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当皇帝要给臣子下安排指令或者进行赏罚时,就会下达圣旨,这些圣旨绝大多数都不是皇帝自己写的,甚至连内容都是由官员草拟。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它们的珍贵性,从书法、印章再到圣旨的材质,都极为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他不准蔡行辞去领殿中省之职所颁的敕书,后世为其命为曰《书蔡行敕卷》,这是少之又少的皇帝亲笔书,也是北宋传世的唯一一件帝王圣旨,它纵 37 厘米、横 455 厘米,共计 21 行、127 个字。

全帖将瘦金体与行书融合,笔笔如刀、字字如剑,英姿飒爽,美得让人语塞。此帖行间布白疏朗得体,笔划纤细,写来墨韵流畅,潇洒清劲,有如飘藤荡柳之势,具有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徽宗将行书与瘦金体巧妙融合,展现出独特魅力,笔势稳健凝练,运笔灵动敏捷,既有劲力又具温润之感,与颜真卿的宽厚书风形成强烈对比,彰显出帝王的自信与霸气。

这一作品的珍贵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还在于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流传经历。蔡行是徽宗宠臣蔡京的孙子,时任领殿中省事一职,他多次上表请辞,徽宗都予以拒绝,这一次赵佶亲自写旨挽留,足见对蔡家的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蔡行敕卷》写在描金云龙纹绢之上,此工艺如今已经失传。卷末郑清之跋文写到:“观兹字画,飞动若虎踞龙腾、风云庆会,正以见圣天子生知不测,远异常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作的收藏经历也是颇为曲折,溥仪逃出宫时曾携带此作,在天津为维持生活卖掉一批文物,所幸《书蔡行敕卷》被保留。后来到长春,日本人准备抢走这批文物时被截获,最终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徽宗所处的时代,书法艺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然而,他并未拘泥于传统,而是大胆创新,自创了独具特色的“瘦金体”。这种字体运笔刚劲犀利,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笔道腴润洒脱,自成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徽宗自幼,他便对书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遍临众多书法大家的名帖。他从黄庭坚的书法中汲取豪放之气,在褚遂良的作品里感受严谨之美,还大量临摹王羲之的飘逸脱俗之作。在不断的临摹与揣摩中,他逐渐融合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书法艺术史册上,留有几位皇帝的名字,如梁武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和清代的乾隆帝弘历等,这些所谓的“真龙天子”大都是书法艺术的爱好者和“追随者”,其中真正称得上书法家的恐怕只有宋徽宗赵佶一位。

提起这位皇帝的无道大家可能未尽知晓,而对于他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可以说几能如数家珍。

的确如此。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很多皇帝无法与之比拟的。因此,后人戏称 赵徽宗是“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

这位钟情于中国书画艺术的皇帝在这一领域也确实建树不凡。他能书善画,并下令刻帖雕书、将书画列入科举科目、兴建画院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书画的传承和发展的。他所开创的“瘦金体”成为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的一家派别和一体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佶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后又参合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又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线条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只是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这种书体从美学的角度讲:丽美之气袭人,婀娜多姿。在古代皇权集中制的时代,一般的情况下,肃穆、庄重、典雅和大气是皇家风格的主要特征。但是,历史似乎在动荡的宋朝发生了非规律性的扭动,从而造成了皇权和皇家审美标准的大逆转。赵佶荒废朝政、一心沉溺于书画艺术这一事实,推动了他艺术天分的表露和宣泄。而他的美学标准也随着扭动的历史现实化而变得大背传统,形成独特的一种艺术风格。这可能就是宋徽宗“瘦金体”书法形成的历史渊源吧!但是,优秀的艺术流派是以它优秀的艺术价值流传的,艺术的光芒不会因创造者某一方面的缺失而受到因影响。

赵佶的“瘦金书”墨迹,优雅之气与瑰丽之气并重,正如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称赞他的书法所言:“金缕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