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海一场脱口秀演出中,一声意外的“称呼”打破了原本轻松的氛围。主持人对一位29岁的女观众喊了一声“大姐”,观众认为称呼触及了她的敏感点,情绪激动,直接回怼主持人。这场“称呼风波”让无数网友陷入讨论,究竟该不该为一句玩笑“追究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过程

10月27日,上海某知名脱口秀俱乐部的舞台上,一场风波因一句称呼掀起。

现场一位29岁女性观众坐在靠近舞台的前排,与主持人互动。

主持人脱口而出一句“‘大姐’”,试图用亲切的称呼调动气氛。

该观众当场变脸,用“滚”字回应主持人,现场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主持人随后意识到可能冒犯了观众,改口称她“小姐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结束后,该女观众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称“‘大姐’”让她感到不被尊重,认为主持人不该随意为人贴标签。

俱乐部“高笑喜剧”随后通过官方账号声明称,他们已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私信道歉,并主动提供两张演出门票作为补偿。

补偿未平息观众的不满,她对媒体坦言:“心理上的冒犯感不是几张门票能消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热议

事件迅速引发网络热议,有人认为主持人不该轻易使用冒犯性称呼,也有人支持观众的自我维护。

一位网友调侃:我被人叫哥哥,我说我都32了。要叫叔叔,或者大叔。叫哥哥太年轻了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来自上海的网友:脱口秀从来不是所谓的冒犯的艺术,它是搞笑的艺术,重点在于搞笑而不是冒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位网友:叫大姐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不应该让观众成为一个可以被众人哄堂大笑的主题、成为主持人玩梗的工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

脱口秀等表演艺术从业者在舞台互动时应谨慎选择称呼,尤其是年龄、外貌等敏感内容。脱口秀的轻松氛围带来欢乐,主持人的措辞若不当,可能引发反感,甚至引发公众敏感情绪。称呼失当虽属无意,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脱口秀主持人应观察观众反馈,灵活调整用语,保持幽默不过界、不冒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将脱口秀互动视作一场表演,减少对特定词汇的敏感度。俱乐部方可在表演前增加适当温馨提示,引导观众理解脱口秀的互动风格,帮助观众理解舞台的互动氛围和语言尺度,缓和称呼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称呼不仅是沟通的语言,更关乎对彼此身份的认同和尊重。脱口秀表演应在欢乐和尊重中找到平衡,保持语言和氛围的宽容,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