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在淮海战役末中被俘,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期间开始撰写回忆录,这其中就包括数万字的《淮海战役始末》。
应该说,杜聿明这篇回忆文章,还是比较客观的,特别是作为亲历者,深刻的反映了当时国民党高层在整个战役中的决断。
当然,对淮海战役,这几年来我们了解的也不少,特别是战役发起的前因后果,因此这些不在本人探讨序列。
这里我们聊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中,曾提到过在淮海战役期间发生的几件怪事,在此特意摘录出来,以飨读者。
淮海战役时南京纷乱之迷
杜聿明从1948年春开始,就在谋划改变中原战场国民党军不利的局面。
济南战役后,杜聿明鉴于国民党军依托于济南、徐州、郑州三座城市防守的局面已经打破,于是在1948年9月下旬,提出一个计划,即先集中徐州主力北上,趁着我二野、三野东西分离之际,歼灭我三野一部分。
本来这个计划报徐州剿总后,蒋介石已经同意(当时冯治安部已经接到命令参与进攻,调国民党军十三兵团守徐州),并拟在1948年10月15日执行,可就在这天早上,杜聿明出发去前进指挥所的路上,突然又接到了蒋介石指示:
“先不要执行这个计划,我们一同去东北。”
也因为这个缘故,杜聿明动身去东北,一直到辽沈战役落幕。
1948年11月8日,杜聿明在部署完军队从葫芦岛撤退后,在锦西机场乘坐飞机逃离了北平,当时淮海战役已经开始了两天。
据杜聿明回忆,国民党当局当时已经制定了数个徐蚌会战的计划,但真正付诸行动并没有,数十万大军猬集徐州附近,左顾右盼,以至于错失机会。
杜聿明人在北平,根本不了解徐州的情况,
也因为在蒋介石决策下,猬集徐州的国民党军毫无动作,杜聿明已经本能的感到,在“徐蚌会战计划”已经完全失败的情况下,此刻去徐州已经毫无价值。
不过,在“从一而终”的情绪作祟下,杜聿明仓促之下只好决心先飞回南京再说。
应该指出的是,杜聿明在决定回南京的那天,淮海战役也不过才发起两天,黄百韬兵团尚不至于被围困,杜聿明到南京后,也只是了解到第三绥靖区叛变(即何基沣、张克侠起义),黄百韬兵团在过河时略有损失,局势尚不至于恶化,国民党高层如顾祝同、刘峙等还对战局发展颇为乐观。
可意外的是,此战尚未开打,但似乎就已经注定了败局已定。
杜聿明观察到,当时的南京已经有不战自乱的情况,据杜聿明《淮海战役始末》表述,当时南京街头已经出现了抢米、抢面的浪潮,警察也不敢管。
出现如此怪象,杜聿明自己想不通。
后来与蒋介石会面,杜聿明本来想把这件事汇报给蒋介石,但因战事紧急,未及说明,反而是时任国民党国防部第二厅厅长的侯腾先汇报了这个情况。
蒋介石一听,顿时怒瞪双眼:
“你造谣!胡说!胡说!哪里有这回事?”
杜聿明见蒋介石发怒,也不敢再当面说这件事。
杜聿明飞赴徐州途中迷失方向
杜聿明面见蒋介石后,即准备飞赴徐州。
当时,黄百韬兵团已经被华野团团围住,因此杜聿明的主要任务,就成了拯救黄百韬。
在离开之前,顾祝同还特意拉着杜聿明说:
“你们两个人都在徐州指挥,有些不大方便。叫刘经扶到蚌埠去指挥,好吧?”
本来顾祝同也是好意,把刘峙调离徐州后,整个徐州的军事就全是由杜聿明说了算,但杜聿明顾念情谊,没有同意:
“指挥这样大兵团作战,情报补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业务。总部一离徐州,我的机构不健全,势必形成瘫痪,影响作战。请总长放心,我同刘老师不会发生摩擦的。”
应该说明的是,蒋介石以及国民党高层在当时都看出了杜聿明不想去徐州去,想要借口治病离开,因此在他去徐州时,拼了命的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以方便杜聿明指挥。
杜聿明本可以趁此机会,提出各项条件,但他顾念情谊,并没有这么干。
可事实上就是,杜聿明到徐州后,刘峙果然成为绊脚石。
杜聿明去徐州前,蒋介石的命令就已经下到了徐州剿总,即派邱清泉、孙元良兵团救援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附72军守徐州,可徐州剿总并没有执行。
刘峙借口徐州安全,拒绝调兵救援黄百韬。
一直到10月11日中午,刘峙通过邱清泉传来的消息,确认我中原野战军已经南下蒙城、涡河以后,才放心大胆的抽调了邱清泉兵团协助李弥兵团驰援黄百韬。
杜聿明心烦意乱,他本来到徐州就晚了几个小时,差点出了意外,见徐州对我军情况分析不明,更是一个头比两个大。
对于为何晚到徐州几个小时的问题,杜聿明自己都有些迷茫。
1948年10月10日晚,杜聿明携指挥班子飞赴徐州,本来这趟专线他经常飞(杜聿明是徐州剿总副司令),可出奇的是,飞机起飞以后飞了几个钟头,竟然意外在空中迷失了方向。
要知道飞行员本身就是身经百战,加上这趟线又飞了很多次,本来应该很熟悉才对,可是在夜空中,飞行员竟然没能辨别出徐州。
一直到飞到黄河边上,飞行员才察觉飞过了头,急忙掉头往回飞,但也还是找不到徐州。
到半夜12时,飞行员告诉了杜聿明一个坏消息:
“再过一小时找不到的话,油就完了。”
有意思的是,也就是在这个要命的关头,飞行员终于发现机头左侧有灯光指示,连忙转身飞去,发现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徐州后,飞机上的众人这才松了口气。
等到飞机落地后,已经是10月11日凌晨一点多钟。
当然,这件事情相比于整个淮海战役来看,似乎只是无关轻重的消息。
可不要忘记,杜聿明作为淮海战役国民党军的指挥者,如果他在天上就发生了意外,是否也说明,淮海战事会在一开始就向着我军有利的方向发展呢?
尽管只是虚惊一场,可杜聿明算是受了不小的惊吓,多年后他回忆起这件事,还忍不住有些感慨:
“真是天要灭蒋,情况这样紧急,飞机又误了几个钟头。”
司令部门前一场混乱
不过,即便是杜聿明到了徐州,也并没有改变国民党军前线的颓势。
多年之后,杜聿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不免感慨,因为我军强有力的攻势,即便是他集中了国民党军两个精锐的兵团,仍然不能按照预定计划推进至碾庄。
杜聿明一开始还很乐观,但后来他就再也乐不出来了。
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徐州整体便笼罩在失败的阴云之下,杜聿明当时尚持乐观的态度,希望集中徐州的主力打通津浦路,与北上的黄维兵团以及李延年兵团会合,南北夹击我军。
刘峙游移不定,杜聿明只好同他一起到南京请示蒋介石,并征得蒋同意。
可杜聿明这一计划并没有完全实现,杜聿明虽然在徐州集中了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出动,但却始终攻不动华野,北上的黄维兵团因为刘汝明、李延年迟疑,陷入中野七个纵队包围。
至11月28日,因为各处战线进展不顺利,杜聿明又被蒋叫到南京开会。
此次开会,国民党高层分歧更多,争论来争论去,却始终达不成一致建议,后来还是蒋介石决心保住徐州国民党军后,这才同意把徐州全部的主力撤出来,以便将来作为保卫南京的主力。
当天晚上,杜聿明就再度飞赴徐州,将蒋介石的决定告诉刘峙。
可没想到的是,从撤退的那一时刻开始,整个局面就完全失控了。
先是孙元良的十六兵团因为擅自撤退,导致全军覆没,仅孙元良本人得以幸免,后来邱清泉兵团第五军45师因为撤退不利被我军包围,邱清泉为了保住自己一手打造的嫡系部队,要求以72军一个师去救,耽误了整个撤退的进程。
杜聿明的回忆中,对那个撤退的夜晚形容只有两个字——混乱。
“分不清哪里是解放军,哪里是国军。”
南线李延年部缩回了蚌埠,华野更是从容的抽调了三个纵队去支援中野打黄维兵团,就在这个不利时候,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空投手令,去救援黄维兵团,结果却是把全军都搭了上去。
有意思的是,至杜聿明集团被合围前,还发生了桩怪事。
1948年12月3日夜,就在杜聿明撤退途中,大军草木皆兵之际,杜聿明指挥部以及第二兵团驻地突然发生了混乱,先是响了一阵枪声,随后就有警卫驻地的士兵高喊:
“共军打进来了,共军打进来了!”
直至拂晓,枪声在渐渐平息,杜聿明查看情况,却发现地上除了躺了一些似农民非农民的尸首和国民党军士兵的尸首外,解放军的身影更无一个。
杜聿明知道,解放军有战前派出小股侦察兵化妆成敌人侦察的习惯(包括此次撤退就吃了不小的亏),但对于黑夜这场没来由的混乱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也不得而知。
一直到许多年以后,杜聿明才彻底明白那夜的混乱到底是谁造成的。
原来当时负责警卫的警卫团狙击连连长顾伯衡和连部文书刘进,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早在11月30日跟随杜聿明集团撤退的时候,就有想法要搞一下,让撤退的杜聿明集团更混乱,于是在当夜,他们两人借口查哨,在各处放枪,同时高喊“共军来袭”,这才惹起一场骚乱。
有关顾伯衡的资料,各方面都不详细,甚至还有矛盾之处,也有说他是国民党“徐州剿总”警卫二团副团长,顾祝同的亲戚,他不仅筹划过在淮海战役时抓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后来被劝阻),还计划趁乱把杜聿明、邱清泉一锅端了(计划未成功)。
据说淮海战役后,陈老总知道了他们两位的壮举,还惋惜的说:
“太可惜了,要是狙击连提前和我们联系。我派一个团过来,把杜聿明和邱清泉活捉了,后面的战斗就不要打了!可惜可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