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销毁流程及内容
一、引言
食品销毁是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环节。对于过期、变质、不合格或受污染的食品,必须采取科学、规范的销毁方式,以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或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本文件详细阐述了食品销毁的流程及相关内容。
二、销毁食品的来源及分类
过期食品
包括各类食品超过其标注的保质期。例如,面包、牛奶、零食等在保质期结束后仍未销售或使用的产品。
按食品种类可进一步细分,如粮油类过期食品、肉类过期食品、果蔬类过期食品、饮料类过期食品等。
变质食品
由于储存条件不当(如温度、湿度控制不佳)或包装破损等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发生变化,出现异味、发霉、变色、变味等现象。例如,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存放的大米可能发霉,肉类在不适当的温度下可能变质发臭。
可分为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变质(如细菌、霉菌滋生)和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变质(如油脂氧化、蛋白质变性等)。
不合格食品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这可能包括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指标不合格、营养成分不达标等。例如,某些食品中防腐剂添加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或者食品中检测出致病菌超标。
按不合格原因可分为生产环节不合格(如原材料质量问题、生产工艺不规范)和包装环节不合格(如包装材料不符合卫生标准、包装标识错误等)。
召回食品
因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而被生产厂家主动召回的食品。例如,某品牌食品被检测出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厂家决定对已销售的产品进行召回。
召回食品的原因可能包括原材料污染、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产品设计缺陷等。
三、销毁流程
(一)收集与清点
各食品经营单位(如超市、餐厅、食品加工厂等)应设立专门的区域用于存放待销毁食品,并建立相应的台账记录。台账应详细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渠道、销毁原因等信息。
定期对存放的待销毁食品进行清点,确保账物相符。在清点过程中,要对食品的包装、外观等进行初步检查,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如包装破损加剧、食品异味加重等),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隔离与标识
将待销毁食品从正常库存中隔离出来,放置在专门的隔离区域。隔离区域应具备明显的标识,且与其他食品储存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混淆和误操作。
对隔离的待销毁食品进行明确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 “待销毁食品” 字样、销毁原因、预计销毁日期等。标识应采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确保易于识别。例如,可以使用红色标识牌或在食品包装上贴上红色标签进行标识。
(三)申报与审批
食品经营单位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相关监管机构提交食品销毁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包括食品销毁申请表、台账记录复印件、食品检验报告(如有)、销毁原因说明等。
监管机构收到申报材料后,对其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销毁食品的来源是否合法、销毁原因是否合理、销毁数量是否准确等。如审核通过,监管机构将出具食品销毁审批意见。
(四)制定销毁方案
根据待销毁食品的种类、数量、性质以及监管机构的要求,食品经营单位制定详细的销毁方案。销毁方案应包括销毁方式的选择、销毁时间和地点的确定、销毁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措施、参与销毁人员的职责分工等内容。
销毁方式的选择应遵循合法、安全、环保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常见的销毁方式有填埋、焚烧、化制、粉碎等。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可选择适宜的销毁方式。例如,对于固体食品且不易腐烂的(如饼干、方便面等),可采用粉碎后填埋的方式;对于易腐烂且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食品(如肉类、果蔬等),可采用化制处理后再进行合理利用或处置;对于含有有害物质或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食品(如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含有重金属的食品添加剂等),则应采用焚烧等方式进行彻底销毁。
(五)选择销毁单位(如有需要)
如果食品经营单位自身不具备销毁能力,需选择有资质的专业销毁单位进行销毁。在选择销毁单位时,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包括营业执照、相关行业许可证(如环保许可证、危险废物处理许可证等)、专业技术能力、设备设施条件、信誉度等方面。
与选定的销毁单位签订销毁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销毁食品的种类、数量、质量要求、销毁方式、销毁时间、费用支付方式、安全与环保责任、违约责任等内容。同时,要求销毁单位提供销毁过程的详细计划和应急预案。
(六)运输与交接
在销毁前,按照销毁方案确定的运输方式和路线,将待销毁食品安全运输至销毁地点。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食品包装完好,防止食品泄漏、散落和受到二次污染。对于需要特殊运输条件的食品(如冷藏食品、易燃易爆食品等),要采用相应的运输设备和措施,如冷藏车运输、防爆车辆运输等。
食品经营单位与销毁单位或自行销毁的相关负责人在销毁地点进行食品交接。交接时,双方要对照台账记录和销毁清单,对食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进行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并签字确认。
(七)销毁实施
按照销毁方案和相关操作规程进行销毁操作。在销毁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监督,确保销毁工作严格按照预定方案进行,防止出现违规操作或意外情况。
填埋销毁:
选择合适的填埋场地,应符合环保要求,远离水源地、居民区和生态敏感区。在填埋前,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设置必要的防渗、防漏措施。将待销毁食品按照规定的填埋深度和方式进行填埋,填埋后进行覆盖和压实,防止食品暴露和被挖掘。
焚烧销毁:
使用专业的焚烧设备,如焚烧炉。在焚烧前,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将待销毁食品均匀投入焚烧炉中,控制好焚烧温度、时间和空气流量等参数,确保食品能够充分燃烧。焚烧过程中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噁英等),达标后排放。
化制销毁:
对于动物源性食品(如肉类、内脏等),可采用化制处理。将待销毁食品送入化制设备中,通过高温、高压等工艺将其分解为油脂、骨粉、肉粉等产物。化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化制后的产物可进行合理利用,如油脂可用于工业生产,骨粉和肉粉可作为饲料原料等,但需符合相应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粉碎销毁:
利用粉碎设备将待销毁食品粉碎成细小颗粒或粉末。粉碎后的产物应根据其性质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对于可降解的食品粉碎物,可进行堆肥处理;对于不可降解的食品粉碎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填埋或其他处置方式。在粉碎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粉尘飞扬,采取有效的除尘措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