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研究以其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适用性,正引领着医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并赢得了全球科研人员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天津,作为干细胞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先锋城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科研突破、成果转化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医学健康研究院、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和《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主办,中国生理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Blood Science》、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第九届国际干细胞论坛在天津举办。论坛围绕“干细胞基础研究、再生医学及细胞治疗”主题,邀请27位国内外血液学领域的杰出专家进行学术分享,展示造血干细胞相关基础、临床及转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共同探讨领域内前沿的科学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大会正式开始之前播放了国际干细胞论坛宣传片。短片聚焦干细胞基础研究、规范质控和临床转化的“天津模式”,以及正在探索的中国干细胞产业新范式,展示了历届国际干细胞论坛的精彩瞬间。
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石莉红教授主持,她代表大会共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院长程涛教授,向出席本次会议的所有嘉宾致以诚挚的欢迎。大会共同主席、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Toshio Suda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国际干细胞论坛自2008年以来十六年间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对于众多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再次齐聚共襄盛举的喜悦之情。他表示,尽管近年来面临诸多挑战,但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从未停歇。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希望此次大会的召开能够进一步拓宽研究者的国际视野,促进不同研究成果间的交流与融合。主旨报告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Daniel G. Tenen教授在报告中,围绕《长链核非编码RNA对DNA甲基化、mRNA转录、表观遗传记忆及DNA复制的调控》主题,阐述了CRISPR-DiR技术如何实现特定基因位点的去甲基化,进而激活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分享了对去甲基化剂激活致癌基因机制的理解。此外,Daniel G. Tenen教授还介绍了SPEARs对mRNA转录、表观遗传记忆及DNA复制的调控机制,并指出SPEARs在治疗DNA三核苷酸重复扩增疾病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周斌教授以“遗传谱系追踪与组织再生”为题带来精彩报告。他分享了利用Cre-loxP和Dre-rox系统构建的双重组酶技术进行遗传标记的具体细节,以及该技术在解析细胞分化与增殖中的应用。此外,周斌教授还介绍了细胞遗传标记技术在细胞间接触通信中的应用,并分享了其在发育、再生、肿瘤和免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张毅教授,在题为“减少功能缺陷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缓解衰老相关表型”的报告中指出,CD150异常高表达是衰老造血干细胞的一个独特标志物,而降低CD150表达比例能够改善造血功能,从而延缓与衰老相关的表型变化。他进一步展望了靶向CD150作为延缓衰老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深入探讨了Clu和Cd38调控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并分享了这两种调节因子在造血系统和机体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剑桥大学Tony Green教授围绕“JAK/STAT信号和干细胞异常转变”主题,详细介绍了骨髓增殖性肿瘤中JAK2/CALR突变位点的鉴定结果,并深入分析了这些突变未能赋予造血干细胞优势的原因。此外,他进一步探讨了JAK2蛋白在细胞核内的功能,发现HNRNPA1是JAK2的核内磷酸化靶点,揭示了JAK2如何将细胞因子信号转导与反转录转座子沉默联系起来。他还发现,JAK2信号通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保护造血干细胞基因组的功能。
学者风采
论坛收到众多优秀投稿,Daniel G. Tenen教授、张毅教授和Tony Green教授为“最佳摘要奖”获得者颁发证书。闭幕式致辞闭幕式上,Toshio Suda教授对大会进行总结,并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发出2026年第十届国际干细胞论坛的参会邀请。国际干细胞论坛自2008年创办至今,已赓续十六载,成功举办九届,如今已成为国际干细胞领域中极富影响力的标志性、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始终聚焦领域内前沿的科学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致力于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推动全球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原文链接 | https://mp.weixin.qq.com/s/aVT16Z0lx1AtvA_a2-aaMA
内容来源 | 公众号: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排版 | 赵微
审核 | 方玥立、贾冬雪
热门跟贴