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能源汽车关税问题,中欧已经磋商了好几个月,彼此仍未达成可以公开的共识,那现在这一磋商有哪些进展?欧盟在谈判这件事上究竟有多大的诚意?

据“玉渊谭天”报道,距欧盟拟定的终裁日期10月30日只有不到一周时间,可欧盟不思加速推进谈判进程,反倒对中方用上了“暗度陈仓”的招数。据悉,欧盟绕过中方谈判人员自行与中企联系,以给予关税优惠为筹码,试图拉拢12家受欧盟关税政策影响的中国车企,干涉中国谈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就被中企报告给了谈判人员,欧盟的阴谋诡计算是找错了对象,在根本利益上,这些企业看的很明白。而在遭中方警告之后,欧盟做出了一个比较正面的表态,宣布它同意和中方谈判人员就解决方案举行进一步的技术谈判。

这是中欧新能源汽车关税纠纷的最新进展,但这一进展,相比几个月前的局面,并没有多大改观。负责贸易政策的欧盟委员会已经与中国同行举行了八轮技术谈判,但双方“仍存在重大分歧”,很难令人相信中欧能在10月30日之前达成共识。换句话说,如果双方有能达成共识的基础,那么这个问题甚至在7月初就能得到解决,不必拖到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欧盟一共给中方开出了两个选项,要么接受最高达到45%的新能源汽车关税,要么让中国车企作出“最低价格承诺”或者投资欧洲。第一个条件中方肯定不能接受,45%的关税会让中国车企彻底丢掉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更何况,欧盟这次能以成员国投票的方式对华加征关税,如果效果不好,它们几乎一定会再开启一轮投票来加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条件也同样困难重重,中方提出的“最低价格承诺”为3万欧元,即所有销往欧洲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必须要高于3万欧元,折合人民币大约为23万。若最低价格再往上提,意味着中企将被迫放弃中低端汽车市场,这反而更加影响销量,但这被欧盟拒绝了。至于在欧洲投资建厂,这一点中企不是不能考虑,但建厂不是朝夕之间的事,必须经过妥善规划,且移植生产模式和技术并不简单,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这种高效的生产,源自于中国市场的广阔场景和充分竞争的环境,搬到欧洲去未必有这种竞争力。

所以中欧双方的谈判卡在了这里,并没有更多进展,对彼此开出的条件均无法接受。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欧盟对于谈判的诚意,其实是不足的。本月初,欧盟27个成员国就向中国电动汽车加征进口关税的提案举行了最终表决,结果是十票赞成,四票反对和12票弃权,这一投票结果直观体现出了欧盟内部对此事的态度。如果它们真的有志于谈判,那这个最终表决压根就不会出现,也不至于为谈判设下10月30日这个截止日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欧盟有可能维持既定计划,对中国新能源车企加征关税,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中方需要再施加一些对等反制的措施,而中国汽车则要在开辟海外市场和投资建厂上做更多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