污染、用水安全、农田盐碱化等问题也是隐患之一。海南政府加紧调配资源,确保水源储备充足,防止台风期间和台风后出现用水短缺的情况。
同时,各地也加派人手在重点区域巡查,以防台风带来的次生灾害,确保一旦有突发情况,居民能够及时疏散。
每一次台风都是海南的一次考验,而每一次考验过后,总会有新的改进。海南地处台风多发区,防灾设施的升级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未来,海南还将不断完善防风防潮系统,并在易涝地带投入更多资源提升排水能力。此次永兴岛的海水倒灌现象无疑提醒我们,极端天气的威胁在增加。
海南未来的城市和乡村建设都将更加注重防洪、防风的要求,比如在沿海设置防浪堤坝、防波墙,并增设大容量的排水泵站。
此外,在通讯保障方面也将有所加强,以确保在极端天气期间,居民能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