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国用户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用户,国产汽车也不是当年的国产汽车,中国的造车核心都在进步,完全不输传统豪华品牌,品质拉齐,智能化更强。”这是极越CEO夏一平对于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 迈巴赫 ( 参数 丨 图片 )车主顶雨布事件的点评。
值得一提的是,夏一平还表示愿意送这位迈巴赫维权车主一辆极越01,体验智驾带来的不一样豪华感,这番言论随即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引发热议。
没想到极越和夏一平敢说敢做,既然评论区有些网友存疑,那行动起来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看到了,夏一平在抖音亲自开直播,不仅把极越01和极越07拆了,还和网红褚会长同台拆了其从周鸿祎处购入的迈巴赫。
随着三台车被拆的七零八落,弹幕持续刷屏,不少网友齐呼夏一平诚不欺我,原来极越和迈巴赫各有千秋,极越在各种细节和用料上甚至可以媲美迈巴赫这个级别的豪车,这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拆车见真章,看不见的地方下足功夫
业内人士都知道,判断一款电车优秀与否的一个细节,在于底盘的平整度,以及电池组的综合布局,这样的设计会让底盘气流更平整,并且风阻更低,噪音更小。
把极越两台车拆解后发现,不仅其底盘平整度令人惊叹,前后护板全面覆盖这块宁德时代大电池包,内部用料也是相当的扎实,属于标准的第一梯队水平。
具体表现在这两款车型的前悬架都是运动豪华车型多见的双球双叉臂结构,后悬挂则是H-Arm多连杆架构,在用料上也是粗壮的铝合金材质。这样一来一方面减轻了车身重量,另一方面强化了底盘的支撑性,从而提升驾乘感受。
还有两款车都采用了铝制蚌式机盖,宽度数据非常可观,这不仅提升了车头的视觉效果,还避免了机盖缝隙藏污纳垢的问题,保持了车内的洁净度。
此番拆解还发现了极越过硬的三电系统。以极越01焕新款为例,除了宁德时代电池外,还看到了焕新升级的碳化硅模块电控、8层扁线绕组设计的高效率电机。
的确,在一些细节上这种感觉会更明显。比如拆掉极越的前保险杠,会发现内部有一根很厚的铝合金前防撞梁,并且它的截面呈“目”字型,中间带有溃缩吸能褶皱,属于吉利浩瀚平台的典型特征,那就是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持续做加法。
同样看不见的细节,还有拆解后发现的三明治隔声结构,由重涂层、解耦海面层以及钣金层构成,以及零回收棉超细PP纤维和熔喷工艺打造的高吸声性能材料。再加上位于尾门内、车顶大天幕玻璃末端的动态吸振器,使得极越的整车静谧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浩瀚架构带来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操控上,在空间上也有较大的灵活性。比如极越01采用了短轴长悬的设计,实现了电池布局的优化,带来了更高的续航力和电池安全性;极越07将A柱向后挪动,换来了更好的车身曲线、更优的风阻系数,营造出了性能车的氛围美感,也延长了续航里程。
极越给出答案,这就是智能豪华
如同建造房屋一样,想要实现消费者触手可及的豪华感,扎实的用料是最基础的,这一点迈巴赫和极越可谓英雄相惜,它们在各自赛道示范了各自时代应有的豪华。
当然,现在的房屋已经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有了生命,类似于全屋智能这样的解决方案,定义了何为智慧空间。极越眼中的智能豪华,同样如此。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极越开发的专属的JET电子电气架构。如果把上面说到的浩瀚架构比喻为骨骼,那JET电子电气架构就是神经系统,其将车辆的各模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复杂的信息交互和控制。
多说一句,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子电气架构虽然肉眼上看不见摸不着,但从底层上决定了整车的智能化水平和体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极越备受好评的Hi Simo唤醒,即便是站在车外也能做到零延迟,那种丝滑和流畅感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和同为浩瀚架构的其他车型相比反差更强烈。
这里就有JET电子电气架构的功劳了,由它来实现“中央计算+区域控制”,进而覆盖智驾、智舱、车身,使得整车之间可以实现更快、更准确的信息传递和控制,并且根据驾驶、交互、娱乐等需求调用全车的各个器件。
不止于此,作为为智能驾驶而生的造车新势力,JET电子电气架构带来更快、更稳定的信号处理和控制,也让极越在面对复杂的智能驾驶场景时更得心应手。
比如同样开启智能驾驶的情况下,电子电气架构先进的车子,往往能带来更快的系统响应速度。按照高速公路120km/h的行驶情况来看,在开启智能驾驶的情况下,哪怕系统提前0.1秒做出预判,结果也会带来3.3米避让距离的差距,可见电子电气架构优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智能驾驶的安全程度。
除此之外,后续OTA层面也是JET电子电气架构的优势之一,比如极越01在上市之后三个月,就进行了3次OTA升级,让用户实现“月月开新车”。
简单总结,20万级售价的极越,做到了让智能豪华服务更多的人,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真正让智能豪华走到身边,而不是高高挂起,这就是极越「科技平权」、「智能平权」的价值所在。
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汽车该怎么干?
不能简单的把这次极越拆车看做一次普通的拆车直播,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些宏观层面的东西。
比如有些车企很懂流量,他们会在消费者肉眼能看到的地方做一些所谓的面子式伪创新,而此消彼长的原理使得他们势必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做相应的减法。
这是消费者的人性使然,事物和他们的双眼之间往往有一层滤镜,加上刻板效应,使得一些实际并不怎么出色的产品,在加上这层滤镜之后会变得比较美。
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有前瞻思维的中国品牌经过自身努力,终于实现了弯道超车。但伴随而来的乐观情绪悄然滋长,非理性判断时而出现,对创新的敬畏感有淡化的苗头。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车企不应该以研究消费者的人性为出发点,而是应该埋下头把车子的质量、安全、智能科技等方方面面做扎实。
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没有过往的坚持,就不会有中国品牌现在的好形势,更可能产生一批新兴科技汽车企业,不会基本形成新的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
基于汽车技术和产品创新需要持续大投入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品牌既需要持续的高强度投入,又需要长周期耐力,任何抄近道的虽能在短时间收获成功,但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就像一位网友在拆车直播评论区写下的弹幕一样:外形抄保时捷和质量超迈巴赫,谁能代表中国汽车?这的确引人深思。
【结语】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作曲家、文化评论家、思想家尼采有一句闪光的名言:闪光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金子,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用它来形容此刻的极越颇为恰当,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它此刻正在耐心的和时间做朋友,其价值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或许只是时间的早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