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经济总量再次跻身全国前十行列,全国进步最快的“产业大省”,安徽名副其实。
今年以来,安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领先全国,由一季度领先1.5个百分点、上半年领先2.5个百分点,扩大到前三季度领先3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安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比上半年快1个百分点,为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7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压舱石”作用凸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分别比上半年、全国高0.4和13.6个百分点。
过去5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增速居全国第6位,今年这个数值有望再进一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安徽助益极大,今年上半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901个,实际到位资金4402.7亿元、增长20.6%,占省外投资项目的64.8%。
安徽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融圈之道,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等城市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黄山、宣城、池州等城市融入杭州都市圈;淮南与上海闵行区、滁州与南京、阜阳与苏州、宿州与杭州等城市纷纷“结对子”,共同发展。
还有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合肥集中全省资源,全力引进优质产业,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今年1月至7月,合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居全省及26个万亿GDP城市第1位。
而且,安徽的发展不仅仅是承接了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产业转移那般简单。
如今,智能计算设备、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等产业都是安徽的主导产业力量,而这些领域,沪苏浙同样是发展主力地区。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已累计创建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通用机械基础件等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并列全国第一。
不知不觉中,安徽已经跻身先进制造业的圈子里,并且不是跟班角色,有自己的充足“戏份”。
按照规划,到2025年,安徽将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
深圳以一城之力占据我国“新三样”出口的近一成份额,而安徽同样表现出色,我国“新三样”产品中,全国1/5的光伏组件、1/7的锂电池和1/8的新能源汽车是“安徽造”。
今年前7个月,安徽出口汽车49.38万辆,同比增长27%,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长三角地区闻名于世的县域经济,安徽也在补上短板。
截至2023年,安徽已培育72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实现营收7275.6亿元,同比增长8.8%,营收超百亿元的集群(基地)23个。
这样的成绩确实比不过县域经济超级能打的江苏和浙江,但安徽的进步有目共睹,不止肥西和长丰,全国百强县将出现越来越的安徽面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