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舜财经
据说“酒店订单订后即焚功能引争议”,我倒觉得这只是隐私保护迈出了很小的第一步。
同程旅行小程序显示,“订后即焚”属于自选服务,用户选择后,订单将会在用户成功入住酒店后次日12点自动删除,届时用户将无法查看订单的预订记录;支付完成后,入住前订单的最新状态只能在订单详情页查看,不再发送微信和短信通知;含保险的订单需在入住次日12点前申请理赔;企业会员返现订单删除后,将无法在订单详情页领取返现。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试点功能,你勾选了它,它的功能才能激活。不勾选的话,还像过去那样,数据该留存还是留存。
我看了看媒体呈现的所谓争议,无非就是聚集在男女关系那点事,他们认为,这就是在给出轨行方便,相当于销毁了酒店订单的证据。
这种幼稚的看法,在我看来非常可笑。你们只注意到了订单数据可以作为证据,却不知道真正掌握全民隐私数据最多的是哪位大哥,就酒店订单来讲,所有的入住,现在都需要刷身份证。
这数据真的是你想销毁就能销毁的?
哪怕就是订房平台的数据,在用户界面现在微创新,跑出来一个“订后即焚”的功能选项,但这只是用户界面的删除,订单本身的交易数据是始终存在于平台数据库的。
在这个新功能出来之前,用户本来也可以手动删除这些用户界面的数据,现在的微创新,只不过是把每个订单的手动删除,可以让你做批量处理而已。
哪怕如此,平台数据库的数据是并没有删除的,你要注意,在中国,从法理上也不可能做这种删除的。当然,在别的国家也是如此。
过去人们从新闻上认识到的阅后即焚的海外APP,你别看它确实删除了,但是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平台数据库仍然留存了所有数据。
有句话,可能人们都不爱听,叫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像是对用户的一种威胁。但它就是现实社会的运行逻辑,哪怕就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他们也是这样来办事的。
把视野拉得更宽,去看看所谓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交易系统,它的数据也仍然是留存的。只不过拉取和读解这些数据的门槛和成本极高,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它相当于无法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技术专家能形成什么屏障。
写这篇文章就是想简要地谈谈,当人们在为茶杯里的一只蚊子感到不舒服,争讼不休的时候,记得抬起头来看一看,房间里还有大象。
隐私保护工作是下一个阶段,全球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争议和挑战之所在。在讨论这件事情之前,最好能够把事情做一个通盘的打量,否则就容易陷到盲人摸象的陷阱里去。
陶舜财经——你的醒脑陪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